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广大人民已从追求基本物质文化阶段,逐步进入到追求更为深广的精神文明阶段,对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均有进一步了解探析的社会诉求。而遗迹与文物,恰恰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悠久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此前提下,对文物资源的集中展示和保护利用,正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 河南作为中国文物大省,是近六十年来全国田野考古工作开展最多、取得成果最为丰硕的省份。20世纪全国重大考古发现大多集中于河南。从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开始评选至今,河南累计获此殊荣的考古发掘项目已达45个,占全国总数的17%。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中原崛起做出了不懈努力,大河之滨的豫地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奠立了集中保护、利用当地文物资源的坚实经济基础。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展示煌煌中华上古文明魅力,既昭示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又具备经济后盾的可行性,只待东风。作为一名曾多年奋战在河南文物考古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我在长期实践和研究中一直关注着河南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经过多年酝酿和思考,我提议在河南洛阳偃师境内建立“早期中国文明园”,将其作为展示大中华古文明的重要窗口。 1.宅兹中国:洛阳偃师建立 “早期中国文明园”的地缘优势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 第一,这里是文献记载中最早中国的所在地。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有记:“宅兹中国”,正是“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而这里的“中国”就是洛阳一带。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地区开展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表明,早在四千年前这里已是四方辐辏的夏商文明中心。 第二,这里是古都汇集的文化中心。这一大河文明中心展示出罕有的历史沿承性,自上古到中古,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规模之大、历时之长,举世罕见,史称“五都荟洛”。其中早期中国都城文化煌煌大观,正如太史公《史记》所叹:“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第三,这里是上古文明遗址的集中区域。遗址年代和类别涵盖了从新石器早期开始到青铜文明时代古代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轨迹,类型丰富,脉络清楚。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考古人手铲下揭示的大地之书,记录着中原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轨迹。 第四,这里是经济效益显著的旅游胜地。偃师位于郑州和洛阳两大古都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西面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龙门石窟,南面是蜚声中外的佛祖门庭——登封少林寺,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在这一旅游文化带的带动下,毗邻诸多游览胜地的“早期中国文明园”有望成为河南旅游的新视窗、新亮点。 第五,这里是文物保护工作的标杆地区。田野考古开展较早,成绩斐然。目前,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已经初步建成,《偃师商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也已编制完成并出台实施。这将充分展示和传播其文化价值,发挥更大社会作用。 2.大河汤汤:“早期中国文明园”展示内容构想 ▲早期中国文明园设想图 早期中国文明园拟汇集河南甚至全国各地出土的文物精品,以文明发展为序列,以陈列馆的形式展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等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物。 文明之火:9000-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 这是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核心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它对周围地区古代文化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其盛衰带动了中原地区周边文化的演进与发展,奠定了“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雏形。 在裴李岗文化的贾湖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目前中国最早的文明要素,如七音骨笛、刻划符号、祭祀现象等。其蕴藏之富、价值之高和意义之重大而被称为80年代以来我国新石器考古中最重要的工作。 彩陶文化:6000-5000年前的庙底沟文化 庙底沟文化标志着“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是仰韶文化中最发达、最繁荣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系列中的关键环节。该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彩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也是在这一时期,黄河中游地区第一次出现了等级分明的聚落群。庙底沟文化等级分化、社会复杂化过程的显著特点,对中原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以及中国第一个王朝最终在中原的建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聚落林立:5000-4000年前的河南龙山文化时期 此期是“早期中国”初步形成的过渡阶段。