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从良渚申遗看中国考古学对文化强国建设的贡献

http://www.newdu.com 2019-11-05 文博中国 高大伦 参加讨论

    这次良渚成功申遗,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引起热议,有何特殊背景呢?在我看来,大背景至少有这几方面,一是文化遗产热和公众考古的蓬勃开展。文化遗产热,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无须我在此多言。全国考古人这十多年自发地进行公众考古,坚持不懈、勤勤恳恳做了许多考古科普工作,考古人工作的意义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理解和认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公众考古也做得有声有色,比如,他们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鸣鹤书苑俱乐部合作,以良渚遗址为基地,共同举办了多年的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就受到学生和家长热烈追捧。夏令营扩大了良渚遗址的影响,提升了考古行业的社会地位。二是国家在上世纪末实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巨大成果后,乘势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良渚遗址的考古被纳入该工程中,获得一批重要发现(其中有的发现还被评上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及时公布,持续不断地吸引了各界的关注。三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加入世界遗产组织以来,虽然有敦煌、秦兵马俑、殷墟、大运河、丝绸之路等考古或与考古相关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在历史考古学科的年代范畴来看,他们都属于历史时期,即有文字记载以来的遗存。而良渚遗址属于有文字记载以前的时代,即历史考古学家所说的传说时代。中国的传说时代究竟进没进入国家文明时期,不少西方学者基本是持否定立场的。但是,几十年的中国考古一系列传说时代的大发现,考古发掘出很多古城、大墓、精美文物、大型工程,以及从出土文物看到的礼乐文化发达,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严格的等级制等特殊现象,又促使用材料说话的中国考古学者认真思考中国文明的起源和特质等重大学术问题。良渚遗址申遗的成功,既与考古人数十年不懈努力相关,与文明探源工程积极实施相关,也是对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高褒奖,更是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崇高致敬。
    一般来说,根据人类文化进程和考古发现,中国考古学家们把距今约一万年前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起始,而把距今约五千年前起至约四千年前,划为中国历史的传说时代。这几十年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有传说时代的考古大发现,如红山、陶寺、石峁、芦山峁、石家河、良渚、以及稍晚于以上遗址但属于传说时代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等等。许多这一时期的发现刚露头时连考古学家都很吃惊,深感既有的知识解释起来比较吃力。把这些发现串起来,足以证实传说时代的分布地域很广(东西南北都各有约千里的范围),但文化之间联系却很紧密,文化高度发达,已具有形成文明的诸多必备要素,这和文献记载的传说时代文化之间的深入而频繁的交流、文化面貌的趋同、礼乐文化的发达等等,倒是高度吻合的。
    考古在遗产保护和申报以及利用中占的分量有多重
    笔者不掌握权威全面统计数据。这里想讲几个与这一问题有关的现象。中国和西方的古代建筑用材上一大不同是,中国多用土木作为建筑材料,西方多用石材。所以中国古代很多建筑在沧桑巨变中被掩埋在地下,这就要靠考古学家去发掘才能重见天日。所以我们的很多古代遗产是靠考古学家挖出来,比如上面提到的中国列入世界遗产的几处遗址,要么是考古发掘出来的,要么是经过考古进一步揭露过的。此外,大家认为已列入或足以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城头山、红山、石峁、石家河、陶寺、三星堆、二里头,6个传统白酒作坊遗址、蜀道、秦直道、凌家滩、海昏侯,海上丝绸之路一类遗址概莫例外。这样大批已列入和作为预备名单的古遗址基本都是经过考古发掘,而且绝大多数是近二、三十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这在世界遗产领域和考古范围内可能也是中国才独有的现象。
    考古还改变了旅游格局。有个很有趣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前,除北京外,国家力推,国外来访贵宾,国内外游客最爱去旅游的人文景观是云冈、龙门、杭州。七十年代起,陆续发现了秦兵马俑、擂鼓墩大墓、法门寺地宫、马王堆汉墓、三星堆祭祀坑、南越王墓,于是更多的游客涌向西安、武汉、长沙、广州、成都。当今,中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可是由于特殊的背景和历史原因,与世界很多博物馆不同的是,我国的很多国有博物馆,如果没有考古发掘品,恐怕连比较有内涵的展陈都未必做得出来。凡此种种,可以联想到考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多大。
    国内的考古,相信国人都了解不少,但一介绍起来,我们的老一辈著名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工作都是在国内,在国外考古发掘业绩基本是空白。而我们看到西方,甚至日、韩考古学家都满世界考古发掘。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考古是一门科学,科学无国界,学术也没禁区。中国最早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就是外国考古学家先做起来的。从1949年起,我国的考古全是自己的考古学家在发掘。改革开放后,和国外考古机构广泛合作在国内调查发掘。2000年初,有四川、陕西、内蒙古等考古院所自发行动,主动作为,率先走出国门,到国外进行田野考古发掘,这成了中国考古史上标志性事件。早期外国考古学家在中国率意行事,那时我们还没有自己的考古机构和队伍,1928年后虽有机构和队伍,但国力弱小,可能还有自信心不足等原因,导致我们直到改革开放前都是在自己的国境内做考古工作。是改革开放积累起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拓宽了中国考古学者的学术视野,顺理成章地有了2000年初四川、陕西、内蒙古等考古院所的考古学家们摸着石头走进国外考古这条大河,最后形成2010年后许多考古院所和高等院校赴国外考古呈井喷式爆发的局面,截至目前,在亚非拉先后有十多个国家30多个地点,都活跃着中国考古学家的身影。中国考古学家以过硬的田野考古技术,真诚的合作态度,科学求实的精神,赢得了合作国同行的尊敬。在国外考古发掘,有的已出版中英文田野考古报告,有的成果已在所在国乃至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是中国考古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中国考古和考古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考古人将会迅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常年活跃在亚非拉欧美考古工地的一支重要力量。
    考古人在中国文化自信方面做了哪些重要的贡献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举要来说,首先是通过引进西方考古学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我们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实践、吸收、消化、创新,初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的中国考古学。其次是一大批史前到明清各个时段的大大小小的考古发现,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古代中国的认识,让国内外对中国古代有了更多的直观认识,从实物遗存上清晰地看到了贯穿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发展跳动的脉络。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就是依靠考古发现,第一次建立起了夏商周完整的年代序列,而21世纪开展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中国文明史整整往前推了千年以上,红山、石峁、芦山峁、石家河、良渚,三星堆,一提起这些熠熠生辉的遗址,令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而在近百年前,西方主流学者认可的中国进入国家时期也就在三千年前而已,古文明的地理范围也局限于黄河中下游一隅。是考古人发掘发现,到上个世纪结束时,让中国文明形成于四千年前,跨过了长江南岸的结论,成了学术界的主流共识。进入新世纪所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得益于一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遗址为代表的大发现,把中国古文明又往前推进了一千年。考古发现为文化自信源源不断地提供依据和底气。新成为世界遗产的良渚古城遗址就是中华文明5000年的代表性遗址。考古人自身的工作也赢得了世界同行的尊敬,我们也是一个充满工作自信、文化自信的专业群体,正因为有此自信,才愿为国家文化强国的建设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并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者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院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