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胡家草場漢簡曆簡天象管窺

http://www.newdu.com 2020-02-19 武汉大学简帛网 許名瑲 参加讨论

    (台北市立大學)
    
一、前言
    新出土胡家草場漢簡《歲紀》《日至》《曆》簡冊為曆法史豐碑,對于秦、漢初顓頊曆研究具有極其重大意義與價值,標誌秦、漢初曆法研究將進入嶄新里程。
    漢承秦制,曆用《顓頊》,史有明文。顓頊曆術,載諸史傳,歷歷清晰,然攷諸史事曆日,率多不符,反不如《殷曆》較多相合。劉羲叟《長曆》、汪曰楨《歷代長術輯要》並用殷曆、顓頊曆,陳垣《二十史朔閏表》專用殷曆,然其所記日月,徵諸史傳明文,多所不合;稽之近出簡牘,舛誤尤夥。秦、漢初曆日樊然殽亂,茫無恆軌,聚訟兩千載,未能暏其真也。然則實用顓頊曆術為何?未聞其詳。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二號漢墓出土《七年視日》,記錄武帝元光元年(西元前134年)曆日,《顓頊曆》、《殷曆》皆未能全合。是年有閏,十三月朔干支,合於顓頊術者七,而合於殷術者十,似於《殷曆》為近,然其「分至啟閉」八節干支則合於《顓頊》。以是知漢傳古《顓頊曆》、《殷曆》皆非秦、漢初實用曆法舊觀。以其出土方始發覆秦、漢初曆日晦闇契機。張培瑜、陳久金與陳美東、張聞玉、黃一農、朱桂昌諸位先生皆編有秦、漢初部分或全部曆表,然核覈諸一切出土秦、漢初簡牘,亦未見全然符契者。誠緣秦皇至于漢武用曆同稱《顓頊》,其術三變,固不可一術貫之。史傳既失載三術,實錄三期曆日之簡牘亦後出,諸賢各據一隅,難睹全豹,理所固然。秦、漢初用曆可分三期:秦代,其一期也;秦漢之際,楚漢相爭,兵馬倥傯,戰禍連年,天下無主,自不遑改曆,其五年屬之,今有周家台秦簡、岳麓秦簡、北大秦簡質日與里耶秦簡曆日相應。漢王五年二月壬辰朔甲午,劉邦即位稱帝氾水之陽,改曆更朔,其二期也,今有張家山漢簡曆表相應。文帝改元,《史記‧孝文本紀》420“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壽’。於是天子始更為元年,令天下大酺。”至于漢武太初改曆正朔,其三期也,今有銀雀山漢簡、孔家坡漢簡曆表相應。。夫復原古曆,編製曆表,貴乎冥副故籍,不在彌合天行。筆者不敏,步武前賢,2013年初夏,學習秦、漢初曆法,據里耶秦簡曆日、張家山漢簡曆表,草為小文《秦曆朔日復原----以出土簡牘為線索》,7月27日呈《簡帛》網站請教。復據此,結合銀雀山漢簡、孔家坡漢簡曆表及漢武太初改曆前夕元封七年曆日,步算漢初月朔, 9月29日于《簡帛》網站呈小文《漢初月朔考索----以出土簡牘為線索》請教。
    拙編曆表,其一期與里耶秦簡曆日差可相擬,其二、三期皆處改曆更朔之後,未詳月朔餘分,所推擬月朔或間有出入。2018年3月《文物》載蔡丹、陳偉、熊北生三位先生合署大文《睡虎地漢簡中的質日簡冊》,報導已整理新出漢文帝前元十年至後元七年質日簡冊多卷,又刊佈《十年質日》釋文及圖版,可以察知九、十月連大月。拙編所擬月朔小餘餘分稍大,連大月在六、七月。未睹全豹,不敢據以窺天,率爾遽改。睡虎地漢簡剞劂有時,敬俟來茲。日前,于《簡帛》網站拜讀李志芳、程少軒兩位先生大作《胡家草場曆簡的重要價值》,深獲教益。又敬承友兄顏世鉉先生賜贈李志芳先生刊于《文博中國》大文《十大攷古候選項目︳湖北荊州胡家草場酉漢墓地發現大量秦漢簡牘》,李志芳先生大文報導新出土胡家草場漢簡《歲紀》《日至》《曆》簡冊形制,並出具若干簡文及圖版。謹據三者,窺隅漢初天象,綆短汲深,固知其難也,雅好其術,不揣鄙陋,獻曝管蠡,博雅賢達,知音同好,幸垂教焉。
