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 高秀丽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每当读到辛弃疾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句时,脑海中便会浮现出千军万马中两军金鼓连天、短兵相接、刀光剑影壮观而又惨烈的战争画面。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古称寒国,相传是寒浞杀死后羿而建立,曾经统治中国长达四十年之久。寒浞善战,以致到春秋时期寒国的战争经常发生,从这三件青铜兵器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戈,中国先秦时期一种主要用于勾、啄的格斗兵器,流行于商至汉代,受石器时代的石镰、骨镰或陶镰的启发而产生。原为长柄,平头,刃在下边,可横击,又可用于勾杀,后因作战需要和使用方式不同,戈便分为长、中、短三种。 图1所示是武城徒戈,1973年春在望留镇麓台村出土。此器为青铜质,重231克,援长13厘米、宽3厘米,内长8厘米、宽3厘米,胡长6.5厘米、宽3厘米,援略上扬,脊近上侧,内微上翘,铸缺右下角,援胡均有刃。内有援相接处之正背面均增厚加固,内中有一横穿,胡部栏侧三穿。胡正面铸铭文“武城徒戈”一行四字,故得名武城徒戈。1989年,经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图2所示这件武城戈,1973年11月1日在望留镇麓台村出土。此器青铜质,重119克,援长11.2、宽2.1厘米,内长7.5、宽2.3厘米,胡长7.2、宽2.2厘米。援细长,略上扬,前锋作弧形尖削,脊近上侧,内侧上翘,援胡均有刃,内与援相接之处正背面均增厚加固。内部平直,中有一长方形横穿。胡部阑侧有两长方形竖穿。内正面铸有铭文“武城戈”一行三字,故被称为武城戈,为国家二级文物。 图3所示为亭戈,为1973年在潍县土产征集所得。该器产自战国时代,重202克,援长12.18、宽2.7厘米,内长7.9、宽3.1厘米,胡长10、宽2.6厘米;援粗短,略上扬,前锋做弧形尖削,脊近上侧,内微上翘,援胡均有刃。内与援相接处正背面均增厚加固,内部平直,中有一长方形横穿,胡部阑侧有三长方形竖穿。胡部铸有一字铭文“亭”,故称亭戈,为国家二级文物。 以上这三件青铜戈为寒亭区馆藏青铜兵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希望对人们了解寒亭区文化历史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