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素有“盛世修典”的传统。2013年3月14日,云冈石窟研究院与青岛出版集团签订了一项重要的出版协议,即由青岛出版集团投资,云冈石窟研究院编著《云冈石窟全集》。历时七载,20卷本皇皇巨著《云冈石窟全集》终于问世,为当今之盛世再添一大典,为中华文化增加一张亮丽的名片。 2017年10月的一天,我随云冈石窟研究院张焯院长来到位于北京北郊的雅昌艺术中心看望长期在这里驻扎的《云冈石窟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写作团队。在这里,无论是在电脑前,还是在餐桌上,抑或在空旷走廊和狭小的驻地,每一位成员所思所做所说均是《全集》的事,从头发花白的王恒老书记到风度翩翩的赵昆雨研究员,还有云冈自己的摄影师员新华、张海雁等,都热烈地向张焯院长汇报着阶段的成果,讨论着面临的难题,我在旁边竟插不上一句话。我默默地听着他们的讨论乃至争论,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情,不禁心生感慨。幸亏有张焯院长这位众望所归、勇于担当,只能利用每日清晨的时间逐字逐句修改全书文稿的领头人,有这么一批有才有学、忘我执着的云冈人,才能使全集的写作驶向前进的轨道;幸亏有这么一支团结一心、目标一致的队伍,才能使《全集》的出版渐行渐近。我默默地祝福他们顺利写作,暗暗地期盼《全集》早日问世。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晃两年过去了,2019年7月,我重访云冈石窟,甫一见面,张焯院长就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全集》终于出版了,并让工作人员捧出了这套巨著让我欣赏。望着这一册册发着暗红色光芒的厚重的巨著,不禁心生敬畏之情,急欲净手焚香探视宝藏,仔细翻阅,愈觉步入了绚丽的佛教艺术宝库。 《全集》以张焯先生的“东方佛国的第一圣地”开篇,如黄钟大吕,气势磅礴。总论则以王恒先生的“云冈石窟群”领衔,对云冈石窟做了高度的概括介绍。继之以洞窟编号为序,逐洞对其进行文字描述,然后展示洞窟照片,最后为图版说明。第1—19卷全面展现了石窟群的所有雕刻内容,第20卷对云冈石窟历次考古发掘进行总结。全集可以分为文字、实测线图、照片三大主要叙述载体,收录彩色与黑白照片7000余幅,线描图、拓片400多幅,文章23篇,三种形式相辅相成,共同对云冈石窟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这种展示并非一般的泛泛介绍,而是在深入研究基础之上更高层次的展示。 《全集》“释论”的文字可以用惜字如金来形容,每句话、每个字都要言不烦,微言大义,对各洞窟设计形制、内容、艺术特点、学术争议、作者观点等都如实托出,充分吸收了历史文献、考古发掘、艺术分析等研究成果,既是对各窟、各尊造像的高度概括,又是在目前研究基础上的深入研究。“图版说明”看似简单,实则言简意赅,体现了作者精深的研究和熟练的驾驭能力,对读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对于各位研究者来说,各种线图是必不可少的,因其能够提供洞窟和各类造像精准的形制和比例关系。在《全集》里,这类实测线图极为丰富,既有各洞窟的平面和立面实测图,也有单体佛像和各种细部图;既有当代所绘制,也吸收了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云冈石窟》中的实测图。之所以如此,我考虑作者是从变化的角度来看上世纪30—40年代造像的保存状况和当前面临的保护问题。尤其令人赞叹的是第一卷末页的六折页超长云冈全景图,恰似《江山万里图》,独具匠心,一面为云冈全景照片,一面为实测全景线图,云冈石佛寺上下左右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大量丰富的彩色照片是本书的特色与重头。 ▲第3窟佛像特写 ▲第5窟主像 在照片拍摄和选择方面,体现了《全集》作者技术水平和良苦用心。例如第一卷中第3窟后室一佛二胁侍菩萨的照片,从不同角度展现不同的内涵。 图183由东向西拍摄,拍摄角度为微仰视,在四周幽暗的背景中,由明窗和窟门透进光线,恰好照在佛和右胁侍菩萨身上,光线明亮而柔和,在巨大的黑暗空间中,突出居中的佛像和菩萨。透过黑暗见到了面庞慈祥、面容柔美的佛像,无论从构图还是从光线明暗对比等方面,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具备了很高的艺术性。 