    二、高帝九年日食
    胡家草場漢簡《歲紀》簡冊約165枚,以其形制、內容可分為兩組。其第二組載秦二世胡亥至于漢文間大事。每年一簡,按月分欄書寫。其中高帝九年簡載“九年:……七月以丙申朔,朔日食,更以丁酉。”此事有可論說者二:丙申朔日食,不同于《漢書‧高帝紀》67《五行志》1500所載“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此其一也;以日食而更改月朔,二也。整理者稱:“因為日食而更改朔日的記載此為首見”誠哉斯語。以日食而更朔者,傳世史傳典籍、出土文獻皆未之前聞。而以是謂“刷新人們對于古代朔日設置的認識”則恐非的說。其事乃個別改易朔日特例,與曆術推步月朔無涉。若謂余不之信,請以漢簡牘所見實用曆朔明之。高帝九年朔序完整見于張家山漢簡《葉書》簡6,作“九年:十月辛未,十一月庚子,十二月庚午,正月己亥,二月己巳,三月戊戌,四月戌辰,五月丁酉,六月丁卯,七月丁酉,八月丙寅,九月乙未大。”原整理者于“七月丁酉”下,出注:“張培瑜《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七月丙申朔。”陳久金與陳美東、黃一農、李忠林等學者及拙編秦漢氣朔表亦均推得“七月丙申朔”。[1] 張培瑜先生云:
    
    漢高祖九年七月丁酉朔可確認是簡誤,應為七月丙申朔。因為:一是在唐以前,中國古曆一直採用平朔,此處七月、八月兩月連小,平朔推步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二是《漢書‧五行志》記載,“高帝九年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既,在張十三度。”這次日全食現代天文計算可以以確認,由此可確知,是時實行曆法的七月朔日的紀日干支不是丁酉是丙申。
    
    張先生高論乃就曆術立言,非漢代用曆史實。以論“七月丁酉朔”,謂之漢用實曆不合曆表則可,謂之簡誤則不可,前揭拙文亦有此失。張家山漢簡載“七月丁酉朔”,與胡家草場漢簡《歲紀》所記當為一事,皆緣時人臨事更易朔日所致,非關曆術推步置朔。易言之,以同曆術可步算推得七月丙申朔,乃至于行用同曆術時期之一切月朔,而以臨事易朔所得之“七月丁酉朔”無由據以推求密合同期月朔。胡家草場漢簡與張家山漢簡同出楚地荊州,高帝九年七月臨事易朔丁酉,是否全國行曆通例,尚待後徵。漢初用曆,承用秦制,行《顓頊曆》,其術三變,秦漢初曆術不同,衡諸漢傳古《顓頊曆》,月朔餘分小異,各有進退。出土秦簡牘三萬餘枚,所載秦代實用曆日,未見臨事人為易朔情事。漢武太初改元正朔,行用《太初曆》。已刊居延、肩水地區出土漢簡牘三萬餘,若居延漢簡、甲渠候官漢簡、額濟納漢簡、肩水金關漢簡、地灣漢簡之屬。其所載曆日為漢代實用《太初曆》,輒見更易置閏月朔之事;更易置閏者九,更易月朔者二。如下:
