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历史学专业考古学通论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9-11-15 《文物春秋》2018年第2期 耿超 参加讨论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摘要:考古学通论不仅是我国高校考古学专业的基本课程和主干课程, 也是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历史学专业考古学通论教学实践中, 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置, 重点讲授历史文献记载缺乏的重要考古发现与最新考古研究成果, 通过加强教材建设, 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全面考核, 提高教师素质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历史学专业;考古学通论;教学;课程改革
    基金: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史学’致用人才互动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2016—08)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1]。“考古学通论”, 既是我国高校考古学专业的基本课程和主干课程, 也是历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这是由考古学的学科特点及其与狭义历史学的关系决定的。
    考古学原属于历史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学科调整时, 将历史学科一分为三, 把原来隶属于历史学的考古学和世界史由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 由此, 历史学包括了中国史、考古学和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虽然考古学的学科地位得以提升, 并日益发展成为利用多学科方法与手段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在研究范围上亦涉及自然科学领域, 但其终极目的仍在于研究人类古代社会, 所以考古学的人文科学归类与属性并未发生变化, 仍属于广义的历史学。
    考古学与狭义的历史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的不同表现形态上。考古学研究的是历史的物化表现, 即遗物和遗迹, 狭义历史学研究的是历史的文字记录, 即文献资料[2]。考古学对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重建史前时空架构、拓展史学研究视野、弥补文献记载不足等方面, 因此历史学专业学生学习考古学通论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河北大学讲授考古学通论的过程中有些粗浅的想法, 在此略加论述, 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设置
    对于历史学专业学生来讲, 开设考古学通论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考古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了解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以及最新研究成果, 把握中国物质文化发展史, 并进一步通过实物遗存研究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此外, 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了解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以及考古学对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 为将来从事史学研究打下基础。历史学专业考古学通论的教学内容, 必须根据上述教学目的来设置,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侧重讲解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发展脉络, 重点讲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 尤其是历史文献记载缺乏的考古发现。
    我国历史悠久,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样的物质文化遗存。1928年,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董作宾先生到安阳殷墟开展发掘工作, 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近百年以来, 中国考古工作者通过辛勤的努力, 发现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遗址, 为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已经公布的429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考古调查发掘来确认的。由于考古发现众多, 即便是考古学专业的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历史学专业的授课内容更应该相对简明、典型。应对历史文献记载缺乏的内容重点介绍, 如:没有历史文献记载的史前时期, 文献记载缺乏且可信度需辨别的原史时期, 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史前社会的发展脉络, 了解其中代表性遗迹的文化内涵。对考古内容的讲解要结合文献资料, 王国维倡导的“二重证据法”现已发展成为所有古代文献与古文字资料、古器物资料及各类标本的互证[3], 成为古代史研究的不二法门。将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对照分析, 可以培养学生的多重证据意识与逻辑思维能力。河北大学所在地保定, 为东周时期燕文化的核心区域,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适当增加河北考古尤其是燕文化的相关内容。
    (二) 讲解考古工作的过程、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考古学思维、考古学研究能力。
    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大致可分为田野工作与科学研究。田野工作包括调查、勘探、发掘等。在科学研究方面,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为实物, 与传统的历史学有明显的不同, 因而在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虽然历史学专业学生将来未必从事田野发掘工作, 但是只有具有考古学的思维, 掌握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物质文化遗存的内涵和特征, 从而有助于中国古代史研究。张光直先生曾提出, 希望中国培养出一批兼有历史学与考古学两种学问的人才[4]。现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更注重多学科合作, 这也是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历史学研究要想有新的突破, 应在研究上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而考古学是和历史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 二者是历史科学 (广义历史学) 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犹如车的两轮, 不可偏废。
    (三) 培养学生利用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做历史研究的能力。
    由于研究对象不同, 历史学研究普遍关注文献资料, 对考古资料和考古学研究成果常有所忽视。近年来, 一些历史学者在史学研究中利用墓志、画像石、古器物等物质资料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5]。随着我国考古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重要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 每年都会涌现出相当数量的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成果, 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资料。重视考古资料与最新的考古学研究成果, 并能够与文献资料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则比较容易获得新的研究成果, 这在先秦史研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在考古学通论的教学中, 必须培养学生分析阐释考古资料、运用考古资料进行史学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一) 加强教材建设
