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国有史而家有谱——谱牒文献出版的意义与展望

http://www.newdu.com 2020-01-08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优良家风家训对国家进步、社会安定、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提及:“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我国受惠于这种家国并举的理念,形成了“国有史而家有谱”,重视家谱修撰与传承的文化传统。今天传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牒类文献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悠久的谱牒修撰传统


    中国具有悠久的谱牒修撰传统,甲骨文献中就有对殷王世系的列举以及祭祀祖先的祭祀谱。其后,商周时代有金文谱牒。铁器出现后,石刻成为可能,至汉代,刻有家族世系、成员名字、繁衍情况、官位、封地等等的碑谱已十分流行。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书志》说:“谱牒之作,盛于中古。”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是谱牒学的黄金时代,其时谱牒具有“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等衡量士族标准的社会政治功能。宋代以后,科举取士成为仕途的主流,中央王朝不再以编修谱牒来区别门第,高官名宦私撰家谱之风逐渐兴起。朱熹说“人家三代不修谱,则为不孝”,这一观念对南宋以后续修家谱的风行影响颇大。明清以后,民间普通宗族也开始大量修谱,谱牒文献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内容之丰富、卷帙之浩繁,登峰造极。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纷纷成立家谱研究会组织,召开家谱学术研讨会,在民间掀起了编修新家谱的热潮。
    记载宗族人物世系及其事迹的谱牒,也称家谱、族谱或宗谱,是中国古代传世文献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形式。谱牒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而言,都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宗族、重人伦、重血脉、重传承、重家国情怀的优秀因子。对中国人而言,“国有史而家有谱”,家谱对于家族的重要性,等同于史书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家族谱牒即是家族之史。正因为这样,上千年来流传不辍、代有增续的海量谱牒文献,对于今天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也就具有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史料价值。
    

二、谱牒文献具有重大史料价值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曾言:“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后有家,比家而后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史书、方志、谱牒,是中国传统史志体系最为重要的三大组成部分,分别对应国家、地方、家族三个层面,今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利用这三方面的史料已基本可以完整清晰地构建起社会实际运行的系统结构。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谱牒学》云:“族姓之谱,六朝、唐极盛,宋后浸微,然此实重要史料之一。例如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更是对谱牒资料于何种领域具有何种价值作了论说,也可以视为后世公私藏书机构重视谱牒搜藏的先声。学者王鹤鸣于《中国家谱通论》中说:“家谱记载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凡本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居地迁徙、人口流动、山川形胜、族产名迹、科举仕宦、传记艺文、婚丧祀典、族规家法等等,均有详略不等的载述。显而易见,收藏宏富的族谱资料,对于广泛的社会历史研究,诸如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宗教学、人类学、人口学、教育学、伦理学、方志学、遗传学等等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确是个巨大的文献宝库。其中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及从中统计出的各种数据,尤其具有其他载籍所无法替代的资料价值,可以印证史家的论断,校勘史实之讹误,解决历史之悬案,补充正史之不足,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对谱牒之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有着更为充分的肯定。
    伴随着历代学者对谱牒史料价值的重视和社会修谱热情的高涨,对于谱牒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出版也蔚然成风。
    

三、以谱牒为中心的科研项目日受重视


    作为我国三大基金之一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青年项目等)是目前国内资助社会科学立项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国家级基金,受其资助而完成的大量社科课题集中代表了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实力和水平。经笔者统计,其中与谱牒相关的资助项目,仅自2001年至2018年就共有27个立项。自2008年以后几乎年年有立项,尤其2017年立项多达6个。在这27个项目中,有4个重大项目:“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家谱整理与研究”“波斯文《五族谱》整理与研究”“千年徽州家谱与社会变迁研究”“两岸关系族谱资料数据库建设”。属于少数民族谱牒相关的立项16项,占半数以上,且集中在西南、东北、西北少数民族的谱牒文献上。在研究方面,以徽州谱牒、福建谱牒(包括两岸关系族谱)研究最为深入。
    国家层面的其他资助项目也有一些有关谱牒文献的立项。例如梁洪生早在1995年曾获得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的资助,形成了《江西公藏谱牒目录提要》的优秀成果。
    各省的社科基金也资助了一定量的谱牒文献相关项目,例如“2008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名单”有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刘有长、梁茂淦的两个立项“论客家族谱”“客家族谱与海峡两岸客家渊源”。
    综此而言,国家以及各省的社科基金项目极大地引导和促进了以谱牒为中心的学术研究,其结果也促成了大量谱牒资料与研究著作的出版。
    