    1.始元元年正月大戊寅朔
    居延278.9“三年正月己卯朔辛巳”山東日照海曲漢簡《二年視日》簡31“十二月大(己酉朔  卅日戊寅)”。武帝後元三年即昭帝始元元年,後元二年十二月大己酉朔卅日戊寅,則元始元年正月小己卯朔,二者并與曆表不合,差後一日。
    2.始元七年閏三月大壬申朔。
    漢簡作“始元七年閏月甲辰”,如:65.7(A33)65.9(A33)、65.10(A33)、金關T9:10、地灣HT:30+31。地灣HT:15作“始元七年闰月壬寅朔”。
    3.元鳳三年閏十一月小丁亥朔。
    司馬光:《資治通鑒目錄》所載劉羲叟《長曆》作:元鳳三年閏十二月大丙辰朔。漢簡作“元鳳四年閏月”,如: 居延299.13(A33)、54.10(A33)、 金關T26:13。
    4.地節三年閏九月小甲申朔。
    劉羲叟《長曆》作:地節三年閏十月大癸丑朔。漢簡顯示“地節三年閏十月”,如:金關T1:4、T24:253。
    5.神爵元年閏四月小壬午朔。
    漢簡顯示“神爵元年閏三月大壬子朔”,如:居延10.27(A33)、109.7(A33)、179.10(A33)、10.29(A33)、10.31(A33)。
    6.鴻嘉三年閏九月小庚子朔。
    漢簡顯示“鴻嘉三年閏八月庚午朔”,如居延32.17(A32)、金關T23:103。
    7.元壽元年閏十一月小丙寅朔。
    劉羲叟《長曆》作:元壽元年閏十二月大乙未朔。漢簡顯示“元壽元年閏十二月”,如:居延224.18+137.3(A8)、懸泉I0305②:7。
    8.始建國二年閏十月小癸亥朔。
    劉羲叟《長曆》作:始建國二年閏十一月大壬辰朔。漢簡顯示“始建國二年閏十一月癸巳朔”,如:居延210.35(A8)、甲渠T59:347、金關F3:2、73EJF3:184A 、F3:123A+561A、額濟納9SF4:4、9SF4:1、9SF4:1、9SF4:2。
    9.建武三年閏二月小戊午朔。
    劉羲叟《長曆》作:建武三年閏正月大戊子朔。漢簡顯示“建武三年閏正月”,如:甲渠F22:15、F22:26、F22:80
    10.建武八年閏六月小丁亥朔。
    漢簡顯示“建武八年閏七月丙辰朔”。如:甲渠T14:14。
    以上漢簡曆日置閏與《太初曆》曆表不合,由諸多相關簡牘僅能推知置閏差前或滯後一月,而無法塙證閏月大小、月朔干支。例3元鳳三年置閏,更在翌年,非僅無法塙證閏月大小、月朔干支,更無法推知置閏何月,唯俟諸未刊漢簡能有相關史料。例8始建國二年閏十月。已有多枚簡牘可推知:是年置閏十一月。金關簡F3:123A+561A“始建國二年十一月癸亥朔癸亥”,塙證曆表“始建國二年閏十月小癸亥朔”非漢用實曆舊觀,金關F3:184A “[始建國二]年十一月癸亥朔壬辰”可推知“始建國二年閏十一月癸巳朔”。該簡所載曆日,若果不誤,則是年置閏,非但改變月序,亦且不合月大小配置及連大月規律。陳夢家《漢簡綴述》232:“當時實際頒布的年曆與推算的不同,系由于天官根據天象臨時有所更訂。”此說固不可信,衡諸始建國二年閏月,其朔後天尤劇,不敢敬從。請以另文陳說,求教。