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北京 陈瑞海 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年间(1055—1064)铸行清宁通宝、清宁元宝,并铸清宁纪年钱和国号连年号的“大辽清宁”钱,同时还铸制契丹文清宁年号金银大钱。清宁通宝平钱和清宁元宝折五型大钱诸谱多已见载,而清宁元宝小平等其他类别钱及清宁纪年钱与国号连年号“大辽清宁”均失载。 笔者这里所示两品,一为清宁元宝类折三型钱(图1),直径30.5毫米,穿径5.6毫米,厚2.5毫米,重12.75克,光背,材质为铜鎏金;另一为“大辽清宁”国号连年号钱(图2),类折五型,直径36.2毫米,穿径7毫米,厚2毫米,重15.08克,背穿上、下各一契丹文,释作“契·丹”,穿右、左为日(巨星)、月纹,辽(契丹)钱中经常见到这种纹饰,有解释为代表天皇帝、地皇后之意,材质为铜鎏金。以上二品钱文书写辽风甚浓,繁体“寕”字笔画书写均不足;繁体“遼”字书写笔画缭草;“清”字一枚为反书,似乎对汉字笔画偏旁很不熟悉。 清宁钱在辽钱中是数量、品类比较多的一种,仅次于前朝的“统和”与“重熙”。清宁元宝已知有五等钱,除折二型尚未见,其他品类小平、折三、折五、折十及特大型均已面世。清宁纪年钱现仅见清宁二年、清宁三年,清宁年号共计用了十年,是否还有其他纪年钱也尚未见。“大辽清宁”钱,在李卫《辽金钱币》一书第65页见刊有一品,铜质,光背,形制与笔者所示雷同。 辽自太祖立国始称契丹,太宗改称大辽,圣宗朝复称契丹,道宗时自“清宁”始又称大辽,至亡。“大辽清宁”国号连年号钱铸于此时属正常情况,非为后铸、补铸之品,钱背“契·丹”二字已不再是国号,或可能只代表契丹民族之意。 辽(契丹)铸有大量金银钱及鎏金钱,非行用,多有不同用途,但均属纪念币。金银钱多作赏赐用,鎏金钱多作祭祀用。按契丹钱币专家裴元博、陈传江在《契丹钱》一书中称,行用钱鎏金(也即年号钱鎏金)多为试铸样钱、呈样钱、存档样钱、颁布样钱,或为祭祀用钱。其数量比银钱要少,银质小平年号钱更为少见。辽钱品类繁多,可能有上千种,国号连年号钱也并非清宁一种,而中原只见“大夏真兴”一种,辽则多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