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陈设计及文化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9-12-02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邓璐 参加讨论

    中国国家博物馆
    摘 要:对博物馆展陈设计思想向设计语言转化的不断研究是促进历史文化与艺术思想相互渗透、转化的重要手段。展览所传播的文化知识和精神意义需要通过展陈设计的表现形式, 呈现给参观者最佳的艺术视觉效果。“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作为亚洲文明联展系列文物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13个国家的文物精品共同谱写了匠心相同、文化相融的丝绸之路辉煌乐章。展陈设计以阐释展览背后的文化意义为目标,从让文物自己说话的展陈设计思想出发,用艺术的手法表达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互鉴的丰硕成果,体现丝路文明融合、源远流长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展陈设计;文化意义
     
    2019年4月至8月,为配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系列文化活动之一—亚洲文明联展系列文物展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地展出。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12个国家的国家级博物馆联合举办、中国国家博物馆团队倾力打造的“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以下简称“殊方共享”展)被纳入亚洲文明联展系列。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 延续千年, 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关乎文明之间的和平和谐,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1]。在此时代认识背景下,为履行博物馆社会文化传播的职能,展现人类多样性文明互鉴的成果,中国国家博物馆自主策划此展。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是为延续丝绸之路辉煌历史并努力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根据习近平主席的倡议,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8年11月牵头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大会,签署了“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展览合作框架协议”。这次展览也是落实联盟大会框架下合作协议的具体举措[2]。
    展览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横跨欧亚的陆地丝绸之路和连接亚非的海上丝绸之路为线索,呈现了两条人类文明交流大通道共同书写的人类文化交流和文明进步的华丽篇章。13个国家的234件(套)古代文物精品以陆海统筹为展览主框架结构,丝路精神为展览的主旨,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部分展示丝绸之路文化交融、多姿多彩的成果,并按照地理方位将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纳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宏观视野之中观察和思考。
    一 展陈内容和展陈设计总体思路
    博物馆陈列内容是形式设计的先导,其质量决定着形式设计所能达到的高度[3]。“殊方共享”展为综合型文物类展览,展览内容结构、展品组成和文化深意上均有独特之处。这表现在:(1)参展国家数量多,地域跨度大。此次展览涉及亚洲、欧洲共计13个国家,地域空间上覆盖了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极具代表性的国家(中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波兰、拉脱维亚、阿曼、柬埔寨、日本、韩国)。(2)展品品类跨度大,器物类型丰富,材质多样。此次展览得到了参展各个国家及博物馆的高度重视,各馆从馆藏文物中精选了15件(套)极具代表性的藏品,囊括书画、瓷器、青铜器、服装、玉器、家具等,内容涵盖哲学、科学、语言和宗教等多个方面。(3)展品时空跨度大。文物年代从汉代至明清,体现出丝绸之路文化在不同时代的异域特征。
