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 智慧博物馆研究是博物馆的学术前沿问题。近年来,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博物馆逐渐摆脱传统实体的单一形态而向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的多元方向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具有人本性、资源整合性和数据再生产性等特征的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世界博物馆发展的一种趋势。智慧博物馆建设是对博物馆自身发展瓶颈的突破, 具有强烈的时代发展印记, 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机遇和挑战。在这里, 着重围绕“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谈几点看法。 一 智慧博物馆建设已经成为全球趋势 博物馆是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的殿堂, 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博物馆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来, 由于全球信息革命的突飞猛进, 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 不但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同时也驱动着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历史趋势。 首先, 社会公众文化需要层次的提高促使博物馆向智慧化发展。当今时代, 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 成为展示优秀文化的载体, 博物馆事业随之蓬勃发展。在中国, 从2008年至今, 平均每年大约新增230座博物馆, 平均每年进行25000-30000个陈列展览项目。2017年全国各级各类博物馆参观人数已经超过9亿人次, 中国国家博物馆接待观众达807万人次。2018年以来, 观众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 2018年6月1日至8月31日, 中国国家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330余万人次, 日均4.1万余人次, 单日最高接待观众5.8万余人次。面对社会公众迅速提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博物馆亟需通过智慧化转型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 进一步丰富观众的体验。 第二, 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支撑着博物馆向智慧化转型。信息技术改变了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扩展了人类活动空间, 文化传播方式、社会公众的欣赏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尤其是在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不断普及的推动下, 博物馆的存在方式、运营方式、展现方式也不断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当前, 智慧博物馆建设开始得到国际博物馆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VR、AR以及沉浸式观展屡见不鲜。2018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 百度就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启动了“AI博物馆计划”, 旨在利用百度的AI技术与产品矩阵, 为用户提供文物拍照识别、语音智能导览等提升游览体验的服务。在逛这些博物馆的时候如果遇到看不懂的, 也可以直接掏出手机打开百度App, 直接拍照识别“百度一下”了。前不久大英博物馆在脸书上发布影片, 用3D科技呈现中国明代书画家项圣谟创作于1623年的山水作品《秋林读书》, 引起了许多欣赏者的震惊。 第三, 博物馆自身承担功能的转变也推动着博物馆智慧化不断升级。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 博物馆自身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和转变, 这就亟需通过智慧化建设加速博物馆转型升级。比如, 现在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越来越丰富多样, 藏品数量动辄达到数百万件, 美国史密森学会博物馆藏品数量达到惊人的1.2亿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数量也超过140余万件。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藏品管理必须从传统的手工登编向数字化转型, 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 并进行数据储备, 确保无数珍贵文化遗产的安全持续。再比如, 在展览工作中, 各种临时展览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观众希望看到永不落幕的展览, 通过“互联网+展览”方式建设的互联网展厅既可以让更多的观众通过互联网、移动端欣赏展览, 也可以让展览时间更加持久, 提高展览的更新速度, 让观众看到更多更好的展览。2017年, 在全球巡展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运用了动态地图让观众看到“世界历史”的概念, 也受到了公众的好评。此外, 在文物修复方面, 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等等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 智慧博物馆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从全球范围看,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加速与其他前沿科技交叉融合, 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技术突破。加快信息化发展, 建设数字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全球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总体上仍滞后于社会整体信息化的发展, 我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智慧博物馆建设的统一标准。智慧博物馆不是简单的建立一些应用系统和多媒体展示, 而是需要一整套“人+物+应用+管理”的多端融合体系, 需要在统一的标准体系指导下, 结合各自博物馆实际有序建设和完善。早在2014年3月, 中国国家文物局就支持7家省级博物馆作为试点单位, 启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探索和实践。2017年2月发布的一项政府文件, 进一步将智慧博物馆纳入规划, 明确提出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 研发智慧博物馆技术支撑体系。尽管如此, 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清晰地描绘出智慧博物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许多博物馆在实施智慧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这一问题如不有效解决将制约智慧博物馆的建设。 二是传统博物馆管理体系封闭分割。传统博物馆的运营过程中各个部门相对自成体系, 部门间沟通互动较少, 效率相对较低, 而智慧博物馆追求的却是智能高效, 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需要各个部门之间沟通顺畅、配合紧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传统博物馆在保护、研究、展示、阐释文物及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存在制度创新的瓶颈, 极大制约了博物馆智慧化建设。