图184又从西向东,斜侧面微仰视拍摄,光线呈现出了柔和的、不同层次的渐变,使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全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而图185以三幅连续折页的形式对后室主佛及二菩萨以仰视的角度和广角镜头进行全景拍摄,使人们对此洞窟造像组合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这种以高角度仰视拍摄,突出了佛像的高大和庄严,同时,以佛像为中心明亮而柔和的光线,又向四周逐渐变暗。 从图186到194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对佛身躯、头部、手部进行细部特写,神态慈祥、面庞丰满、鼻梁挺直、唇线清晰。 从图196到图207,又对左右侧两尊胁侍菩萨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这些照片完整地还原了造像的形制与神情,完好地展示了造像的砂岩颗粒质感,完整地诉说了造像历经千年现在所面临的侵蚀与病害。 仅仅一个洞窟后室,就展示了这么多不同角度、方位和部位的照片,且每一张都精彩非常,有所侧重,把云冈石窟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发掘出来展示给观众。能做到这些,体现着云冈人的无私大度。 《全集》突出体现了资料的完整性、叙述的系统性、观点的原创性。云冈石窟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国内、国外关于云冈石窟研究成果的介绍与合理吸收; 二是对云冈石窟历次考古发掘成果的报告和阐释; 三是云冈人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学术认识。 如首次将云冈石窟定位为大乘佛教进入中华大地后的最大建筑与艺术再造工程;云冈石窟早期昙曜五窟的主题思想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而非单纯的三世佛;北魏弥勒信仰的盛行等新观点,这些都是云冈石窟研究者多年来苦心探索的结晶。 能够圆满此无上之法果,我想,一是体现了云冈石窟研究院上上下下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无论是在职工作人员,还是退休老同志,都急切改变云冈学术研究的历史局面,展示当代云冈学术研究的水平,在这项任务面前表现出无私的奉献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是体现了云冈石窟研究院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效率。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大景区,研究院既要接待好每年两百万的中外游客,又要保护好这处历经千年风雨的文化遗产,还要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发掘研究。千头万绪汇聚到了张焯院长这里,都在他的手中处理得井井有条,纷杂而有序。在处理好这些事情的同时,他又组织牵头做出版《云冈石窟全集》这一浩大工程。这都证明了云冈石窟研究院在管理方面的科学效率。 云冈人怀珠而不私,蕴玉而不藏,以利益一切众生之心,把云冈石窟所有洞窟资料全部奉献给世人,这是从上个世纪初年以来,一百多年来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全集》的面世,对于广大关心喜爱和研究云冈石窟的人来说,手捧巨著,犹如置身人间净土的佛国世界,大有“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之感。 在某种程度上,观此书比在现场参观还要清晰,因为在现场参观无法对洞窟上部和光线暗淡的角落看清楚,而此书全方位、无死角地为广大读者敞开了大佛的心胸。《全集》的出版一改研究云冈必依赖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于上世纪50年代编著出版的16卷《云冈石窟》的历史,成为当今及今后长时期研究云冈石窟不可或缺的著作,是云冈石窟研究史上一项重大标志性成果,是云冈石窟研究史上的一座丰碑。 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全集》也是世界性的,《全集》的出版与世界文化遗产名实相符,为全世界打开了一座佛教艺术和中华历史的宝库,更激励后学在此基础上“唯当勤精进,自强行胜修”,把云冈石窟的研究传播推向更高一层楼。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唯此《全集》流传。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