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聂红萍:近代中华文化转型研究呈现新趋势

http://www.newdu.com 2019-10-23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newdu 参加讨论

    8月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理论研究所和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全球化视域下的近代中华文化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的86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研究近代中华文化的转型,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朗指出,我们有责任从根本上加强文化建设,只有实现文化的转型,才能达到文化自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杨艳秋认为,“中西杂糅、多元并存”是近代文化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为文化研究指明了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耿云志认为,文化转型起于政治又终于政治,转型最重要的机制是要形成一个越来越广阔的公共社会文化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认为,近代中国的转型是从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现在中国工业很发达,但农业文明所形成的一些价值观念、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完成转型还需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邹小站认为,文化转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西方、世界化的过程,一方面要以开放的文化心态,坦然接受世界上一切有益的文明和思想主张,不要人为地划分各种“线”;另一方面又要思考怎样立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以后仍然保留着中国的底色,这个底色里面有什么可以贡献给这个世界。日本长崎县立大学教授祁建民指出,思想文化史研究属于研究领域里的最高层次,无法使用量化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才是最基本的方法。
    近代文化转型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晓明指出,《周易》等中华传统的变易观,是近代文化转型的主要思想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左玉河认为,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近代转化有民主与民粹两个方向,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民粹与民主分离,民主思想成为主流。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兰梁斌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思想因素可以与现代自由思想互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郑大华认为,近代中国传统的天下观逐渐解体,新型的世界秩序观出现并发展,中国从封闭走向世界。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文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仲民认为,天主教会1913年发起的反孔运动、基督教青年会提倡的道德教育,对后来的新文化运动都产生了影响。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指出民主共和的启蒙早在辛亥以前就已开始,五四启蒙的主调是个人自由与人性解放,并非民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宋广波认为,“新红学”的出现与当时用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新思潮有着直接的联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湛晓白认为,20世纪20年代国语罗马字方案,是新文化运动与国语运动合流的产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兴涛指出,《新文化辞书》是商务印书馆倡导新文化的出版物,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认知时代潮流具有重要意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江沛认为,铁路航运、报刊邮政业等新技术的兴起,对五四活动的广泛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影响。《团结报》编辑部王富聪指出,“九一八事变”后,顾颉刚投身于文化救亡事业,在促进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主义观念形成方面作出了贡献。杭州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周东华指出,朱家骅“战而焦土而非自我焦土”的“焦土抗战”政策,保全了杭州城,此政策为军政界接受,为抗战作出了贡献。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王雪梅指出,在抗战救亡背景下,在渝同乡会的社会功能从同乡互助转型到战时救济。韩国延世大学教授白永瑞认为,近代日本的对外侵略和掠夺,的确给其带来直接国家利益,但二战的最终战败表明,发动战争并不利于长期国家利益;中国国家利益受到了损害,但民族主义崛起,国家独立实现现代化,获得了持续性的国家利益。
    在近代文化转型中,各地方都表现出各自的特色。日本长崎县立大学教授祁建民认为,山西洪洞县四社五村非灌溉水利共同体成员间的密切,是建立在差序关系上,这可为构建当今国家与社会的秩序提供参考。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刘宝吉借用“卡里斯玛”(Charisma)这一社会学概念,认为山东省沂水县刘南宅传说从古代的社会神话转变为现代的革命神话、当代的经济神话,反映了历史变迁的深刻影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平考察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妆饰时尚的灵感、诞生与传播,时尚流行的过程、机制和对上海市民生活的影响,指出上海女性时尚以其“摩登”特点闻名全国。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王志通认为,《夏河县志》反映了国家权力和政治意识深入“边疆”的特征。
    随着西学的传入,传统学术教育走向解体,近代史学和教育兴起。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朱发建指出,“由经入史”是传统经学向现代学术嬗变的一条重要路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孙顺顺梳理了井田制研究从经学到社会经济史的过程。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曹天忠对近代新教育中国化的理论转型进行了考察。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魏红翎梳理了20世纪初四川国学院由传统旧式教育实现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德明指出,民国时期基督教教会中学虽然继续推进宗教教育,但世俗化已是大势所趋。
    此外,学者们还从个人思想、货币、女性、科技、革命宣传画等多元视角关注近代中华文化的转型。总之,与会学者提出了新思想和新观点,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