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中山公园的正式命名时间 以“中山”二字,为公共设施(包括教育设施)取名,是天津地名史上“人名命名法”的一个重要特点。1928年第二次北伐战争胜利后,以“中山”命名遂成津门时尚。如将位于河北大经路一带的河北公园(也称天津公园)改称中山公园,并在园内土山上辟建“中山林”。抗战胜利之后,将大经路改称中山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北站外建成中山北路。 除此之外,又有1928年夏迁校址于云贵会馆的中山中学、1929年在河北三马路安徽会馆所属“安徽旅津乡贤祠”成立的中山公学。河北省立工业学院(遗址在黄纬路五马路)的礼堂则被命名为中山堂。1929年,天津市教育界还打算设立“中山图书馆”,以为永久纪念,惜未实现。 天津还曾命名“中山桥”。《益世报》1934年11月12日《中山桥竣工》载:“特一区威尔逊街墙子河外洋灰桥,工务局奉令重行刷新修理,并定名为‘中山桥’,以资纪念。该局奉令后迄昨,工程报竣,并呈市府验收”。中山桥后因填垫墙子河而不存。其遗址在今解放南路与南京路交口一带的海河中学校舍附近。 天津还有“中山门”。1947年,热衷打内战的国民党当局在天津修建城防设施,图谋负隅顽抗。城防圈南北直径25里、东西直径10里。在12个城防墙门中,天津东南隅的一个,就被命名为中山门。 带有“中山”二字的地名、机构名,曾在天津出现过和迄今仍沿用者,盖有一二十处之多。 天津中山公园,人所共知,那么,其是否为天津第一处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场所呢?下面先察考河北公园改称中山公园的具体时间。 天津《大公报》1928年7月14日第11版《小建议》(署名高风):“当此炎夏,租界里的先生们,有这个屋顶、那个花园,可以消暑。但是,住在形同异国的华界‘河北’的居民,连那独一份的天津公园,也不能叫你享受点清幽雅乐,却被那般直鲁军队摧残得瓦砾满地、极目荒凉!坐落黄纬路,望之高墙迤逦、树木参天的那座花园——用了万民膏脂修筑来的曹家花园,平日间禁令森严,老百姓谁敢在门前伸头仰望?当此为民众解放的革命军下的新天津,何妨就把它改为‘中山公园’,还诸民享呢?也可使华界这般穷苦民众,于工作余暇,游憩其间,岂不沾光非浅么?”可见,第二次北伐战争胜利之初,民众中就已有在天津设立中山公园的呼声了。 天津当局后来决定把河北公园改建为中山公园。一是天津《大公报》1928年10月13日第11版《特市指委会会议汇记》:“天津特别市党务指委会,昨日上午开第十四次会议,出席委员刘天素、杨亦周、郭树棠、王道元、韩振声,由韩振声主席。开会如仪,讨论事项如下……请改天津河北公园为中山公园案,决议通过,分函市政府及警备司令部设法筹备。”上海《申报》1928年10月14日第7版《平津近闻》也转载了这条消息:“天津市党部十二日开十四次会议,改河北公园为中山公园,请市政府拨款修葺。” 二是天津《大公报》1928年12月23日第5版《特市党部之重要决议 改河北公园为中山公园》载:“天津特别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前日上午举行常会。因出席委员仅刘天素、王道元、杨亦周、郭树棠四人,不足法定人数,遂改为谈话会。兹记报告讨论事项如下……改河北公园为中山公园,并于园内建立总理铜像案,决议本会拟具方案,会同市政府办理……” 此后,改建事宜纳入议事日程,并着手实施。一是天津《大公报》1929年3月7日第11版《中山逝世纪念 筹备会昨又开》:“总理逝世四周纪念筹备会,昨日下午开第二次常会,议决于十一日前将中山公园修改竣事。门前均须刷新,标明‘中山公园’。园内小亭亦改为‘中山亭’。培植中山林之松栢树苗,由社会局、公安局及警备司令部预备六百株。至于纪念日之宣传办法,决不取游行、讲演等项,只在各宣讲所讲演,并印制《中山逝世四周年纪念特刊》等宣传品,届时散放云云。” 二是天津《大公报》1929年3月8日第11版《河北公园植纪念树六百株 松柏长青 槐柳并茂》载:“河北公园亭台修整,拟将土山之亭上,树一横匾,名曰‘中山林’。