四、谱牒研究与出版成果大量涌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谱牒研究的相关成果开始大量见诸报刊。截至2018年7月6日,在知网上检索“谱牒”关键词,可得734篇文章;检索“家谱”,可得4025篇文章。又,王鹤鸣在《中国家谱通论》中附有《中国家谱论文索引(1874—2008)》,列出了八九百篇论文。以上所举文章内容极其广泛,涉及谱牒学、少数民族家谱、家谱目录、名人家谱、家谱个案考察、家谱相关出版物简介等。
    与学术研究同向并行,谱牒研究论著的出版也取得了许多成果。谱牒学研究专著,如仓修良《谱牒学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王鹤鸣《中国家谱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励双杰《中国家谱藏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年)、陈爽《出土墓志所见中古谱牒研究》(学林出版社2015年)等。谱牒学专刊有如《谱牒学研究》、《谱牒学论丛》等。
    也有谱牒目录类整理成果,如国家档案局二处等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华书局1997年)、王鹤鸣主编《中国家谱总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程小澜主编《浙江家谱总目提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等。
    而在这些成果中,于学者研究使用最为重要的部分,无疑还是谱牒文献本身的出版,这其中既有各地、各少数民族、各馆藏单位谱牒文献选编,更有各种名人家谱、稀见家谱等的选编。如马建钊主编的《中国南方回族谱牒选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蒋振喜选编的《乐清谱牒文献选编》(线装书局2009年)、陈支平等主编的《客家珍稀谱牒文献丛刊》(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影印本)、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编的《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及续编(北京燕山出版社,影印本)、郭又陵等主编的《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影印本)、《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藏早期稀见家谱丛刊》(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影印本)等,都受到学者们的普遍重视。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现代续修家谱,因其多为非正式出版物而难以详作统计。
    

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谱牒文献出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以珍稀古籍文献等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学术资料的抢救、发掘、整理与出版工作,至今共出版内容涉及明清及民国档案资料、抗战相关文献、地方民间文书、少数民族古籍、海外华人华侨文献、海外稀见中国珍稀善本古籍、近现代名人未刊稿、石刻碑铭文献等300余品种4000余册,其中谱牒类文献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共有四种影印成果、一种研究著作。
    其一,是2009年影印出版、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的《闽台族谱汇刊》,共50册。该书为我国福建和台湾地区民间族谱选刊,是闽台族谱第一次大规模整理出版成果,共收集赵、李、吴、王等姓氏家谱106部,最早的族谱《水美王氏族谱》是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编纂的,最晚的则是20世纪90年代抄写而成的,版本年代跨越400余年。本书所收集的族谱,不仅是一姓一族的历史记录,还具有反映闽台关系的独特意义。
    其二,是自2012启动影印出版,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汇刊》,至2018年已出版五辑157册。计划收入100种名人家谱,其底本皆由著名家谱收藏家励双杰“思绥草堂”提供。思绥草堂收藏家谱共1500余部2万多册,涉及300余姓,其中名人家谱、稀见姓氏家谱等颇具特色。这些稀见名人家谱的出版,可以为历史人物研究提供新的史料支持,有利于深入推进相关研究。
    其三,是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刘伯山教授主编的《徽州文书》系列所收谱牒。徽州文书是徽州民间档案的遗存,具有突出的归户性特征。刘伯山编著的《徽州文书》采用归户整理方式,按文书本身生成的顺序编排,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截至《徽州文书》第六辑出版,所收归户文书中含有谱牒文献38种。
    其四,是在《徽州文书》基础上另起一支的《徽州谱牒》,其第一、二辑共20册,于2018年8、9月影印出版。《徽州谱牒》第一、二辑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共整理收入程、戴、洪、胡、黄、柯、李、吕、潘、詹、张、汪、王、吴、郑、周16姓谱牒56部,这批谱牒有数种明末谱牒,大多为清或民国谱牒,形制多样,史料价值巨大。
    其五,是2016年出版的励双杰撰著的《名人家谱摭谈》。家谱收藏家励双杰在本书中介绍了他所收藏的72种名人家谱,这些名人之中不乏中国近现代最负盛名的人物,如毛泽东、彭德怀、胡耀邦、粟裕、黄炎培、李四光、张恨水、丁福保、钱基博、丁玲等等。作者以家谱记载,或补充修正名人传记资料,或顺便提及其他家族成员的资料,在家族史层面上丰富了我们对于相关历史名人的认知,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研究著作。
    

