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2019年阿尔泰语系民族古文字文献研究概况(3)

http://www.newdu.com 2019-11-05 中国民族语言学网 米热古丽.黑力力 参加讨论

    2. 关于满文古籍研究的论文:
    中郑雨萌、赵昕在《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上发表的《“满洲实录”所见法学范畴》中从满文本《满洲实录》出发,归纳了《满洲实录》中的"法"思想、法典形式,从刑种、罪名两个角度探讨了刑罚制度,明确了其时满洲社会的主要法律范畴。
    黄娟在《宗教学研究》2019年第1期上发表的《满文“马太福音”探析——以利波佐夫译本为中心》中经比对其中《马太福音》满、汉文本后可知,此次翻译深度考虑到满语自身的特点和以满语为母语之人的语言习惯,译文浅白、流畅。文间多处可见被满语接纳并长期使用的汉语借词,满、汉语的交流由此可见一斑。同时,在涉及人名、地名和神学词汇上,译者对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多有保留,出现了在其他满文文献中极少见到的希伯来文、希腊文借词。由于译者身为俄人,个别词汇还借自俄文。这种多文化的个案融合,有其特殊语境,体现了满语作为一种民族语言,也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在品质。
    徐莉在《民族翻译》2019年第1期上发表的《“大清会典”满汉文版本形成考释》中拟根据档案中记所载的相关史料,梳理清代不同朝所纂修的《大清会典》各版本的形成,并阐释其价值。
    吴雪娟在《满语研究》2019年第1期上发表的《论满文“黑龙江流域图”的命名》中主要探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满文《黑龙江流域图》即为此图,图上标识的满语地名与《黑龙江将军衙门档》中的图说基本吻合,二者远比康熙本《大清一统志》“卷三十六黑龙江”中的图文更为详尽完备。
    李雄飞、 顾千岳等在《满语研究》2019年第1期上发表的《满文古籍编目概述(下)》中主要介绍满文古籍常见装订形式与汉籍基本相同,主要有线装、平装、精装、包背装、经折装、梵夹装、卷轴装、纸捻装、毛装、片页装。但因满汉文书写方式的不同,满文古籍在线装、平装、精装、包背装、经折装、卷轴装、纸捻装、毛装等装订形式上与汉籍略有不同。
    赵志强在《清史研究》2019年第2期上发表的《论满文“无圈点档”》中探讨《无圈点档》是清朝入关前后主要用老满文、过渡期满文和新满文记录政务的各种簿册,其中有原始记录,也有重抄本和少量印刷品、图书底稿,都弥足珍贵。传世的重抄本、影印本及翻译本便于利用,但各有不足,都不能与原档等量齐观。原档是最为重要的原始资料,无可替代等内容。
    张一凡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上发表的《从满文文献视角观察清代满语文政策及其施行效应》中主要介绍入关定国之初,在复杂的环境下,为了既抚民安民,又保持"八旗本色",清统治者一方面"崇儒重道",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国语骑射",这样,特殊的历史、民族和政策因素的多重作用,满文文献也表现出极为特殊的发展脉络,反过来折射出清代"国语骑射",特别是"国语"政策在不同时代的施行效果。
    陈璇、贺建军、李厚杰等在《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上发表的《基于Mask R-CNN的满文文档版面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Mask R-CNN深度学习框架的满文文档版面分析方法,将满文文档版面分析问题转化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实例分割问题。使用ResNet101网络和FPN网络构成的卷积神经网络自动提取满文文档图像特征,特征图经过RPN网络和RoI Align层生成新的特征图。新特征图经过全连接层完成感兴趣区域的类别和边框预测,并经过全卷积神经网络对感兴趣区域的像素进行分类得到mask预测,最终实现满文文档图像的实例分割。通过《新满汉大辞典》的文档图像构建了满文文档图像数据集,算法在该满文文档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满文文档版面分析中取得了较好的检测和分割效果。
    高娃在《民族文学研究》2019年第3期上发表的《松筠满文著作“百二老人语录”研究述论》中记录了老人讲述的120则故事,对清代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宗教、伦理、教育、思想、八旗制度等诸多内容进行了叙述。学者研究发现有十余种版本分藏于中、美、日、俄、蒙古等国家。对该作品清代历史文化内容的分析和考证,可作为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方向。
    3. 关于蒙古文古籍研究的论文:
    中李德锋、程丽等在《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年第1期上发表的《近百年中国古代蒙古文历史文献研究》中以古代蒙古文历史文献的出版成为热点为出发,对古代蒙古文历史文献的史学研究不断深入,个案研究和整体研究并举,使得蒙古族文献研究呈现向宽向深发展的趋势进行探讨。
    麻彩霞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上发表的《论蒙古族直译体文献<蒙古秘史>中的“每”》中从共时平面对明代蒙古族直译体文献《蒙古秘史》中的助词“每”进行了较为具体地描写和研究,认为“每”既有沿用近代标准汉语的用法,也有体现中古蒙古语语法的特殊用法。这样的探讨可以进一步促进直译体文献和蒙汉语言接触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