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缘(1897—1959),图书馆学家,名国栋,字小缘,江苏南京人。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回国后曾任金陵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金陵学报》《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编辑,1952年之后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在数十年学术活动中,他与众多学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往,留下大量书信,现大多保存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其中与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陈梦家、梁实秋、吕叔湘、刘节、雷海宗、黄文弼、夏鼐等学者之间书信已公之于众,不过,仍有部分李小缘与友人之间书信尚待整理。本人在南京大学就读期间,有幸整理李小缘与范存忠、林同济之间书信,对于我们了解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等情况均有帮助。 范存忠与李小缘来往函 范存忠(1903—1987),英语语言学家、比较文学专家,字雪樵,上海崇明人。东南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伊利诺大学硕士、哈佛大学博士,回国后任教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曾任南京大学副校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范存忠是我国比较文学事业开拓者,在美国留学期间,就关注中国文化对西方影响这一问题,博士论文是《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迳启者: 昨与宗白华先生闲谈,偶及贵报第一卷第一期王钟麟译《西人研究中国学术之沿革》,浏览一过,觉材料丰富,可喜,惟征引繁多,偶见脱简亦所难免,兹略举未妥者二三条以示例:页八八,南京人实名“沈福宗”曾与汤玛斯·哈以德友善,有拉丁文通信多通,存哈以德著 中(Syntagm,Oxford,1767,Ⅱ,518p)。页九一,李明著《中国现状新编》初版二册时期为一六九六。英译本即于翌年出版一册,一七〇〇巴黎重版,始增为二册。页九二,都赫尔德之《中华帝国通志》实出版于一七三三年,非一七五三年,英译本有两种,一种于一七三六年出版,四册,颇多删节,一种于一七三八至一七四二间分期出版,两大册,全译原文且加中国新舆地图多幅。第一种于一七四三年再版,此两种译本由两家书店发行,因营业关系,颇多口舌,当时文人约翰生博士亦曾加入论战,Henri Cordier在Bebliotheca Sinica中曾撮举是事,惟详情则载《缙绅》杂志。上举数书,鄙人昔曾仔细阅读,因叙述梗概,用备参考,往年曾为“西洋人之中国学问题”在伦敦、哈佛等处搜罗材料多种,惟因整理需时,拙积除一小部分外(英文),从未发表。如贵报对于此事仍有兴趣,拟抽旬日之暇,为《约翰孙、高尔斯密与中国文化》由贵报刊布,并请王先生指教,专此即致《金陵学报》编辑部并候撰祺。范存忠顿首,中大外国文学系。一月八日。 此信作于1932年,当时,范存忠回国不久,在阅读《金陵学报》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故写信给编辑部,提出意见,由此开始与李小缘之间的交往。宗白华(1897—1986),美学家,安徽安庆人,毕业于同济大学,后留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时任中央大学教授。王钟麟(1900—1958),文史学家,号仲廉,笔名古鲁,江苏常熟人,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时任职于金陵大学。《西人研究中国学术之沿革》作者是日本学者田中萃一郎,王古鲁译为中文后发表在《金陵学报》第1卷第1期。李明(Louis le Comte,1655—1728),法国教士。1687年至1691年来华,1696年在巴黎出版《中国近事报道》。都赫 尔 德 (Du Haide,1674—1743),法国汉学家,在整理欧洲传教士有关中国调查报告基础上编辑出版《中华帝国通志》(1736年)。Henri Cordier(1849—1925),法国汉学家,中文名多译为考狄,1869年至1876年来华,回法后在巴黎东方语学校任教,曾任《通报》主编等职,他编著的《中国学书目》(Bebliotheca Sinica),是了解西方早期汉学成果的重要参考书籍。 存忠先生大鉴: 前由白华先生得耳尊名,正拟修书请赐教益,乃蒙朵云先降,欣慰莫名。关于王君文字指正之处,实深感荷,王君另函附上,祈查收。