以上易閏更朔諸事,當緣是時盛行陰陽五行、讖緯數術思想,而作趨吉避凶之舉措,無涉曆術置閏設朔之推步。胡家草場漢簡《歲紀》簡載以日食而更改月朔事,亦當如是觀,臨事更易朔日,非關古代朔日設置之術。臨事者何?曰“朔日食”。日食在晦,今食在朔日丙申,故更以丁酉,則丙申為晦,此簡文之真義也。然此中固有二重連誤:一.日食在晦,乃曆術疏闊,未得天象之真;二.丙申塙為當時行用《顓頊曆》七月朔日,“乙未日食”誤記于此,遂更以丁酉,以使丙申為晦。請分疏于後。
    胡家草場漢簡《歲紀》簡載高帝九年“丙申日食”,與史傳所載高帝九年“乙未日食”當為一事。簡文云“七月以丙申朔,朔日食,更以丁酉。” 《漢書‧高帝紀》67“(九年)夏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漢書‧五行志》1500“九年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既,在張十三度。”《漢紀‧高祖皇帝紀》49“夏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簡文與史傳所載日食,有一日之差。簡文載七月丙申朔,顯示今人所復原漢初曆表,合于當時行用實曆。至若不知臨事易朔,而指摘張家山漢簡《葉書》“七月丁酉朔”為簡誤,勢所不免;衡諸一切復原歷代曆日,其事不鮮。七月丙申朔,則六月乙未晦。史傳所載 “乙未日食”,為當時天象實錄。  張培瑜、劉次沅與馬莉萍、李廣宇諸先生以現代天文計算,并推得高帝九年六月晦乙未(儒略日164 9322;前198年8月7日)大食分日食,[2]長安、江陵可見。日食,就天體力學言:必生于朔,此時地、月、日運行至黃道同經度。然先秦兩漢一切推步曆術疏闊,無論歲實朔策法數皆過強,久則後天,朔先於曆,月或朔見,日食在晦。《漢書‧律曆志》974“漢興,方綱紀大基,庶事草創,襲秦正朔。以北平侯張倉言,用《顓頊曆》,比於六曆,疏闊中最為微近。然正朔服色,未暏其真,而朔晦月見,弦望滿虧,多非是。”是也。今史傳云“夏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乃曆法後天所致。日食為客觀天象,見于真朔。張培瑜先生推得高帝九年申月真朔乙未(儒略日164 9322;前198年8月7日),合于史傳“乙未日食”,證為實錄。以日躔計,《顓頊曆》曆元立春,日起營室三度,日東行一度。高帝九年十二月廿七日丙申(儒略日164 9143;前198年2月9日)立春,至六月乙未(儒略日164 9322;前198年8月7日),積日179,日東行一百七十九度(營室十三、東壁九、奎十六、婁十二、胃十四、昴十一、畢十六、觜觿二、參九、東井卅三、輿鬼四、柳十五、星七、張十三)至張十三度,與史傳所載密合。真朔乙未日食,乃客觀真實存在宇宙之天文曆點。史傳稱“夏六月乙未晦”,乃對應于漢初實用《顓頊曆》言,亦映襯古曆之疏闊後天;乙未日,時間已運行至七月真朔,而實用曆術猶在六月晦日。《歲紀》記“乙未日食”于七月朔日丙申,朔日食,更以丁酉,此中固有二重連誤。事為南郡臨江江陵一地之舉歟?抑全國通行之例歟?不可知,敬俟他日異地新出史料覈驗。
    三、《日至》簡冊八節推擬
    李志芳先生大文報導:
    “日至”簡102枚,首簡概述“立冬、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八個節氣在年中對應的月份,簡背記元年刑德所居方位﹔第二支簡正面寫“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簡背有卷題“日至”。其余100支竹簡分欄書寫一年8個節氣干支。“歷”和“日至”兩類簡文時間跨度皆從公元前163年下推至公元前64年,長達100年,堪稱“百年歷”,推測應為漢初實用歷譜,有助於推動西漢歷法以及歷譜文本編制的研究。
    “日至”即是廿四節氣,由胡家草場《日至》簡之出土,而知古人之稱。節氣乃太陽黃道視運動之標誌,“日至”之稱,具象直觀而生動稱謂節氣,誠儷辭也。《孟子‧離婁下》廿六章“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明斯時曆術已知推求氣朔。《告子上》七章“至于日至之時,皆熟矣。”此指日長至;夏至,以全稱代部分。殷周時期,古人已識分至。《左傳》有分至啟閉之載,時在戰國中期。月朔易知,節氣難察。《左傳‧僖公五年》“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此文獻首見朔日冬至同載,氣朔同日,可作曆元。然皆未得天象之真,冬至誤差尤大。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儒略日148 1148;前656年12月25日),張培瑜先生推得真朔在壬子(儒略日148 1149;前656年12月26日),冬至在癸丑(儒略日148 1150;前656年12月27日)。朔先天一日,氣先天二日。大抵戰國中晩期已有完整節氣,孟子約生長于此時期(約前372年—前289年),可與上引《孟子》言相應。然秦漢初以八節注曆,至西漢末、新莽、東漢光武初猶然,西北出土漢簡牘曆日簡冊所見皆如此。
    節氣以黃道上交于赤道之春分點起始,均分黃道廿四段,統稱廿四節氣,析言之十二為節氣,十二為中氣,古代成文曆法皆有“求中氣術”。清代《時憲曆》採行定氣之前,古曆皆採平氣。古六曆除《顓頊曆》寅正己巳立春起元,日于室宿三度東行;餘皆以天正子月甲子冬至為歲首,日起牽牛初度。晋虞喜之前,古人不知歲差,故疇人子弟論曆有“斗分改憲”之議。秦皇一統天下,朝賀年始皆自十月。然其前行用《顓頊曆》未必皆“寅正亥始”,青川郝家坪秦木牘《田律》“二年十一月己酉朔朔日”,為武王二年,即非採“亥始”之證。學者多牽合汪曰楨《歷代長術輯要》以為證,非是。甚者,援以論說是時秦用《周曆》。筆者嘗拜讀一極為優秀博論,承其誤以說月令文獻及月令制度,致推衍“青川秦牘《田律》月政安排,與《國語》中〈夏令〉、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田律》、《呂紀》、《淮南子‧時則》各不相同。”殊為憾事。