亭下植树,树木编成字形或三角形、四方形。候绘成图案,由市府核办。修亭工及植树图样布置,由工务局负责。购树秧,由特别三区负责。河北公园外门之‘河北公园’四字,改为‘中山公园’,并在立柱上,加油漆标语。” 三是天津《大公报》1929年3月11日第11版《中山公园今日可修理完竣》载:“总理逝世四周纪念筹备大会,议决改河北公园为中山公园后,连日以来,已着手修理。刻门前已一律刷新,园内小亭及土山、水池等亦正在粉饰。植树地点亦挖掘妥当,今日当可竣工。多年颓废之荒场,形将一变而为葱茏蓊蔚之所矣。” 四是上海《申报》1929年3月13日《总理逝世四周年纪念 全国一致致祭 举行植树典礼》:“天津。总理逝世四周年纪念会,上午九时半在市党部纪念厅举行。到各界代表及市民两千余人。于纪梦主席,首述四年以来革命经过情形,次述纪念意义:一、要时时刻刻站在民众立点上奋斗;二、根据总理革命方略,以党建国;三、继续总理革命精神;四、勿忘十三年本党改组精神;五、效法总理伟大人格。再次,献花、读祭文。最后,全体高呼口号。闭会后,各界在中山公园植树。原定崔市长(即崔廷献)行植树礼,因崔赴晋,由秘书长冯司直代表。共植六百株(十二日下午二钟)。” 五是天津《北洋画报》1929年3月21日第295期第2版刊载题为《中山逝世日天津当局在中山公园植树之盛况》的照片,3月23日第296期第2版刊载题为《天津特别市各级党部于中山逝世日在天津中山公园植树合影》的照片,1929年5月28日第304期第2版又刊载题为《改为中山公园后之天津旧河北公园之外观》的照片。 据上述记载可作出明确判断,即:天津当局将河北公园改为中山公园,于1928年10月动议,但决定命名的时间并非正式命名的时间。直到孙中山逝世日(1929年3月12日)前夕,才正式改称。其始称时间当以改悬匾额之际为准。 现在的问题是,1928年,天津是否已建有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公共设施了呢?常见记载对此均语焉不详。 2.静海独流镇中山亭的建成时间 天津静海独流镇文昌阁院内,曾建中山亭。今人记载对此有所提及,已见《追忆独流文昌阁》《独流文昌阁始末》二文,可予参考,即:“久驻独流的某军长官方振武,鉴于‘坛庙臻备、惟缺文昌’之上情,遂于1932年倡议三造文昌阁,阁呈尖顶。”当时,“阁前曾建有专为焚烧字纸的小亭一座,高二米,命名‘中山亭’。”方振武为之题联:“中外咸钦道德精神永不朽;山河已改国民革命告成功。”此联“冠‘中山’二字,故名‘中山亭’。每当私塾、学堂开学,师生必手擎书有‘敬惜字纸’的黄色小旗,毕恭毕敬地前来拜阁。平时,镇内字纸亦到此焚烧。” 文献记载则表明,独流中山亭并非建于1932年,而是于1928年8月建成的。 一是天津《益世报》1928年7月10日第11版《建设中山亭 已开始动工》载:“独流通讯。本镇河东文昌阁,自民国四年,由绅商各界筹款建筑以来,屡遭兵燹,致将围墙、配房、门楼毁坏无造,所幸全阁无恙。今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方振武总指挥,亲愿出款,从新修筑,扩大左右配房、翻新门楼围墙,在前殿址,弗设一中山亭,为孙总理永久纪念,业于昨日(五日)开始动工。前因方总指挥晋京,该处派有吴副官监理修筑。闻昨日方总指挥已将该款汇流云云。”上海《申报》1928年7月11日《北方军事杂讯》亦载:“天津方振武捐资,令所部士兵修葺独流镇文昌阁,并建中山亭(十日下午五钟)。” 二是天津《大公报》1928年8月21日第6版《各县通讯 独流》:“方振武在独流文昌宫建筑中山亭,已经工竣。上悬一匾,系‘中山亭’三字,上款系方振武题,并楹联云:‘中外咸钦,道德精神永不朽;山河已改,国军革命告成功。’现镇内商学会组织一中国国民党静海独流镇党义研究会,每日上午六时至八时为上课时期,有建设委员会常务员李奉周担任演讲革命历史,李桐蔚、岳家俊等担任演讲《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建国方略》,听讲者甚为踊跃云(十九日)。”