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其:科普读物非常重要。在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过程当中,误读文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草原文化”这个大的概念之下,出版发行高中端科普读物非常有必要。对不同区域的草原文化,从历史和时空的不同层面进行比较研究,从时空的角度、横向纵向的角度,多个层面上进行研究,宏观和微观研究紧密结合。此外,还要对草原上不同民族的文化交往史进行研究。把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文化基因等融入到城乡文化建设当中。 金海:首先,草原文化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和引进草原文化研究的专门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投入,从区外引进文化学专业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专业的硕士、博士的同时,把自治区内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草原文化研究方面的年轻学者送到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文化学理论培训和文化研究实践锻炼,提升研究能力和素质。其次,加强草原文化资料建设。在系统挖掘、整理、出版草原文化资料的同时,将其加以数字化,建设草原文化资料数据库,为草原文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坚实的资料支撑。再次,将草原文化紧紧置于以中华文化为背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视野,进而把草原文化放在世界文明的宏阔平台上进行研究,揭示草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价值和作用。最后,深入研究关乎草原文化学科建设的重要学理问题,如草原文化的本质属性、构成、区域分布、学科属性等,进一步充实、完善草原文化的理论体系。此外,要更加注重草原文化学学科建设,比如尝试先在内蒙古高校的中国史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专门史下面的文化史、民族史等方向和民族学一级学科的相关二级学科下面的方向上,招收草原文化研究方面的研究生,逐渐使其成为学理性强且具有独立设置的学位授权学科。 王其格:“草原文化”是一个成长中的新兴学科,在学科体系的建构上需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切合实际的科学规划。拓展草原文化的学术视野,与拥有相同、相近地域文化资源的省区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联合考察、研究草原文化,将草原文化的研究推向全国。同时也和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与蒙古国、俄罗斯、中亚五国等国家建立以草原文化为契合点的多形态学术交流、学术合作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助力。 王海荣:加强草原文化学学科建设,要继续深入研究草原文化的概念、内涵、特点及草原文化学的学科属性等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加强草原文化理念的研究,构筑草原文化理念体系。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学术队伍的建设,要联合有关学术机构建立区域性学术联盟,通过集体的努力来完成共同目标。 包斯钦:草原文化这个新兴学科要立得住、走得远,我认为首先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将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研究,同时将草原文化置于世界历史文化发展总体格局下加以研究,着重探讨草原文化与人类文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把视野拓展到历史上的整个草原地区,涵盖它应当涵盖的全部内容和要义。二是使草原文化研究转换成文化研究学界共同的话语,带动国内相关省市自治区共同推动,并逐渐推展到相关国家和地区,把“小合唱”变成“大合唱”。 记者 曾江 通讯员 张国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