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清代帽架上的顶戴花翎

http://www.newdu.com 2020-02-13 收藏快报 高次若 参加讨论

    图1
    图2
    ■陕西西安 高次若
    本文所要介绍的这件瓷器,很像人们常见的笔筒,实际上它不是笔筒,而是一件清代花鸟瓷帽架,现藏于陕西陇县博物馆,已被定为国家三级藏品。该器通高28厘米,口径12厘米,呈直口平沿,圆筒状,平底,上下有三个“品”字形排列的四花瓣状的小孔。正面(图1)饰一盛开的牡丹花,花枝上站立一小鸟,近沿处有草书“仿元心笔”;背面(图2)有四竖行草书,有“癸卯仲冬于昌江李春民作”字款。
    我国古人把帽子称作冠,所以往往又把官员上朝时戴的官帽叫朝冠。那时人们戴的帽子与现在的帽子有所不同。现在的帽子作用主要用于御寒和装饰,男女老少都可用。而古代帽子只能为男性所用,并且在官场,还有不同的等级与款式之区别,以区别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特别是清代,改历代的朝冠为礼帽。礼帽又称“顶戴花翎”,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要佩戴。顶戴花翎虽为一体,却是“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顶戴有两种形状,一种是暖帽,冬天使用,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一种是凉帽,夏天使用,像斗笠样,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多为白色,也有黄色。无论是暖帽还是凉帽,清廷为昭示威仪,体现品秩,上面都缀红缨顶珠,且根据品级对顶珠的材质、颜色都有严格规定。
    花翎上有“眼”,也就是羽毛上的圆斑。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一般都赐予六品或以上。眼多者为贵,只有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三眼花翎及双眼花翎。还有一种蓝翎为鶡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一般都赐予七品或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
    既然象征身份地位的帽子如此重要,又因为官帽都带有花翎,稍不留意便被压坏变形,轻者影响官仪,遭人轻慢,重者有伤国体,纠仪弹劾,所以官员们无不想尽办法以妥善置放顶戴,帽架因此应运而生。使用帽架支撑,可以避免花翎折断,因此,官帽架也就成了当时官宦人家的必备之物。帽架一般置放在正厅的香案上,如果来客见客厅的帽架上有主人的帽子,才可登门拜访,如果帽架上没有主人的帽子,就说明不便会见主人。因此,帽架就成了反映当时社会等级与交往礼仪制度的标志。
    清代宫廷内有各式各样的帽架,有瓷、木、竹、漆、玉质等。清代早期,帽架多呈球状。嘉庆时期用瓷帽筒代替帽架,这种帽架呈圆柱形,很像常见的笔筒。这件花鸟瓷帽架上的“癸卯仲冬”的题款,表明其制作年代是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1903年11月),说明这种筒形帽架自嘉庆时开始流行,并且一直延续到清末。“昌江”指的就是瓷都景德镇,这个时期凡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上的这类“昌江”的题款比较常见。“李春民”是作器者的署名,查阅相关资料,未找到记载。
    帽架这类用品对于清代官员来说极为珍贵,然而诸如此类笔筒式帽架,还是不太多见。2007年11月27日,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会上,一件造型与这件帽架相似的清嘉庆粉彩万花地开光笔筒式帽架估价92至138万元,成交价114.7万元,足见这类瓷帽筒帽架之珍贵。今天,当我们透过帽架重读史籍,不难发现“顶戴花翎、独断朝纲”的隐秘狂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