    课程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是基础与关键。目前, 各高校考古学与历史学专业使用的教材一般是南京大学张之恒先生编著的《中国考古学通论》, 此书内容对于历史学专业学生来讲, 内容过于繁多, 重点亦不突出。此书初版于1991年, 再版于2009年, 再版距今也已将近十年了。除此之外, 还有兰州大学段小强、杜斗城先生编著的《考古学通论》 (出版于2007年) , 孙英民、李友谋先生编著的《中国考古学通论 (修订本) 》 (出版于1999年) , 山东大学蔡凤书、宋百川先生主编的《考古学通论》 (出版于1988年) 。以上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近年来最新的考古理论、方法与考古研究成果没有体现, 部分观点陈旧, 因此, 编写适合历史学专业的考古学通论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二) 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考古学通论这门课程,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 采用启发式教学, 重视与学生的交流,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大量的图片、照片和视频资料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此外, 还应加强微课、慕课以及网络授课平台的建设。河北大学考古学通论课程主讲教师已经录制了《新石器时代炊器》《侯马盟书》《满城汉墓》等微课, 用于课堂教学,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考古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应充分利用校博物馆与文物修复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我们在讲授旧石器时代考古时, 授课地点选在河北大学文物修复实验室, 使用泥河湾镜沟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标本来讲解, 通过刮削器、砍砸器、石片、石核等器物的具体展示加深学生对旧石器时代的理解;在讲授商周考古时, 选在校博物馆甲骨展厅、青铜器展厅, 让学生在课上观摩甲骨、青铜器以及玉器等文物, 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教学内容, 带领学生赴考古工地与博物馆参观考察, 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考古, 体验考古, 以增强学生对考古遗址与文化遗产的直观认识, 扩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提高研究能力。目前河北大学已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博物院、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等多家文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 注重全面考核
    课程考核不仅要检验学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 更应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应摒弃考核等于考试的观念, 将教学的全过程纳入考核范畴, 使课程考核过程化、经常化。对于考古学通论课程来讲, 考核亦应贯穿课程的始终, 将课程教学与各种形式的考核同步进行。
    考古学通论课程按专题与时代, 主要分为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石器时代考古、青铜时代考古、秦汉考古、魏晋隋唐考古、宋辽金元考古等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的讲授过程中同步进行平时考核, 采用课堂综合表现、撰写研究综述或小论文、制作幻灯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课堂综合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课上主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撰写研究综述或小论文、制作幻灯片, 以分组的形式完成, 每组三至四人, 内容为当前研究热点和前沿成果。学生根据研究兴趣撰写研究综述或小论文, 或者制作幻灯片, 展示对考古遗迹、遗址的理解, 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写作能力。课程讲述结束后进行期末综合测试, 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 主、客观题型相结合, 主要考核学生对考古学基础知识与理论的掌握以及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种综合考核除重视基本概念与知识点外, 还考察了学生对考古学前沿动态 (最新考古发现、研究热点等) 的了解、理论方法的掌握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素质与能力并重。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坚持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结合, 实现了考核主体和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四) 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改革的实行、教学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鼓励教师“走出去”, 到国内外著名的高校、研究院所研修访学,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河北大学讲解考古学通论的各位教师曾先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外高校访问交流, 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 观摩国外考古工地的发掘过程, 了解国外考古学相关理论。二是“引进来”, 定期邀请专家来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毓秀讲坛”讲学。近几年已邀请北京大学李零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震中研究员、南开大学刘毅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袁广阔教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杨文胜研究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春长研究员等多位考古学家, 讲座内容涉及新石器时代考古与早期文明、商周考古、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燕文化及墓葬考古等诸多方面。这些学术报告开阔了教师视野,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 要培养掌握历史学与考古学两种研究方法、熟练运用考古与文献两种资料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必须注重对历史学专业学生考古学通论课程的教学, 加强教材建设, 编写适合历史学专业学生的考古学通论教材;根据历史学专业学生的特点, 调整课程内容, 重点讲授历史文献记载缺乏的重要考古发现与最新考古研究成果;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开拓思路, 探索新方法与新手段, 加强对高校博物馆与考古文博实验室的建设与利用,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夏鼐.什么是考古学[J].考古, 1984 (10) .
    [2]朱凤瀚.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J].历史研究, 2003 (1) .
    [3]刘毅.二重证据法新论[J].南方文物, 1997 (3) .
    [4] 朱凤瀚.论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J].历史研究, 2003 (1) .
    [5]葛兆光.思想史视野中的考古与文物[J].文物, 2000 (1)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