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埋首故宫博物 工笔细说历史(2)

http://www.newdu.com 2019-10-3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班晓悦 任冠虹 参加讨论

    敬畏历史 敬畏文物 敬畏前人
    《中国社会科学报》:苑老师和刘宝建老师共同编著的《故宫藏毯图典》,填补了故宫学研究的一项学术空白,在学术界、艺术界和收藏界都赢得了很高的评价。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相关的学术研究情况以及您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苑洪琪:“逢地必毯”是清宫档案中记载的一项宫廷陈设制度。故宫博物院现藏毯类文物1000多件,其时代之早、保存之完整,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但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90年代,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全60卷),几乎囊括了各门类文物,却唯独没有毯类文物。由此可见,毯类文物的资料十分罕见,也极少有学者涉足相关的研究领域。
    关于我们从事故宫藏毯研究的契机和具体过程,《故宫藏毯图典》一书的后记中,均有详细记载,我就不再赘述。在该书前后历时8年的编著过程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当时,我们在复原清代盘金银线地毯时,使用了与原件相同的编织工艺,但却出现了纹饰图案变形、与原件不符的情况。与相关专家、编织师傅多番探讨后,大家仍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我们前往新疆地区考察后才发现,该原件地毯的纹饰属于新疆风格,而新疆地区编织地毯时所使用的线材系丝毛混织而成,因此新疆传统地毯具有线细毯薄的特点,每10厘米的地毯上,有90—120道织线。而按照北京地区的传统地毯编织工艺和线材,每10厘米的地毯上只有70—80道织线。这也就是复原的地毯出现纹饰图案变形情况的根本原因。这一经历让我明白,任何一块地毯都是产地、材质、纹饰、工艺、技法等要素有机结合的产物,缺一不可。同时,这也让我感悟到,在宫廷史研究中,我们必须敬畏历史、敬畏文物、敬畏前人。作为后世的研究者,我们无论是进行学术探索,还是尝试复原模仿,都必须要以扎实的学问功底为基础。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学术态度,注定只能得到似是而非、形似神离的错误结果。
    此外,通过对地毯的整理和研究,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数以百万计的文物中,还有大量具有极高艺术欣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藏品,和当年的地毯、前文所述的点心模子等一样,静静地躺在库房中,处于“养在深宫无人识”的状态。无数尚未受到足够重视的宫中杂件,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字画、瓷器、玉器、青铜器等国宝一样,凝聚着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宝贵载体。如何对其加以科学有效的保护,并深入发掘其蕴藏的无比丰富的艺术和学术资源,是即将迎来六百华诞的紫禁城赋予当代以及未来的故宫学研究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报》:听闻苑老师正在主持乾隆花园修缮项目。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个花园以及该项目的相关背景和进展情况?
    苑洪琪: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城的宁寿宫区,目前学界已从建筑、园林等角度对其开展了很多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不过在我看来,这些建筑也很能体现乾隆本人的一些想法,所以我一直很想从人文角度对其进行探索。例如,乾隆下旨建造宁寿宫区的时候,是想作为自己禅位之后的养老居所的,宁寿宫区的每一座建筑都体现了乾隆本人的意志,也凝聚了他的设计心血。但实际上,在花园完工后的数十年里,乾隆一天没有去住过,其原因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我现在还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组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也传达了乾隆本人的精神追求和艺术追求。
    乾隆花园修缮项目得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的资金支持。这种中外合作的修缮项目,目前在故宫只有这“独一份”。基金会对此极为重视,相应地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修复材料要来自原产地,修复技术要体现原工艺。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到全国各地去寻访擅长传统工艺的匠人,这也是对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此外,在修缮过程中,由基金会指派的那些世界顶级古建筑修复专家会经常同我们一起交流,让我们了解到世界各地不同的修复理念和修复手段,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