六、对谱牒文献整理出版的展望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并倡导“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谱牒文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数量浩繁、种类多样的谱牒文献去芜存精,从中提炼出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对新时期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关于谱牒类文献的出版,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给予更多的关注。
    其一,应坚持以影印谱牒文献为主,有选择地整理为辅,注重夯实文献基础。传统谱牒文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具有重大的文物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谱牒文献正呈现收藏越来越集中的现象,将海量的公私藏谱牒文献采用影印方式(整理效率高、出版周期相对较快、能较好地保持文献原貌)整理出版,对于夯实以谱牒文献为基础的学术研究极为有利。有选择地整理谱牒中谱首文献(含有谱序、家规家训等)及艺文等内容,可以直接丰富社会史、人口史、经济史、文献学等方面的史料,对吸引更多学者关注,便利更多学者使用,同样意义重大。
    其二,因产生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之中,受时代关注点、家族传承等不同因素影响,谱牒文献所载内容,必然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存在攀附假托、扬善隐恶等情况。我们应当本着科学精神,对谱牒文献进行科学辨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代“家训”“族规”中敬长老、孝父母、友兄弟、尊师长、睦近邻、崇俭朴、恤孤寡、戒淫逸、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家谱中记载的很多志士仁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等,也都是今天要大力提倡的。
    关于谱牒类文献的出版趋势。首先,家谱资料的整理利用必然会兴起数据库建设的热潮。如谢必震主持的“两岸关系族谱资料数据库建设”即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并且当前已有一些公藏机构将所藏谱牒文献做成数据库,如收录电子化家谱族谱资料 17723册 120893卷的中国家谱族谱数据库已经上线供学者无条件使用。在今后的出版形式中,将谱牒文献做成便于研究、检索的电子出版物,必将会是谱牒文献出版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次,利用各种新技术与新理念(如GIS相关技术)整理谱牒文献也会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的选择。谱牒记载了家族及其成员的时空迁移,根据一份家谱,可以重构家族成员的社会活动,反映整个家族在空间上的迁徙流变。根据特定地区或全国的海量的家谱,则可反映该地区或全国的社会变迁的脉络。处理海量的家谱信息,必须借用信息技术,正如温永宁等在《华夏家谱GIS的数据组织与系统架构》一文中所述:“以GIS为基础,管理具有时空特征的海量家谱数据,是家谱数据整合、管理与应用的必然选择。将GIS的相关技术、理念与家谱结合,对家谱中的信息进行发掘与整理,对于重构华夏民族历史发展的时空谱系,再现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脉络,以及传承及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七、结语
    中国具有悠久的谱牒修撰传统,传世的海量谱牒文献中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宗族、重人伦、重血脉、重传承、重家国情怀的优秀因子。“国有史而家有谱”,家族谱牒即是家族之史,对于广泛的社会历史研究而言,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谱牒研究相关成果开始大量见诸报刊。其后,国家及省区层面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则极大地促进了以谱牒为中心的学术研究繁荣发展。谱牒研究、目录提要等著作,以及谱牒文献本身的整理出版,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笔者所在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了四个系列的谱牒文献,迄今已出版成果200多册,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并且,相关谱牒文献影印出版系列仍在持续推进之中,前景可期。
    对于谱牒文献的整理出版,我们认为应坚持影印谱牒文献为主,注重夯实文献基础。同时,也要对谱牒文献进行科学甄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家训、族规等内容之中提炼出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加以整理出版。随着科技的日趋进步和不同领域以技术为纽带进行融合化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利用GIS等相关技术整理谱牒文献也会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的选择,而将谱牒文献做成便于研究、检索的电子出版物,也必将成为谱牒文献出版的一个重要方向。(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鲁朝阳 、肖承清)
    
    《徽州谱牒》
    作者:刘伯山  编著
    定价:16000.00元(第一辑,10册)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定价:16000.00元(第二辑,10册)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汇刊(第五辑)》
    作者:励双杰  主编
    定价:25000.00元(第五辑,30册)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