图1-1 原始青瓷双系大罐完整图 图3 西周原始青瓷炉 图1-2 原始青瓷双系大罐局部图 图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 图4 汉代原始青瓷兽首带环双系罐 图5 汉代原始青瓷兽首带环双系罐 图8 春秋时期的青釉甗 图7 西周原始青釉弦索耳盂 图6 商代原始青釉弦纹尊 图9 原始瓷 ■陕西安康 刘勇先 陕西旬阳县博物馆藏有一件原始青瓷大罐,其制作、绘画精美,神态飘逸,彰显了华夏先人的智慧。 图1-1、图1-2所示为该原始青瓷双系大罐,高46、鼓腹径34、口径13.8、底径18厘米。撇口,长颈,溜肩,肩部对称置兽首带圆环双系,鼓腹,平底。其上大半部施青釉,下半部不施釉。颈饰锯齿纹一周,器身饰3道凸弦纹,第一道凸弦纹之上是肩部,肩部以墨色画变形凤鸟纹装饰2只;第一、第二道凸弦纹之间用墨色画变形龙纹4条;第二、第三道凸弦纹之间用篦画水波纹一周;第三道凸弦纹之下不施釉(但可见流釉及盘条捏塑法成形痕迹)。从图1-2来看,此器开片均匀自然,无疑它是老物件。 此罐造型敦厚古朴大气,尽显古风神韵。纹饰简练,釉厚而色深,是典型的西汉原始青瓷向东汉成熟青瓷过渡期的产物。 图2所示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高32.5、口径11.2、底径14.6厘米。撇口,长颈,溜肩,肩部对称置双系,鼓腹,平底略内凹。上部大半身施青釉。肩部以划花变形凤鸟纹装饰。颈、肩及腹部划有弦纹3道。 2011年1月14日,随州市开发区淅河镇蒋家寨村八组叶家湾西周墓出土西周原始青瓷炉(图3),三蹄足,肩部对称置兽首带圆环双系。 图4所示为中国陶瓷馆所藏汉代原始青瓷兽首带环双系罐,高24、鼓腹径17厘米。汉代青瓷精品,为当时人贡嗣所用。 图5所示为中国陶瓷馆所藏汉代原始青瓷兽首带环双系罐,高32.2、口径12厘米。盘口、鼓腹,腹下渐收,平底。肩两侧安兽耳铺首。器身上半部饰双线弦纹三道,施青釉至腹,腹下无釉,露出褐红色胎骨。器表青釉润泽,自然向下流淌。 图6所示为上海博物馆所藏商代原始青釉弦纹尊,高18、口径19.6、底径9.9厘米。胎呈灰色,里外施青釉,敞口,束腰,圈足外撇。口下和腹部印细方格纹及弦纹8组。 图7所示为上海博物馆所藏西周原始青釉弦索耳盂,高6.7、口径12.1、腹径16.6、底径10.2厘米。折腹,实足,底部露胎处刻有“△”形图记。内外施釉,釉色青中带褐,且有剥釉现象。 1923年河南新郑县出土春秋时期青釉甗(yǎn)(图8),是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甑外壁饰弦纹三道,内部满釉,外部半釉;下部为一盘口鼎,鼎内上端贴有两个条形耳,垂腹,三足外撇,只在口沿、内底和外壁施釉。 图9所示为陕西省西安市一汉墓出土的11件原始瓷,颠覆瓷器传统印象。 2012年4月,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北郊抢救性发掘了15座汉墓。该院专家张翔宇介绍,编号为M5的墓葬出土原始瓷器共11件,非常珍贵,器类有壶和瓿两种。瓿2件,形制相同,大小有别,器物的上半部分施釉呈褐色,下半部分无釉,小口、腹部饰有对称的小耳。耳部饰有竖条纹,通体饰有凸弦纹。最大径在腹部。双耳瓷壶9件(其中6件也可说是罐):7件为侈口,1件为盘口,另外一件口部残。细颈、溜肩,肩部饰有一对小耳,上半部挂釉,呈褐色。下半部无釉。耳部饰有竖条纹,腹部以下饰有凸弦纹。 近年来,在西安地区汉代原始瓷器时有发现,包括投壶1件、圈足壶、瓿等。从考古情况看,这些原始瓷器多出土于大中型墓葬中,小型墓相对较少。M5随葬11件原始瓷器,足见其墓主具有一定身份地位。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已出现了原始青瓷(见图6)。商周原始青瓷多用石灰釉,色泽呈黄绿色或青灰色,釉中含2%左右的三氧化二铁,使得在氧化气氛中烧成时显青色或青绿色(如图7),在很长时期内,成为中国瓷釉色泽的一个特征。从商代至战国,瓷器的制作还处在原始阶段。 战国时期原始青瓷生产有很强地域特点,以江、浙、赣一带为主(见图8),还有山西侯马、广东、广西、湖南南部等地出产。 秦汉时期原始青瓷与战国早、中期相比有很大差别:胎质原料不同,胎料中氧化铁的含量偏高,大部分产品胎质粗松,气孔量大,吸水率高,呈灰色或深灰色,有的只能算作“釉陶”。 到秦汉时期产品釉层较厚,但釉色偏深,呈黄绿或青褐色,其中氧化铁含量较高。瓷器装饰纹样其原始功能是美化陶瓷器和表达人们的愿望、信仰及情趣。早期瓷器纹饰内容由简至繁,从起初简单的弦纹、水波纹、网纹等,逐渐增加复杂的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从图1原始青瓷双系大罐大纹饰来看,就有弦纹、几何纹(锯齿)、水波纹、彩斑纹、凤纹、龙纹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