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芳、石明秀先生主編的《玉門關漢簡》一書的出版是敦煌漢簡研究中的一件大事,該書以玉門關附近所發現的漢簡為主,公佈了很多珍貴的簡牘材料,由於我們曾經對敦煌漢簡做一點過校訂工作,因此今日拿到書後亦略讀了一過,稍有心得處,隨時記之。以就教于方家。 簡Ⅱ98DYT5:38:“弗能甚是吾憂也。”所謂的“甚”作,字形較為清晰,顯然非“甚”字。居延新簡E.P.T52:191A“甚不憂邊塞”,其“甚”字作,是漢簡中的一般寫法,下部與此字相同,但是上部絕非一形。 今按,此字當釋“茝”,武威醫簡88乙“白芷”之“芷”作,整理者釋為“茝”,而認為其用為“芷”,關於“茝”“芷”的關係,鈕樹玉認為本來以“茝”為正字,後人誤分為二。古書中二者通用的例子也很多,此不贅舉。不過僅釋出其字至此尚不能解決問題,熟悉論語的都知道《論語·述而》中有一則作:“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若將“弗能茝,是吾憂也”點斷開,顯然與《論語》是可以對讀的。 《詩經·鄭風·緇衣》“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阜陽漢簡《詩經》相應的部分“改”作“茝”,整理者已經指出“雲夢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不有可改’,‘改’字假‘茝’為之,字寫作(引者按,其所引字形為手摹,我們換以紅外線照片),《馬王堆帛書·周易》‘有孚改命’,‘改’字亦假‘茝’為之。”[1]書中所引馬王堆帛書《周易》的“有孚改命”乃“革”卦“九四”爻辭的內容。今本作“改”,類似的情況還見於“井”卦“改邑不改井”,而帛書本實作,並非“茝”字。[2]但是其所舉睡虎地秦簡及阜陽漢簡中的情況則確切無疑。 因此,沒有問題,此簡中的“茝”字亦當用為“改”,而傳世與出土文獻中“不”“弗”的換用也是我們所熟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定州漢簡《論語》中就有不少今本用“不”而簡本用“弗”的例子。如《述而》篇今本“正唯弟子不能學也”一句,簡本作“誠唯弟子弗能學也。”張玉金先生《從出土文獻看<老子><論語>中被替換的“弗”》一文認為“弗”字被後人改作“不”,並有詳細的舉例,可參看。[3]這樣,此簡中的數字便可確認為《論語》殘簡無疑。雖不足十字,亦彌足珍貴。 又簡98DYC:4:“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 大守”,其前半部分的內容顯然出自《孝經·開宗明義》,並且是首句。整理者顯然應該也是知道的。不過此簡中屬於《孝經》的內容字跡不清,而“大守”二字則“墨似點漆”。而觀前面部分的文字,寫的比較拙樸,加之又是一篇中的開頭,我們認為其當為習字簡,而上面所討論的《論語》殘簡的書寫則較成熟,應該是習字或誦習的範本。 Ⅱ98DYT5:38 98DYC:4 [1]胡平生、韓自強:《阜陽漢簡<詩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0頁。 [2]此種寫法或是受到當時常以“茝”表示“改”而造的專字。 [3]文章發表於《文獻》2012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