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江苏徐州 尹钊 周游 最近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镇的空地前,一块陨石从天而降,镇上的孩子们好奇这块“天降奇石”究竟是什么东西,纷纷请教见多识广的人。有个六岁的小男孩回家问父亲美国最好的天文学家在哪里,并要求父亲帮他查清楚。第二天,父亲就查到了当时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天文学家、天文台台长皮克林。一周后,皮克林收到了这个小男孩的来信,用稚嫩的语言询问关于陨石的一些疑问。结果皮克林给小男孩回了信,详细讲解了有关陨石的知识,整整写了十三页纸。多年后,这个小男孩当上了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他就是赫伯特·克拉克·胡佛。胡佛总统有个习惯跟随他一生,那就是凡事尽可能地去求教那些最专业、最懂行的人。其实在收藏界,这一点更重要。我们就以收藏中的一例告诉大家。 图1是我们前几年收藏的一件青铜器,由于我们对此青铜器不太了解,就找了当地的一位据说对青铜器鉴定很精通的“专家”,这位“专家”告诉我们他从来都没见过这样的青铜器,所以应该是赝品、臆造品。后来有三位北京来的寻宝专家,我们请教了他们以后,三位专家告诉我们他们也没见过同样的器型,估计应该是战国时期皇后或公主乘坐的车马器上的装饰品。后来我们请教了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的专家贾文忠,他告诉我们:这是过去战车上射箭用的配件,并且告诉我们这个配件稀少,我们可以在《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卷》中寻找,在洛阳金村古墓曾有发现。根据贾先生的提示,在《青铜卷》第272页查到一件战国镶嵌云纹的承弓器,但内容较少。如何使用和安置不太清楚,只知此器安于弩前,左右并列,两件用以承弓。确实,承弓器在历史考古中发现很少。后来根据贾先生所说的洛阳金村古墓挖掘等资料得知,在中州战国车马坑出土两件,满城汉墓出土12件,秦陵铜车马和秦兵马俑一号坑各出土两件。 关于这种承弓器,由于发现数量很少,所以对它的来历用途存在争议。考古界在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初发现时仅“推测它可能是安于木臂前端承弓用的青铜附件”(图2)。满城汉墓发现后又提出:“承弓器是装置于车上的弩机木臂前端承弓部分的铜饰”。秦陵一号铜车马车舆上的承弓器,对称前伸于车舆左侧前阑上,承弓器后端是以凸出的子卯和车舆前阑桄木相结合,前端弧形口含朝上。承弓器左侧阑板上,悬置有盛满箭镞的箭菔,两件承弓器的口含正好承托弓弩前端的弓背渊部,弩臂搭于车舆前车轼上。这样,三点稳定一个弓弩。 据查资料,承弓器是战车上专用之物,它是战车行进时安放弓弩的固定支架。它既不是弓弩弩臂的附属物或铜饰,更不是战斗时射手的瞄准器,因此它的出土除和弓弩有关系外,关键是和车有联系。 因为一弓弩有两个渊部,所以承弓器每每双双出现,且后端中空进深的母卯内均残存朽木,说明车上有伸出的木质子卯。秦陵一号铜车马承弓器位置在车中辕偏左,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出土的承弓器亦出自舆内左侧前轸附近,似说明战国至秦代的甲士“车左”是战车上的弩弓手,“车右”则可能主执戈、矛、戟、铍等类长兵器, 驭手御车。《左传》宣公十二年“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鼓’”反映了战车甲士前主御,左主射,右主击刺的武器配备和分工情况(如图3)。 秦俑坑战车上有的有承弓器,有的无承弓器,这说明秦代战车上有的配备弓弩手,有的不配备弓弩手,因为强弓劲弩的射击技术并不是任何人都能随意掌握的,也正由于此以及承弓器配于战车等原因,所以目前关于承弓器的发现以及相关的介绍还比较少。此承弓器全长22厘米,高5.5厘米,宽3厘米,前端高昂之凤首,而凤首的眼、眉、耳、鼻、嘴十分清晰生动,应为一精巧而稀少之战器。 其实,在我们的收藏过程当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它给我们的提示就是凡事尽可能地求教最专业、最懂行的人。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收藏的过程中受益不少。由于我们请教了真正的专家,不但对藏品的真伪进行了有效的鉴定,同时我们了解了这些文物的时代、用途和发展,因此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