    展陈形式设计遵循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简洁明快的宗旨,用包容的设计语言将参展国家的文化特点统一在同一设计语境中。依据展纲结构,展览设计力图体悟大纲内容所诠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深入了解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及其对多元化文化发展融合的推动作用。234件(套)文物如234个历史文化片段,力求用展陈设计手段将其串联起来,在展厅中贯穿起人们对丝绸之路文化的回望。
    二 展陈空间设计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类文明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及陈列工作,对于普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丝绸之路在世界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殊方共享”展是多国参与的综合性文物展,来自丝绸之路上国家博物馆的文物精品是世界文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证。在展陈设计上秉持理念创新、突出主旨、形式多样且弘扬丝路精神为原则,通过合理有效的展陈手段凸显出丝绸之路上国家的灿烂文化和文化交流的魅力。
    (一)主导视视觉形象设计—强化空间贯联性
    展陈设计中,常选用重要文物或提炼主题元素作为展览的主视觉形象,但多国参与给此次主题元素的提炼带来难度,此设计手法会致使展厅形象元素过多,易造成空间视觉形象混乱。此次展览主题元素设计大胆采用了导视设计理论与展陈设计应用相结合的手法。导视设计是传统建筑设计与视觉传达的中间学科,是空间环境认知的主要传达界面,起到由此及彼、承上启下的贯串作用,引导人在空间中的移动方向,使行为活动有目标、有秩序地进行。主导视设计应用到展陈设计中是此次展陈设计的一次重要尝试,借用主导视划分展厅空间布局,引导观众流线,丰富展厅空间平面效果,使空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主导视设计为体现“丝路”的概念,对海上丝路和陆上丝路的文化精神进行抽象性提炼,借用中国传统绘画中勾线设色的手法,勾勒出以不断变化蜿蜒的曲线为“骨”,从山川、江河湖海的自然色中提炼出象征陆上丝绸之路的绿色和土黄色,象征水陆的蓝色和红色混合成渐变色带为“肉”的主导视形象—“丝路之带”(图一)。这条抽象的“丝路之带”延续的飘动, 既象征着丝绸之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人类文明交流的持续影响,又象征着东西方合作共荣的纽带与桥梁,还在展厅中起到贯串展览章节和展开单元叙事线索的作用。
    展览序厅是整个展览的开篇,由此为起点出现主导视形象,“丝路之带”围绕主题墙飘动一圈后飘到序厅地面,导向前言墙和展览的第一部分并继续流动(图二),经流到每一个国家,至尾厅结束。随着“丝路之带”的流动融入到整个展厅空间中,将13个国家连接起来,观众可跟随“丝路之带”蜿蜒流动的趋势欣赏来自丝绸之路的辉煌文明,感受古代丝绸之路绵亘几万里,延续数千年,积淀形成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并具有当代价值的丝路精神。
    (二)展陈空间的划分—连续性、包容性设计空间设计
    是展览艺术设计的第一步,针对不同展览的需求,要选择适宜的艺术表现风格[4]。展陈设计的总体形式力求简约合理、美观大方,展现开放合作、包容共赢的气势。展陈空间设计依托展陈内容以丝路文化交流共赢为线索,以地理位置为顺序,立体的展示丝绸之路上国家博物馆的代表文物。各国精选的15件(套)多类型文物延伸映现了丝路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价值和意义。通过展陈空间设计语言使整个展览从空间序列、空间色彩和视觉形象上达到连续性,以突出表达丝路文化传播融合和衍生的特征。氛围营造上,突出在丝路文化影响下丰富变化的时代、地域和文化特点,并巧妙地运用纹饰图案、色彩色调、展陈灯光来综合表现,以大气、简约、开放、包容的空间气氛与文物本身传达出的地域文化特色共同营造出波澜壮阔的丝路文明。
    图一丝路之带