    《顓頊曆》立春起元,然秦、漢初年始十月,故《日至》各簡記一年八節,首載冬至。古術襍訛,其詳闕聞,漢用《顓頊》,《日至》之出土,必有効于當時,其言可徵。大文云“首簡概述立冬、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八個節氣在年中對應的月份。”此事恐與斯時所行用實曆間有依違。筆者又嘗拜讀另文報導胡家草場漢簡《日至》“首簡概述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四個節氣在年中對應的月份。”與漢用實曆,出入尤大。未睹原簡,不敢妄議。
    李志芳先生大文揭示一枚《日至》簡,並有卓見。如下:
    “日至”簡593“卅 丙戌、壬申、丁巳、癸卯、戊子、甲戌、甲申、乙巳”中的“ 丙戌、壬申、戊子、甲戌”與銀雀山曆日“冬至、立春、夏至、立秋”四個節氣完全一致。不同時段、不同地域的曆簡相合,似說明西漢早期曆法的制定有統一標準。
    《日至》簡由文帝後元元年,下推百年,其第六十簡對應武帝元封七年。武帝元封七年五月廢行《顓頊曆》,改元更朔,行《太初曆》,故《日至》第六十一簡以下亦廢行。簡卅對應武帝元光元年,故可與銀雀山曆日相合。大文所列干支,對應秋分之“甲申”,當作“庚申”。漢簡漫漶,固有甲之與庚、乙之與己、丙之與戊相訛混之例。未見圖版,不知原簡之誤,抑大文誤植?當校正作“庚申”。大文刊布“日至”簡593第卅簡八節干支,謹據以推步《日至》簡,敬列于下:
    
胡家草場漢簡《日至》簡冊八節推擬

    
冬至 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甲寅 己亥 乙酉 辛未 丙辰 壬寅 戊子 癸酉
己未 乙巳 庚寅 丙子 辛酉 丁未 癸巳 戊寅
甲子 庚戌 乙未 辛巳 丁卯 壬子 戊戌 甲申
己巳 乙卯 辛丑 丙戌 壬申 戊午 癸卯 己丑
乙亥 庚申 丙午 壬辰 丁丑 癸亥 己酉 甲午
庚辰 丙寅 辛亥 丁酉 壬午 戊辰 甲寅 己亥
乙酉 辛未 丙辰 壬寅 戊子 癸酉 己未 乙巳
庚寅 丙子 壬戌 丁未 癸巳 己卯 甲子 庚戌
丙申 辛巳 丁卯 癸丑 戊戌 甲申 庚午 乙卯
辛丑 丁亥 壬申 戊子 癸卯 己丑 乙巳 庚申
十一 丙午 壬辰 丁丑 癸亥 己酉 甲午 庚辰 丙寅
十二 辛亥 丁酉 癸未 戊辰 甲寅 庚子 乙酉 辛未
十三 丁巳 壬寅 戊子 甲戌 己未 乙巳 辛卯 丙子
十四 壬戌 戊申 癸巳 己卯 甲子 庚戌 丙申 辛巳
十五 丁卯 癸丑 戊戌 甲申 庚午 乙卯 辛丑 丁亥
十六 壬申 戊午 甲辰 己丑 乙亥 辛酉 丙午 壬辰
十七 戊寅 癸亥 己酉 乙未 庚辰 丙寅 壬子 丁酉
十八 癸未 己巳 甲寅 庚子 乙酉 辛未 丁巳 壬寅
十九 戊子 甲戌 己未 乙巳 辛卯 丙子 壬戌 戊申
廿 癸巳 己卯 乙丑 庚戌 丙申 壬午 丁卯 癸丑
廿一 己亥 甲申 庚午 丙辰 辛丑 丁亥 癸酉 戊午
廿二 甲辰 庚寅 乙亥 辛酉 丙午 壬辰 戊寅 癸亥
廿三 己酉 乙未 庚辰 丙寅 壬子 丁酉 癸未 己巳
廿四 甲寅 庚子 丙戌 辛未 丁巳 癸卯 戊子 甲戌
廿五 庚申 乙巳 辛卯 丁丑 壬戌 戊申 甲午 己卯
廿六 乙丑 辛亥 丙申 壬午 丁卯 癸丑 己亥 甲申
廿七 庚午 丙辰 辛丑 丁亥 癸酉 戊午 甲辰 庚寅
廿八 乙亥 辛酉 丁未 壬辰 戊寅 甲子 己酉 乙未
廿九 辛巳 丙寅 壬子 戊戌 癸未 己巳 乙卯 庚子
丙戌 壬申 丁巳 癸卯 戊子 甲戌 庚申 乙巳
卅一 辛卯 丁丑 壬戌 戊申 甲午 己卯 乙丑 辛亥
