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与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条萌芽和发展于商周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的古老海上航线,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以南海经过印度洋和红海通往东非和欧洲的南海航线为主,但通往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也是重要的黄金通道。尤其是唐宋时期,山东半岛和江浙沿海港口成为中日韩海上贸易的基地。从当时的航海条件和直线距离看,中国通往日本和韩国的中转站主要是冲绳,这在相关文献记载中也得到了印证。 冲绳地理与历史 1970年前后,在冲绳本岛具志头村港川发现了约18000年前洪积世时代的五具古代人骨。后经考证,这五具古代人骨与中国广西出土的洪积世人骨柳江人和日本绳文人有着密切关系,可以看成是绳文人远古的祖先。日本学者外间守善认为这种关系“确认了洪积世时代华南→冲绳→日本本土的联系”。也就是说,从古人类开始,日本的祖先就是通过中国移居到冲绳岛,再移居到日本本土的。冲绳岛出现人类居住后,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的部落时代、政治社会成立的按司时代、第一尚氏和第二尚氏的王国时代,以及日本政府“琉球处分”后的近代社会。历史上,明代初年在琉球群岛建立的中山国是一个归属于明朝的藩属国。为了便于琉球王国的朝贡和彼此的贸易往来,明太祖在1392年赐给这个小国多艘大海船,并从福建派遣了同船而去的船工和水手,是为“闵人三十六姓”。闵人因大多有一技之长,加上琉球与明朝的特殊关系,他们到达琉球后受到上至国王下至平民的尊重,并被国王委以重任,参与琉球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闵人的集中居住地久米村,现存孔子庙和天后、关帝庙,即为当时闵人所建。 无论从古代人类迁徙的流向,还是从地理位置上,抑或是从海洋潮流的稳定性上看,冲绳岛都是中国通往日本本土的最佳中转站。 冲绳岛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及意义 四周环海、物产匮乏的冲绳,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是贸易,琉球王朝的建立和经营都离不开贸易。琉球国王建造了首里王城和那霸港,除了与琉球群岛的奄美大岛、宫古岛和八重山进行贸易外,还与日本的京都、镰仓和筑紫等地进行贸易往来。而与大陆的贸易联系,冲绳各种典籍中有明确记载。冲绳首里博物馆收藏的“安国山树华木之记碑”记载,“贡方物,航海不绝,大明皇帝,嘉其忠勤,特赐衣冠印章,宴宾使者”。该碑文是琉球现存金石中最古老的碑文。据日本学者塚田清策考证,这个碑文雕刻的年代应该是“尚巴志灭掉北山的第二年”,也就是1417年。尚巴志的第七个儿子尚泰久就任第六任国王后,于1458年铸造了“万国津梁钟”,这个悬挂在首里城正殿的“梵钟”第三区铭文记载,“琉球国者,南海胜地,而钟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地灵人物,远扇和夏之仁风”。从铭文可以看出,当时的冲绳岛与中国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与日本是唇齿相依的伙伴关系,万国物产在冲绳琳琅满目。该梵钟不是悬挂在寺庙,而是悬挂在首里城正殿,正显示了其作为中转贸易国,横亘几国之间的重要岛屿王国的自负。 冲绳岛与中国保持着特殊的贸易关系,这种贸易关系实际上是“进贡”和“赏赐”的关系,冲绳通过向大明王朝的进贡,得到大明皇帝的赏赐。1371年中山王察度首次向明朝进贡之后,琉球受到一年一贡的优待。琉球每年向明朝派出进贡船,又从中国带回大量商品。这样利用进贡路线,在东海形成了琉球至福建间的贸易通道。通过这种“进贡贸易”,当时非常受世界各国欢迎的中国商品大量进入冲绳。日本学者高良仓吉认为从此“很快提高了琉球在商业领域的地位”。而运到冲绳的中国商品,在冲绳仅仅消费了一小部分,大部分商品又重新被装上贸易船,运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诸国。从近世中期编辑的琉球王国外交文书集《历代宝案》记载看,当时从中国运到冲绳的商品,又往北转运到了现在的韩国釜山港和日本大阪堺市港。能够得到大明王朝丰厚赏赐,以及在中国的大量采购,说明冲绳进贡带到中国销售的商品也是丰富而有价值的。根据《大明会典》中的记载,在冲绳提供的贡品中,马、夜光贝、芭蕉布、牛皮和硫磺是冲绳本地产品,而刀、扇子和生红铜则是日本产品,象牙、锡、苏木和调料则明显是东南亚产品。也就是说,当时的冲绳,通过进贡获得了广受欢迎的中国商品,又将中国商品运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各国,再从这些国家采购当地的特产进贡给明朝,明朝同样再赏赐中国的商品,冲绳岛的这种特殊贸易就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 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定位 冲绳岛的前身属于古琉球王国,原是一个独立在东海上的袖珍王国,有着一套与周边国家迥异其趣的历史、风俗和文化。在大航海时代,受益于同中国明、清王朝缔结的册封朝贡体制下的保护和厚待,琉球国“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积极开展海上贸易和中转贸易,迅速崛起,一度创造了“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地灵人物,远扇和夏之仁风”的繁荣时代。同时,通过东海航线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汉字、服饰和习俗等也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对这些地方的伦理道德思想、社会习俗与习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研究古代东海航线的海上丝绸之路,对研究我国与日本、朝鲜半岛社会文化交流的过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东盟时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既是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统继承,又是在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战略思想。2017年4月2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单位,联合南京、宁波、江门、福州和漳州等城市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同年6月,安倍政府表明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日本也将成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象国。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的冲绳岛,不但承载着中琉和中日交流的经济文化意义,在新的时代亦有可能成为中国与日本,乃至中国与太平洋诸国交流的中转站。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日本琉球歧视问题研究”(14BWW008)和2018年度南京工业大学社科基地“国外中国问题研究”立项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