而天津《益世报》1928年8月21日第11版《独流镇中山亭落成以后 举行纪念会盛况 党义研究会成立》所载更为详细:“独流通讯。方总指挥振武,在独流文昌宫建筑中山亭,已志前报。兹见得该亭已经工竣建成,随摄影以为纪念。中山亭上,悬一大匾,系‘中山亭’三字,下款系方振武题,并楹联云:‘中外咸钦,道德精神永不朽;山河已改,国军革命告成功。’亦系方振武题并撰。随由独流商会用油作,将中山公园中山亭以及阅报室,均为油漆,辉煌流丽,美景天然,并用照像馆将各亭园均为照下,以为纪念……” 据此可知,当时不仅在独流文昌阁(亦称文昌宫)内新建中山亭,而且也将独流文昌阁称之为中山公园了。 3.独流文昌阁中山亭的挖掘空间和研究意义 独流文昌阁中山亭的挖掘空间和研究意义都很大。 一是独流文昌阁清代屡加修葺。同治十二年(1873年)版《重辑静海县志》载:“独流镇河东有文昌阁一座。乾隆五年(1740年),李经介施地六亩五分,李学诗劝捐创建。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发逆’;十年(1860年),李学诗五世孙、庠生荫塘与贡生侯毓刚、封职朱衍绪重修,规制如初。邑中科名,独流鼎盛,诸士崇敬,斯文之报。”1934年版《静海县志》又载:“阎联奎,字鲁堂,监生,祖居洋芬港,乾隆初年迁居独流镇。”“道光十年(1830年)建文昌阁于独流镇。”此后,虽然于1915年再获修葺,但因军阀混战而破败不堪。 二是方振武因率部参加“二次北伐”,而进驻独流。1928年,上海《申报》对此报道较详。2月14日:“第九方面军方振武(现已改为北伐第十一路总指挥)全军,新近由豫南信阳、孝感,集中驻马店,参加‘河北战争’”;“方部共有五军,军容甚壮,亦国民军军队之佼佼者”。6月11日:“第四军团总指挥方振武,鱼晨(6日晨)率部抵静海。”6月15日:“方振武派员来津,设立第二集团第四军团司令部。”6月16日:“陈策十四日午专车赴唐官屯,欢迎陈调元。车至独流,因路轨损坏,不能进,下车访方振武。”6月20日:“方振武部已抵杨柳青,三十七军(陈调元部)进驻独流镇。”6月28日:“方振武第四军团部由独流移驻杨柳青。” 三是方振武缘何倡建独流中山亭?这从天津《大公报》1928年6月17日第7版《方振武部驻扎津南 纪律严明 训练极勤》一文中可见端倪:“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总指挥方振武,督率所部三十四军阮玄武、四十一军鲍刚、四十七军高桂滋、四十二军之九十五师骑兵旅、炮兵旅、教导团、手提机关枪营及第三军全部,于五日,由沧州追击残敌,至杨柳青,停止前进。现驻扎独流镇、静海、马厂、青县、沧州等处,整顿训练,每日晨五时朝会。全军团各部处及附近部队,一律参加。由方氏演说国民党主义或中央最近政治军事状况,次呼口号、唱军歌。会毕,回营食饭,饭后下操。操毕,由各连排官长率领,清扫街道或垫路。街巷不见游逛官兵。其纪律之严明,可以想见。至其官兵对民众之亲爱和霭,尤足使人欣敬。各城镇通街大衢,均书大字之党义及党纲或中山遗嘱、训词等主义之宣传,另现一种革命新气象云。”可见,方振武既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和追随者,也以宣传孙中山思想为己任。 又据上海《申报》1928年6月30日载:“方振武二十八日早,由独流来津,下午三时赴北平”;“方振武二十九日晨六时,同参谋处长杨珏、随军参谋江声煌等,赴西山奠祭总理”。7月9日又载:“天津方振武令所部三万人,挖浚御河(即南运河)。”可见,独流一线战事甫定,方振武即关注民生、安抚地方。而其兴建中山亭的心理动因,显系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 天津特别市政府成立伊始(南桂馨于1928年6月25日就任市长),百废待兴,天津各界尚无暇开展相关纪念活动。 笔者判断,静海独流中山亭既是天津最早设立的纪念孙中山先生公共场所,也是天津最早开辟的北伐战争胜利纪念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