中原地区展现出聚落林立的区域特征,涌现出数量众多的城址,如登封王城岗、新密古城寨、偃城郝家台、淮阳平粮台、辉县孟庄、温县徐堡、博爱西金城等。这些城址都是一定区域内的中心聚落,属于聚落酋长居住生活之地。城址是文明诞生的一个重要标志,河南龙山文化大量城址的发现,是中华文明初步形成的一个重要表征,恰与史书中尧舜禹时代“执玉帛者万国”的笔墨相合。 鼏宅禹迹 :4000-3000年前的夏商时期 这是早期中国最终形成的时代,而二里头遗址的出现和二里头文化的诞生是其重要标志。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作坊、最早的车辙痕迹。结合古代文献,学者们一致认为二里头遗址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都城所在地。在二里头东侧偃师商城遗址,是目前中国早期城址中保存最好的城址,为解决汤都亳的位置提供了新的证据。 3.景观走廊:“早期中国文明园”的远景规划 在二里头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由2000多片绿松石堆塑的中华龙、陶塑一头双身龙等。这一具象遗迹,恰恰勾描出中原上古文明的文化轨迹列观:伊、洛河就是一头双身巨龙,横亘在广袤的洛阳盆地上。河流两岸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址,正如龙身上的片片鳞甲。这条巨龙游走飞腾在中原上古文明的不同阶段,贯穿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与形成的各个时期。河洛地区古代遗存的保护利用工作,可循着伊洛河这条巨龙为主线,打造伊洛河文化带,建设“中华文明历史文化景观走廊”: 第一,以二里头和偃师商城为龙首,打造二里头和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在二里头和偃师商城遗址分别建设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偃师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者的建设侧重点可各有倚重。二里头遗址属于夏代晚期都城,因此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当以重现和恢复“华夏第一王都”的面貌为主要内容。偃师商城在建设偃师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时,一定要突出其作为商代早期都城的特色。目前,偃师商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珠玉在前,对城墙、宫城的保护利用已取得了很大成效。相信这两项遗址公园的建设,将会为今后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中,有两点工作经验可兹借鉴。首先,在重要的遗迹原址上建立遗址博物馆,复原其历史风貌。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发现了大量重要考古遗迹,如城墙、大型宫殿基址、青铜器作坊、绿松石作坊、墓葬等。这些遗迹传递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价值突出。同时,它们又随时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对其保护利用迫在眉睫。我们一定要坚持文物工作方针,按照整体性、原真性的原则,采取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将遗迹在保护过程中的人为损坏降到最低点。其次,在考古遗址公园内进行多样历史文化景观展示。一方面可以通过廊道、雕塑、植被等途径和手段,构建复原一批小型的历史文化景观,成为公众考古的重要园地,普及考古文化常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另外,也可将这两个城址夏商时期发生的历史传说以图片、投影、舞台剧等多样媒介展现,推动公众考古认知。 第二,在龙身位置,建设一批小型国家遗址公园。 龙身区域发现的遗址多达200多处,可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保存较好、经过科学发掘的、文化遗迹众多的、出土器物丰富的遗址作为保护利用的对象,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为基础,建设一批小型遗址公园和小型博物馆,展示各个不同时期中华文化的精华。如西高崖遗址位于洛河北岸,洛阳市博物馆曾对其进行勘探发掘,发现了较为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彩陶中有大量的白衣彩陶。以此为基础,建立仰韶时期的遗址公园和彩陶博物馆。 4.水陆并济:“早期中国文明园”周围的交通保障 建立早期中国文明园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和了解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必须确保文明园周围的交通便捷。 第一,建设偃师至少林寺高速公路,北接二广、连霍高速,南接郑少洛高速。这样就可以将早期中国文明园和登封少林寺有机结合在一起。 第二,分别对洛河和伊河下游河道进行疏通,使其能够通航,让游客在游船上领略两河沿途的历史自然风光,这样就可以将早期中国文明园与龙门石窟有机结合在一起。 5.结论 偃师境内建立早期中国文明园,是一次汇集河南各地出土的文物精华进行文化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契机。一方面确保了文物的安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文物资源在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文化价值。在“早期中国文明园”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沿洛河和伊河两岸建设一批不同等级、各有侧重的考古遗址公园,以博物馆陈列、原址博物馆和考古发掘现场展示等不同形式为载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集遗址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景观走廊,最终形成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发掘研究、生态景观复原、市民休闲等于一体的大型公共文化场所。 在“早期中国文明园”的建设构想中,爱国教育、公众考古、博物馆展陈、课题研究及基础教育游学完全可以互为助力,良性发展,形成一套协力共进的建设体系。意在使这一中华文明历史文化景观走廊不仅成为公共考古的话题推手、考古文化的普及空间,更是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助益平台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良好基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