学报粗(初)办,定多缺点,诸承先生爱护匡正,获益匪浅,得示籍悉,愿不弃赐稿,曷胜荣幸,当尽量登载,并愿以三十册单行本为赠,惟是为委员会定章,聊以答谢投稿者之盛意,岂敢云报。 另附《金陵学报》一卷一期,祈查收为荷。何日有暇,当趋前聆教籍取尊著,务希将时间、地址示知为祷,专此谨复,敬颂撰祺。弟李小缘顿首。 小缘先生赐鉴: 前奉大札,欣感无似。兹拙作业已脱稿,如贵报继续出版,当即奉上,以报厚意于万一也。专此顺候公祺。弟范存忠敬上。(1932年)二月廿二日。通信处:成贤街文昌桥晒布厂北二号宗寓。 以上信中提到的《约翰孙、高尔斯密与中国文化》一文,发表于李小缘主编的《金陵学报》第1卷第2期,是范存忠发表的第一篇有关比较文学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发表《孔子与西洋文化》《17、18世纪英国流行的中国戏》《17、18世纪英国流行的中国思想》以及“Percy’s Hau Kiou Chouan,Sir William Jones’s Chinese Studies”等一系列文章,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林同济致李小缘函 林同济(1906—1980),文史学家,福建福州人。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回国后任教于南开大学、西南联大,1952年之后任教于复旦大学。是著名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曾翻译《哈姆雷特》。 南京大学图书馆台鉴: 兹因作《西厢记》研究,欲知贵馆所藏之比较善本《西厢记》共有若干种,冒昧敬请拨允开列一单,以便酌定特来参阅。不胜感激之至。来信乞寄上海复旦大学第二宿舍七号,林同济收。敬礼。林同济,(1954年)六月廿七日。 此信是林同济写给南京大学图书馆的,估计当时林同济与李小缘尚不相识,此信有李小缘“一九五四年七月十六日覆”的批语,当时他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可见,李小缘对于读者服务工作十分重视,亲自回复读者的要求。 小缘先生台鉴: 敝人因在研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剧Hamlet,极需要参考贵馆的Shakespeare:Tragedy of Hamlet,edited by TM Parrott,Princeton University,1938一书。在贵馆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发给上海高教局曹未风先生的《南京大学图书馆藏莎士比亚善本目录》内第二页上,列有此书,书号是822.33∕57。此书于哈姆雷特剧的校勘问题,颇有特见,但目前全国内,只有贵校馆藏有此本。务望先生设法将此书检查出来,寄复旦大学图书馆转敝人一用,不胜感激。侧闻此书可能由贵校西文系陈嘉借去。陈先生两旬来复旦时,敝人亦曾与提及,他允会南大后即为检查。敝人又两次函问,均未得其回信。是否该书曾由西文系其他教授借去,望大力检查。敝人前日曾函贵馆提及。顷闻在贵馆服务,热心帮助学人。因谨冒□函渎,并请劳神帮忙。并谢。林同济启。(1956年)十二月廿五日。复旦大学外文系。 此信有李小缘“1956年12月27日已寄”的批语,距离林同济来信仅有两天时间,可见回复速度之快。当时,林同济在复旦大学开设英国文学史、英国戏剧、莎士比亚读评、翻译理论等课程,需要参考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38年出版的Shakespeare:Tragedy of Hamlet一书,因为南京大学前身之一的金陵大学是教会大学,与美国学术界联系较多,故保存有这本比较专业的书籍,林同济写信借阅此书。信中提到的曹未风亦是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曹未风(1911—1963),翻译家,浙江嘉兴人。曾留学英国,回国后任大夏大学教授兼外文系主任,时任上海高等教育局副局长,出版有《曹译莎士比亚全集》。陈嘉(1907—1986),英语文学家,浙江杭州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威士康辛大学学士、哈佛大学硕士、耶鲁大学博士,曾任西南联大、中央大学教授,时任南京大学外语系教授。 虽然李小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目录学,但是,在任《金陵学报》主编期间,与众多学者结下了深厚友谊,在任图书馆馆长期间,他积极为学术研究提供必要帮助。可惜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等原因,这些书信有不少损失,而他与范存忠、林同济之间的书信保存至今,可谓珍贵,对于我们了解诸位先生之间的交往、中西方比较文学的开展、西方文学翻译等问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