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访谈 >

埋首故宫博物 工笔细说历史

http://www.newdu.com 2019-11-0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班晓悦 任冠虹 参加讨论

    永乐十八年(1420),历经十余年“萃四海之良才,伐南山之巨石”的营建,一座“超凌氛埃,壮观宇宙;规模恢廓,次第毕就”的皇宫傲然屹立于明帝国首都。在古人心目中,“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于是,这座森严禁宫便被人们称为“紫禁城”。在此后近6个世纪里,这里的一殿一阁、一草一木,都见证着无数治乱兴衰的天下事和悲欢离合的人间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一代代“故宫人”扎根深宫,埋首故纸,只愿为中华文明传薪火、继绝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更加深入地挖掘故宫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故宫学相关研究在哪些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故宫历代相传的各种非遗技艺如何得到传承和发展?怎样才能将故宫更好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前往故宫博物院,对宫廷史研究专家苑洪琪和故宫书画临摹专家郭文林进行了采访。
    睹物及人:故宫生活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提到故宫,有人会联想到帝王将相、家国天下,有人会感兴趣于权谋争斗、宫闱秘闻。作为专业的宫廷史研究者,能否请您就自己的研究领域,谈谈对于故宫和故宫学的认识?
    苑洪琪:我于1976年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当时人们对于故宫大体上存在两种不同认知。一种观点认为,故宫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历代帝王耗费无数民力财力搜集而来的皇家珍藏,无疑让故宫成了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因此,故宫研究应将重点放在对每件艺术珍品的研究上。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故宫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历经数百年风霜雨雪的建筑依然矗立于此,明清两朝绝大多数帝王生活于此,历史在此烙下了深刻而清晰的印记。所以,对故宫任何点滴细节的研究都是对历史的研究。
    当然,这两种看法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以我始终从事的宫廷史研究为例,面对一套清代宫廷举办“千叟宴”时使用的餐具,研究者可以从摆放方位、使用顺序、形制规格等方面,来研究古代宫廷的礼仪规范和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传统等课题。同时,由于每套餐具既包括瓷、青铜、玉、金银等不同材质的器物,又使用了各不相同的纹饰和制作工艺,因而研究者也可以从艺术史、工艺史的角度来加以研究。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许多新的方法和手段也被引入到宫廷史的研究当中,如3D扫描、红外透视等,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报》:苑老师40余年来始终致力于宫廷史研究。您的研究成果中既有厚重深邃的大部头著作,也有许多清新有趣的短篇文章。例如,介绍清宫如何制作月饼、怎样举办除夕团圆宴、皇帝吃的饺子有何讲究等内容的短文都深受普通读者喜爱,可谓雅俗共赏。您为何会选择这样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道路呢?
    苑洪琪:自从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以来,我有幸得到了许多大家名师的指点和帮助。其中,将我引上宫廷史研究道路的领路人,正是我国国宝级文物专家朱家溍先生。在1977年至1978年这两年时间里,我受教于朱老,陪同他外出活动,整理其谈话记录,这些都令我终身受益。有一件小事,令我至今难忘。改革开放伊始,北京不少老字号饭店都打出了“仿膳牌”,以期吸引顾客。他们邀请朱老前去指导,而我负责陪同。我认为自己是沾了朱老的光才受到对方的热情款待,无功不受禄,所以后来总是推脱不去。朱老发觉我的这一想法后,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参加这些活动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作为专业的研究者,常常会受到惯性思维方式和传统研究视野的局限。比如,在宫廷饮食文化方面,有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饭店的工作人员不向我们提出来,我们自己就根本想不到。而这其中,就有一些问题真的问到了点子上,能从简单的一个“吃”中引出不少学问,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对于一些重要但长期无人涉及的问题,朱老还会专门写出来,让我去查阅档案。
    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朱老的治学风格:既要从档案中学习,从文物中学习,也要向身边人学习,向生活学习。这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故宫人”的风范,也成为我在此后的研究生涯中始终遵循的学术原则。我所从事的宫廷史研究,过去长期以来并不受重视,相关研究工作曾被戏称为“给皇帝收拾屋子”“干太监宫女的活儿”。即便是在故宫博物院内部,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宫廷史研究的重要性远不如紫禁城建筑、书画、瓷器等领域的研究。而在宫廷史研究领域,对于医药、钟表等项目的研究也往往更受研究者青睐。我最钟爱、最痴迷的《宫中杂件》(清宫档案中的一类),则一度被认为是“上不了台面”“当不了家”“谈不出学术价值”的研究项目,因此很少有人问津。不过,在我看来,对故宫的研究,离不开对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研究。只有了解了他们的衣食住行,才能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然后才能更进一步地去分析探究他们在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历史时刻的所作所为。
    我喜欢翻阅《宫中杂件》,从中获得了很多信息。在整理故宫文物时,也可以找到一些与档案记载相对应的物件。例如,我们在库房发现了两个绘有拿破仑加冕礼和大婚图案的盘子。但是清代宫廷为何会收藏这种图案的盘子?当时无人知晓。查阅档案后我们才知道,这是康有为赠送给光绪帝的礼物。通过这样“物史对证”的研究,就能够发现许多值得玩味和挖掘的史料,从而丰富和完善相关历史研究成果。再如,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清代宫廷所使用的点心模子。但由于清朝末年时局动荡,紫禁城内部管理十分混乱,这些点心模子便和其他蜡模子、香模子等模具一同被锁入库房,在清朝灭亡后再也没有使用过,后来也从未展览过。据清宫档案记载,清宫祭月供桌上的月饼由大至小摆成塔形,顶尖层的月饼直径两寸,最底层的月饼直径两尺。而我们在整理和研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各种模具时,果然发现了与这一记载相应的多件模具。这不仅印证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而且这些模具的材质、大小、纹样等要素,也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传统中秋节习俗以及清代宫廷相关礼制提供了丰富的细节支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