    为整合参展各国的文化特征,展览采用包容性的设计手法,用“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理念、极简的构造形式和几何形态的展墙塑造大气包容的空间性格。为突出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连续性,空间设计上力求连贯性兼顾独特性,使各个国家展陈空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依据展览两个展厅空间形态(近长方形,有较高天顶和一根结构柱)和展厅基础设施设备现状,并结合展览主题、内容设计和展示重点,通过两个展厅的货梯间将展厅空间串联,形成连续贯通的空间整体。展墙围合成以“一”字型和“口”字型为主体的空间形态,使每个国家都有相对独立的与文物相适应的展陈环境(图三)。按顺时针参观顺序以左侧展厅为入口,划分各个国家的展陈空间区域。根据展品类型对展示空间的要求合理设计龛柜、沿墙柜、桌柜、异形柜等柜型。这些展陈设计手法使每件文物既能得到突出展示又能融合在整个展览空间布局中,尽可能达到费孝通先生倡导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展陈空间效果,展现世界文化经济交流融合与衍生带来的深远影响。结合各国展陈空间特点,按照展出的内容结构和文物重点有机设置各国板块文字内容、文物图版及拓展文字信息。
    图二主题墙设计方案
    图三展陈平面图
    图四序厅设计
    近2000平方米的展厅空间,展品数量多且体量大小悬殊,展厅中设计大幅的考古场景或古地图图片墙的过渡空间与文物展示的小空间相对比,塑造疏密有致、气势恢宏和充满张力的沉浸式空间体验。巧妙运用纱墙分隔空间,使观众能透过纱墙从一个国家看到另一个国家的文化,从而不时启发观众感受丝路文明传播和文化交融的深远影响和古老文化发展交流的历史痕迹。流线设计顺畅自然、移步换景,通过单元标题字和主视觉引导参观路线,使观众进入展厅流线明确避免导向混乱。
    序厅设计是此次设计的重点之一,为突出丝路文明的深远影响,营造空间气势,将序厅设计在两个展厅共用的公共空间内,以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开门见山的设计手法设置主题墙。在艺术渲染上采用了光影效果和主导视视觉形象相结合的手法,借由主导视视觉形象切入主题,其蜿蜒流动的动向将参观者引入展厅(图四)。前言墙和主标题墙设计在主题墙后,馆长前言和13个国家博物馆馆标在此集中展示,浓缩了展览的主题思想和精神。
    展线设计以海上丝路和陆上丝路为主线,重点文物、展品说明文字和图版为辅线,主线清晰,辅线合理。针对文物特点逐一设计展具,重要的展品设计特殊展具以突出展示其历史文化内容,在力求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立体、多角度呈现文物全貌。文物精心排布、架构组合高低错落,使文物展示重点突出、起伏流畅。
    (三)展陈平面设计—二维中的三维空间
    展陈设计中的平面设计是突出主题内容,烘托展厅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展览主题思想,重点内容、重点展品及拓展知识图版合理设计,以主题突出、内容充实、色彩鲜明、层次丰富为设计原则。设计上主要采用分层与叠压的手法对展厅立面空间分层。主导视形象“丝路之带”贯穿整个展厅的墙面,形成平面的底层空间,各个板块的文字介绍采用平面贴字的处理手法叠压在“丝路之带”之上。同时,充分考虑图版在展厅空间中的体积感和存在感,扩充图版背板设计了2厘米厚度、四周45°倒角边,图版略凸起于墙面形成平面的第二空间层次。国家名称和博物馆馆标采用3厘米至5厘米立体图形形成平面的第一空间层次。前中后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丰富了展陈立面的空间层次,使整个展陈空间充满节奏和韵律 (图五) 。
    辅助展品的设计在展陈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既要起到对文物补充说明的作用,又要在展陈过渡空间中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展板和补充说明文字版的设计既要注重观众观看的舒适度,又要兼顾材质的选择与展厅设计风格和谐统一,力求达到文物展示与辅助展示相得益彰。图片尺寸、文字大小、纹饰选择及排版版式都经过仔细、通盘研究考虑。
    (四)展柜及展具设计—通用性与独特性
    展柜的设计以满足文物的全面展示为准则,服装等中大型展品设计特型龛柜,根据文物的高低组合设计沿墙柜,中小型展品展示设计龛柜、桌柜和沿墙桌柜。柜体均采取600毫米为模数的通用性设计,在满足文物展示需要的同时构成形式丰富的展示效果(图六)。
