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新疆研究 >

文化再生产视阈下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承与反思

http://www.newdu.com 2019-11-29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赵利生 魏冰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阔克麦西热甫是流传于新疆哈密地区维吾尔族群众中的一种民俗活动,在非遗保护背景下进入了新的传承阶段,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阔克麦西热甫这一维吾尔族民俗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次文化再生产的例子,运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指出阔克麦西热甫的保护与传承必须坚持其本真性,并让其真正保存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在现代保护与传承中,不但要保护其“外在的形”,更要注重其“内在的神”的留存。
    关 键 词:文化再生产/阔克麦西热甫/本真性/反思
    标题注释: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西北民族社会发展研究”(15LZUJBWZD004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利生,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甘肃 兰州 730000;魏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理论处,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阔克麦西热甫是在***哈密地区维吾尔族群众中曾广泛流行的一种民俗活动。它蕴涵了***哈密地区维吾尔族的生活习俗及风土人情,反映了当地维吾尔族的生产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民族精神、伦理道德以及传统教育方式等,囊括了当地维吾尔族的音乐和舞蹈、游戏、口传文学、人生礼俗等诸多方面,是集多种文化形式的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空间,对于了解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非遗保护的背景下,阔克麦西热甫迎来了新的发展,进入新的传承阶段。从诞生起,阔克麦西热甫历经“自发繁荣——低沉延续——缓慢演进”三个阶段。2006年当地政府积极展开了对阔克麦西热甫的“申遗”工作,通过挖掘、整理和确认,开始对阔克麦西热甫实施保护和传承。2007年阔克麦西热甫成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维吾尔族的麦西热甫申遗成功,阔克麦西热甫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其文化资源的特性及价值愈来愈为当地政府所重视,传承与发展模式开始发生明显的改变。阔克麦西热甫这一哈密维吾尔族的民俗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理论上讲,这是一次再生产的历程。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对此有精辟的解释。该理论以文化再生产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运行逻辑,既强调文化再生产在当代社会中的复杂运作过程及其策略活动,又突出国家权力的介入对文化再生产的影响[1](P.9),对非遗保护理论创新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文以阔克麦西热甫为例,运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探讨阔克麦西热甫再生产过程中的“本真性”问题,并对传承中出现的“形存神离”现象作出反思。
    一、阔克麦西热甫:从维吾尔族民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生产
    阔克麦西热甫的起源可追溯到维吾尔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祈福丰收、聚会娱乐等活动。从漠北草原西迁至哈密绿洲盆地,哈密维吾尔族先民带来了草原生活时对天神腾格里的崇拜和聚会娱乐的习俗,又创造性地增加了祈福农业丰收和教育规范等社会功能,使得阔克麦西热甫具有丰富而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可以说,阔克麦西热甫不仅是当地维吾尔族传统社会秩序生成的机制和神圣仪式的区隔体系,还包括哈密维吾尔族与其生活的物质环境之间形成的交往互动,以及内化为身体经验的价值和标准。从这一点看,阔克麦西热甫与布迪厄探讨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是由哈密维吾尔族社会—历史形塑的特定符号体系,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几乎是重合的[2](P.14)。
    阔克麦西热甫以其自身的再生产作为存在和维持的基本条件,在一代又一代的哈密维吾尔族民众中广为流传和延续,逐渐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文化再生产不但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创造和再生产,而且是具有能动性、实践性以及群体性积淀特征的人类文化历史创造活动[1](P.48)。阔克麦西热甫从维吾尔族民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生产过程,还涉及当地政府的推动、多元参与主体的协作、文化持有者的唤醒和传承场域的再生产过程。
    (一)当地政府的推动
    随着文化生境的改变,阔克麦西热甫不断地进行着创造和再生产的文化实践。从阔克麦西热甫的非遗成功申报过程可以证实,文化实践从来不隔绝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权力运作以及社会变迁与历史转型[2](P.124)。当地政府的重视对阔克麦西热甫的再度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有当地政府的倡导和支持,阔克麦西热甫就会发展得顺利;而如果当地政府不给予支持时,阔克麦西热甫就进入了“低沉延续”阶段。后来,随着当地政府再度主导和参与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提供大量的物质或经济支持等各种方式鼓励社区民众举办阔克麦西热甫时,当地的维吾尔族民众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可见,当地政府对阔克麦西热甫的态度对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多元参与主体的协作
    阔克麦西热甫在申遗的过程中,涉及多方力量的参与和协作,展现出其独特的运作过程及其策略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包括来自当地政府的行政力量,也包括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以及专家学者、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当地政府、传承人和社区民众与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直接关联。当地政府积极与传承人及社区民众进行互动,一方面运用行政手段对传承人实施保护性的管理,并鼓励其大胆从事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承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激励社区民众积极参与、举办阔克麦西热甫活动。当地政府通过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激发传承人和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从而有效传承阔克麦西热甫。传承人作为社区文化精英,与社区民众相互配合,共同传承阔克麦西热甫,并向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反馈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社区民众在传承人的指引下,不断增强传承本民族文化意识,开始积极主动地在村落社区举办阔克麦西热甫。
    专家学者、媒体和社会公众对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间接影响作用。专家学者不但调查研究阔克麦西热甫这一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本身,而且对三方(当地政府、传承人和社区民众)直接参与主体和构成的传承场域进行研究,为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等提供建议和思考;媒体主要是通过对阔克麦西热甫的报道传播,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从而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其中包括市场化的运作等。因此,专家学者、媒体和社会公众间接地推动了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承与发展。
    (三)文化持有者的唤醒
    从2007年年底开始,阔克麦西热甫最先在各民族乡、镇政府举办,由乡镇文化站发起组织,邀请乡镇里的木卡姆艺人、熟知阔克麦西热甫整个仪式的阔克麦西热甫传承人和维吾尔族群众共同参加。2008~2009年,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出有条件的民族村均可举办阔克麦西热甫。各民族村的村级组织开始在社区居民家中举办阔克麦西热甫活动。2010年,哈密市文体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相关单位鼓励每个民族村举办一次阔克麦西热甫活动。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确定了统一的仪式过程和相关要求之后,哈密维吾尔族村落社区民众举办阔克麦西热甫的频率和次数比上一年大幅增加。2015年年底,哈密伊州区各民族村落社区民众共举办阔克麦西热甫150余次(见表1)。从2016年开始,哈密市各民族村落及社区民众在家、村委会或者社区服务中心积极举办阔克麦西热甫。
    
    (四)传承场域的再生产
    在阔克麦西热甫申遗的过程中,所有参与主体共同构成了其再生产的多重场域和运行逻辑。从“场域”概念分析,阔克麦西热甫的再生产场域存在政治场域、学术场域、艺术场域、经济场域、原始宗教场域等多重场域交叉,而这些场域持续的互动和联结,导致了阔克麦西热甫申遗的复杂性和策略性。阔克麦西热甫在申遗活动中的繁荣,是以哈密维吾尔族民众为主体的文化实践活动和文化再生产,其中,包含着过去与现在的历史循环关系、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以及社会场域和参与主体之间持续不断的互动。
    遵循文化再生产的实践逻辑,阔克麦西热甫在由维吾尔族民俗文化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产过程中,当地政府、社会力量和社区民众的互动呈现出的动态的策略活动,在保护实践中也出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本真性”的质疑、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以及多元参与主体如何形成合力保护体系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不仅有利于推进阔克麦西热甫的传承与发展,也能够为非遗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