这就需要对博物馆的整个管理体系进行格局重塑、流程再造与组织重构, 除了理顺部门职能外, 更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顺畅, 信息共享, 执行有序, 从整体上提高效率。 三是资金和人才投入严重不足。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和其他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 推动博物馆管理和运营更加智慧化、定制化和科学化, 特别需要一大批既懂博物馆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积极参与。由于项目周期时间更长, 科技含量更高, 因此智慧博物馆建设往往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才, 然而资金和人才投入不足一直是世界各国博物馆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 许多国家缩减了公共开支, 导致博物馆建设的财政预算连年下降。例如英国博物馆协会“2014年财政削减调查”结果显示, 财政削减使52%的英国博物馆整体收入下降;近25%的英国博物馆减少了临时展览的数量;21%缩短了开放时间;9%关闭部分博物馆或分馆。与此同时, 53%的博物馆都曾裁掉全职人员, 32%的博物馆增加了无薪职位的数量。美国的情况同样也不乐观, 近年来博物馆收到的捐款数额、政府援助和投资回报大幅缩水。到2017年初,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财政赤字已经接近4000万美元, 这也迫使其裁员约90人。例如2018年9月2日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后, 由于博物馆并没有安装现代灭火设备结果导致了灾难性后果, 而其根本原因就是长期缺乏资金。2017年该博物馆的政府资金为643567雷亚尔, 比2013年减少了约1/3, 2018年1月到8月则仅收到98115雷亚尔。至于各国一些中小博物馆和民间博物馆, 情况则更加严峻。而资金投入的不足又直接导致博物馆在人才激励方面的灵活性偏低, 不容易吸引并留住高水平人才。 四是国际技术合作交流不平衡。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也有明显差距, 甚至有个别国家刻意采取技术封锁政策, 导致目前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只是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取得了成功经验, 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却起步较晚, 这种局面对于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国际层面上形成数字鸿沟, 例如截至2016年底, 美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88.5%, 而总人口超过2.5亿的印度尼西亚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0.4%。直到2018年, 全球能够享受到互联网服务的人口才达到一半。另一方面, 尽管国际博物馆协会等机构多年来为国家间、区域间以及各个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这些机构领导主要以欧美人为主, 因此必然会导致欧美博物馆体系对话语权的掌控。世界其他地区博物馆虽然参与其中, 但基本属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很难在体系中发挥自己的影响。例如早在2012年4月,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就开始与IBM合作开始建设欧洲第一个智慧博物馆, 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博物馆管理, 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智慧博物馆建设才刚刚正式起步。 三 关于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几点倡议 如何将智慧化的技术更好融入博物馆的核心业务, 是各国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根本目标, 这就需要各国政府主管部门、学术研究机构、社会力量和博物馆工作者共同努力, 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共同牵头研究智慧博物馆建设标准。据我们了解, 欧美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尽管起步较早, 但他们尚未形成系统解决方案, 缺乏广泛认可的智慧博物馆建设标准。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 要求在尊重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结合国情实际和博物馆需求, 从加强博物馆管理、提升策展水平、改进观展体验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智慧博物馆建设标准, 形成智慧博物馆的全球样板。 二是共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在智能时代, 专业化的管理者和技术人才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核心, 智慧博物馆建设对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和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管理层和执行层都需要更多既具备文化传播、展览策划等专业知识, 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 三是加强交流合作。建设智慧博物馆不仅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升级改造, 也是组织机构变革、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文化变迁的过程, 管理、组织、政策等非技术层面因素将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国博物馆特别要加强合作, 共享发展经验和科研成果。金砖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 也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 面临问题相似, 在博物馆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 完全可以充分发挥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的平台作用, 加强交流互鉴, 共同走出一条国际水平、本国特色的智慧博物馆建设之路。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保管、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2018年初, 我们启动了“智慧国博”项目, 旨在通过这一项目来消除信息孤岛, 实现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以藏品信息为核心的相关数据, 满足公众展览参观的需求;完成对老旧设备的更替, 通过云端设备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外部引用和内部培训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对人员素质进行提升, 来满足“智慧国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到2021年初步建成设施智能化、数据融合化、管理高效化、服务精准化、安防协同化的“智慧国博”建设运营服务体系。 2018年7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期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 18世纪以来三次工业革命颠覆性的科技革新, 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轨迹。如今,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 各国利益和命运紧密相连, 深度交融。博物馆发展也需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公众需求, 为推动博物馆事业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