    展托与展具的设计力求科学合理、安全稳固、比例协调、精巧美观、材质适宜,最大限度地展示文物特征。展具的选材要求安全环保无有害物质和气体。展示有特殊要求的文物则有针对性地设计特殊展具,文物尺度小,具有铭文或纹样精美的设计带放大镜底托,多角度立体地呈现文物特点;需正反两面展示的钱币等文物类型,根据平展和立展的需要设计坡式镜面和立式镜面;重点大型文物展示,根据文物特点通过展具的巧妙设置尽可能全面展示文物全貌。如斯洛文尼亚的两件展品卡尔大公宝座(高186厘米、宽73厘米、深71厘米)和盥洗台(高230厘米、宽52厘米、深54厘米)艺术造型精美、装饰繁复,根据斯洛文尼亚博物馆的文物保护要求设计了梯形独立柜,柜内采用米色细麻布饰面,柜内一侧采用镜面设计,并从文物上提取纹饰贴于镜上以控制映照面积,镜面的使用可多角度呈示文物面貌和细部,增添文物展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图七)。
    图五展厅空间效果
    图六多种柜型展示设计
    图七特型龛柜设计
    图八展厅色彩设计
    (五)色彩设计和照明设计
    展陈空间色彩设计和照明设计起到对展览主题和空间环境烘托、创造良好观展体验的作用。此次展览在色彩的选择上打破了常规的提取展出文物所属国家的代表色或出土文物的环境色,亦或中性灰的方法,而是从展览背后的深刻历史意义、举办此次展览的重大政治和文化意义及丝路精神的现代意义作为色彩选择的重要依据,并结合两大板块陆路和水路的自然色特征综合选择展厅主色彩。
    第一版块选择了具有希望、和谐、发展色彩性格的绿色,第二版块选择了具有积极、主动、开放、热情色彩性格的红色,寓意着丝绸之路上各国的和平合作、互学互鉴、合作共赢。在众多的红色绿色中,经过多次调和与展厅实验,最终选定了冷色系中较低饱和度的灰绿色和灰红色作为展览的主色, 定名为“合作绿”和“共赢红”。降低饱和度和纯度的绿色和红色既能烘托展览的主题思想,又能呈献给观众平稳、安静、舒适的观展环境(图八)。柜内基础饰面和展托展具选用米白色细麻布,借用中性平和的色彩性格衬托文物的造型、纹饰和肌理。
    展陈照明设计按照文物照度标准严格控制。在保护文物的原则上,为表达丝绸之路文化精神的广度和深度,表现丝路文明的光辉灿烂,适当提高展厅亮度。在整体光环境设计的基础上注重光的造型作用,桌面柜和沿墙桌柜增加了底部发光设计以突出展品的立体感和质感纹路。
    三 结语
    艺术语言是增进不同文化和文明间对话、进行文化交流共荣的最佳方式之一。对展陈设计思想向艺术设计语言转化的不断研究是促进历史文化与艺术思想相互渗透、转化的重要手段。199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委员会(ICOFOM)将陈列语言定义为:“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博物馆观众之间进行交流的方法和途径。”这种语言是博物馆传递信息的最富有特色的媒介[5]。展览所传播的文化知识和精神意义需要通过展陈设计的表现形式, 以便呈现给参观者最佳的艺术视觉效果, 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此次展陈设计的特点和启示在于:(1)由于展览涉及的国家多,文物的文化特征丰富,从国家和文物本身提炼出的单一元素不足以表达展览的精神内涵,故而大胆创新将主导视设计应用于展陈设计中。(2)通过对展览文物的研究及其背后文化意义的梳理和总结,转化成艺术的、抽象的多功能主视觉形象,用传统国画勾线设色的造型方法设计出“丝路之带”。此视觉形象既突出展览的主题思想,又成为链接展览各个部分的重要形式线索,还兼具人流导视作用。(3)整个设计中合理的展陈空间划分,主导视、色彩、照明的合理配置,力求形成舒适的观展空间及层层深人、环环相扣的展览节奏,营造波澜壮阔的展厅气势。 (4) 用展陈艺术的手法突出展览的主题思想和文化深意,展现了丝绸之路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对古今历史文化融合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展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深刻揭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释:
    [1]吴海江、徐伟轩:《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民日报》,2019年5月15日。
    [2]王春法:《亚洲文明联展之“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前言》,2019年4月。
    [3]耿超、刘迪、陆青松、彭志才、鲁鑫:《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125页。
    [4]陈红京:《博物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71页。
    [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4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