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结论10 十六国时期,匈奴、羯、鲜卑慕容部、氐、羌五族,都是久居国境内吸 收了汉族封建文化的少数族。它们用武力相继建国,性质是少数族发动的封 建割据,虽然长期混战,严重地破坏社会生产力,但对封建制度本身,并不 起破坏作用。 鲜卑拓跋部建立魏国,情形和五族不同。魏国是在封建制度社会内部发 展奴隶制度的国家,比起五族建立的国家,它是落后的。 拓跋部社会,一向停顿在原始社会的阶段上,到两晋时期,才开始在经 济政治方面有显著的变化。酋长猗 、猗卢、什翼犍得到汉族士人的辅助, 逐渐成为专制国王。国王代表国家统一的新趋向,贵族(诸部落大人)保持 原始社会的旧惯例。国王与贵族间存在着矛盾,使得国家形成一次,溃散一 次,不能稳定下来。但国王所代表的趋向,终究是拓跋部社会发展的总趋向。 到魏道武帝时,统一的国家稳定下来了。他用被掳掠的人口和财物作奖 品,把拓跋部贵族组织成一个坚强的好战集团。这个集团战无不胜,在北方, 俘获了大量游牧人,在南方,击灭后燕国,魏国南境扩展到黄河北岸,俘获 了大量山东诸州郡人。南北被俘人迁居到平城及附近地区(畿内),拓跋部 统治阶级对他们采用两种剥削方式。多数人受田当农户,一部分人(百工伎 巧十万余口)被贬为隶户,农户和隶户身分不同,大体上都属于封建关系。 另一种是完全的奴隶。魏道武帝本人就是大奴隶主,分配在宫内从事生产的 女婢,多至千余人,男奴人数当然更多。其余贵族百官家中,各拥有或多或 少的奴隶,从事生产。奴隶制度在魏国发展起来了,不过,从全魏国(包括 山东诸州郡)的整体说来,它还是一个封建国家。 魏太武帝消灭十六国割据的残余,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对中国历史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腐朽懦弱的南朝汉族政权,是不可能作出这个贡献的。由 于魏国武功的极盛,封建制度社会内部,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 魏太武帝死后,魏国开始转入衰弱阶段。魏孝文帝为应付汉族民众的起 兵反抗,实行班官俸、立三长、改税制、行均田、迁都洛阳、鲜卑人汉化等 一系列的重大措施,来保持元氏政权。均田制的行施,关系尤为重大。均田 制一方面从宗主手中争取荫附,使荫附成为自立门户的农民,一方面从奴隶 主手中取得奴隶提供的小量的赋税,使奴隶与朝廷也发生一些关系。这对荫 附和奴隶,多少都有些好处。 魏末大乱,齐又以鲜卑习俗立国,奴隶制度更有发展。《颜氏家训》说, 齐国有一武将,贪积财物,家里已有奴隶八百,还立誓要凑足一千。家里每 人一天给饭钱十五文。后来犯法抄家,有麻鞋一屋,破衣数库,其余财宝, 多不胜数。看来,麻鞋破衣是给奴隶使用的,无数财宝,多是奴隶生产出来 的,宜乎八百不够,想凑足一千了。《颜氏家训·止足篇》说,二十口的家 庭,有奴婢二十人,良田十顷,蓄钱数万就够了,超过这个数目就是不知足。 颜之推以朴素教训子孙,奴婢二十人主要用在耕种十顷良田,家内服役的只 是少数。齐均田制规定八品官以下至庶人(豪强),得占有受田的奴婢六十 人。在当时,可见颜之推确实算是最知足的士人,也可见齐国奴隶数量的巨 大。不过,奴隶经济比起封建经济来,还是次要的,齐政权依然是封建性质 的政权。周国在周武帝以前,也是一个掳掠人口当奴隶的国家,奴隶数量比 齐国却少得多。 魏道武帝以来,北朝有所谓杂户的一种人,其中有隶户、营户、百工、 伎巧、平齐、僧祇、佛图、驺卒(驺音邹 zōu 牧子)等名称。统治阶级对杂 户,可以进行比对一般民户更残酷的剥削和役使。因此,朝廷与贵族争夺对 杂户的占有权。四四四年,魏太武帝禁止王公以下至于庶人(豪强),不得 私养金银工匠。家有工匠,必须送给官府,敢违令,全家诛灭。又禁止百工 伎巧驺卒家子弟,只许学习父兄的专业,不得私立学校读书,敢违令,全家 诛灭。按照这些法令,百工伎巧等人,只许归朝廷役使,而且永远执役,不 能有改业仕进的机会。四七二年,魏孝文帝允许工商杂役,兼营农业。统治 阶级的腐朽生活,使得工商杂役,很有一些变成富家,虽然杂户的卑贱地位 不变,却允许他们兼当地主了。四七七年,魏孝文帝下诏说,工商皂隶,各 有他们的身分,现在官司放纵,竟有士流该做的官也让贱人去做。从今以后, 占有工役的户(贵族户),给户内的工役做官,最高只许做本官所属诸官中 的丞。至于大贵族给户内工役做官,不在此例。这个诏书说明,不知何时起, 贵族占有杂户,并可任意给杂户人做官。魏孝文帝的兄弟元禧,甚至娶隶户 女为正妃,可见一部分杂户,依附贵族,脱离了朝廷的独占。四八一年,魏 孝文帝颁布乞养杂户及户籍的制度五条。贵族以乞养为名,占有杂户,朝廷 颁布这个制度,大概是规定些限制。此后,朝廷愈益衰弱,杂户更多地被贵 族夺去。高欢纵容武将们贪暴,当然允许他们分占杂户,事实上,齐时杂户 已经被私家占夺得所余无几。 周武帝灭齐,东魏残余贵族和齐贵族以及盛大的佛寺,一时都失势,他 发出释放奴隶和杂户的诏书,可信基本上实行了。北朝以来在封建制度社会 内部有着发展趋势的奴隶制度,受到遏止,杂户也得到普通民户的待遇,这 是周武帝对历史的巨大贡献。 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以后,北朝经济开始发展,文化也跟着发展起来。 首先是佛教艺术,在大量人力物力的耗费下,表现得最为突出。其次是文学, 以庾信为代表,综合南朝文学的精华,推动南北两朝文学达到最高峰。不过, 佛教艺术是受外来影响后才形成的,文学则是南朝文学的移植,都不算北朝 人自力独创。真正独创的文化遗产,要推郦道元的《水经注》和贾思勰的《齐 民要术》。这两部巨大著作,规模宏大,切合实用,足以压倒南北两朝的一 切著作。 自十六国时起,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的都是汉族以外的少数族人(前凉 除外)。一个少数族人立起国来,散居在边境内外的同族人,很自然地集合 到本族的政权下,进入中原成为统治族。这个政权崩溃后,遗民难得再迁回 原居地,恢复旧生活,日久只能和杂居的汉族人融化。最古老的匈奴、氐、 羌等族,以及较后起的乌桓、鲜卑等族,经过十六国北朝将近三百年的时间, 此后,基本上不再见它们的活动,也就是说,融化到汉族里去了。《魏书·地 形志》说,正光(魏明帝正光元年,五二○年)以前,户口数比太康(西晋 武帝)年间增加了一倍。照一倍计算,魏当有户五百余万,口三千余万。这 是东汉末年大乱以后,第一次出现比较可信的巨大户口数,其中一部分,无 疑是新增加的各少数族人。融化是自然的趋势,融化也自然要伴随着各族间 残酷的斗争,十六国北朝战乱频繁是痛苦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