卅二 丙申 壬午 戊辰 癸丑 己亥 乙酉 庚午 丙辰
卅三 壬寅 丁亥 癸酉 己未 甲辰 庚寅 丙子 辛酉
卅四 丁未 癸巳 戊寅 甲子 己酉 乙未 辛巳 丙寅
卅五 壬子 戊戌 癸未 己巳 乙卯 庚子 丙戌 壬申
卅六 丁巳 癸卯 己丑 甲戌 庚申 丙午 辛卯 丁丑
卅七 癸亥 戊申 甲午 庚辰 乙丑 辛亥 丁酉 壬午
卅八 戊辰 甲寅 己亥 乙酉 庚午 丙辰 壬寅 丁亥
卅九 癸酉 己未 甲辰 庚寅 丙子 辛酉 丁未 癸巳
戊寅 甲子 庚戌 乙未 辛巳 丁卯 壬子 戊戌
卌一 甲申 己巳 乙卯 辛丑 丙戌 壬申 戊午 癸卯
卌二 己丑 乙亥 庚申 丙午 辛卯 丁丑 癸亥 戊申
卌三 甲午 庚辰 乙丑 辛亥 丁酉 壬午 戊辰 甲寅
卌四 己亥 乙酉 辛未 丙辰 壬寅 戊子 癸酉 己未
卌五 乙巳 庚寅 丙子 壬戌 丁未 癸巳 己卯 甲子
卌六 庚戌 丙申 辛巳 丁卯 壬子 戊戌 甲申 己巳
卌七 乙卯 辛丑 丙戌 壬申 戊午 癸卯 己丑 乙亥
卌八 庚申 丙午 壬辰 丁丑 癸亥 己酉 甲午 庚辰
卌九 丙寅 辛亥 丁酉 癸未 戊辰 甲寅 庚子 乙酉
五十 辛未 丁巳 壬寅 戊子 癸酉 己未 乙巳 庚寅
五一 丙子 壬戌 丁未 癸巳 己卯 甲子 庚戌 丙申
五二 辛巳 丁卯 癸丑 戊戌 甲申 庚午 乙卯 辛丑
五三 丁亥 壬申 戊午 甲辰 己丑 乙亥 辛酉 丙午
五四 壬辰 戊寅 癸亥 己酉 甲午 庚辰 丙寅 辛亥
五五 丁西 癸未 戊辰 甲寅 庚子 乙酉 辛未 丁巳
五六 壬寅 戊子 甲戌 己未 乙巳 辛卯 丙子 壬戌
五七 戊申 癸巳 己卯 乙丑 庚戌 丙申 壬午 丁卯
五八 癸丑 己亥 甲申 庚午 乙卯 辛丑 丁亥 壬申
五九 戊午 甲辰 己丑 乙亥 辛酉 丙午 壬辰 戊寅
六十 癸亥 己酉 乙未 庚辰 丙寅 壬子 丁酉 癸未
六一 己巳 甲寅 庚子 丙戌 辛未 丁巳 癸卯 戊子
六二 甲戌 庚申 乙巳 辛卯 丙子 壬戌 戊申 癸巳
六三 己卯 乙丑 庚戌 丙申 壬午 丁卯 癸丑 己亥
六四 甲申 庚午 丙辰 辛丑 丁亥 癸酉 戊午 甲辰
六五 庚寅 乙亥 辛酉 丁未 壬辰 戊寅 甲子 己酉
六六 乙未 辛巳 丙寅 壬子 丁酉 癸未 己巳 甲寅
六七 庚子 丙戌 辛未 丁巳 癸卯 戊子 甲戌 庚申
六八 乙巳 辛卯 丁丑 壬戌 戊申 甲午 己卯 乙丑
六九 辛亥 丙申 壬午 戊辰 癸丑 己亥 乙酉 庚午
七十 丙辰 壬寅 丁亥 癸酉 戊午 甲辰 庚寅 乙亥
七一 辛酉 丁未 壬辰 戊寅 甲子 己酉 乙未 辛巳
七二 丙寅 壬子 戊戌 癸未 己巳 乙卯 庚子 丙戌
七三 壬申 丁巳 癸卯 己丑 甲戌 庚申 丙午 辛卯
七四 丁丑 癸亥 戊申 甲午 己卯 乙丑 辛亥 丙申
七五 壬午 戊辰 癸丑 己亥 乙酉 庚午 丙辰 壬寅
七六 丁亥 癸酉 己未 甲辰 庚寅 丙子 辛酉 丁未
七七 癸巳 戊寅 甲子 庚戌 乙未 辛巳 丁卯 壬子
七八 戊戌 甲申 己巳 乙卯 庚子 丙戌 壬申 丁巳
七九 癸卯 己丑 甲戌 庚申 丙午 辛卯 丁丑 癸亥
八十 戊申 甲午 庚辰 乙丑 辛亥 丁酉 壬午 戊辰
八一 甲寅 己亥 乙酉 辛未 丙辰 壬寅 戊子 癸酉
八二 己未 乙巳 庚寅 丙子 辛酉 丁未 癸巳 戊寅
八三 甲子 庚戌 乙未 辛巳 丁卯 壬子 戊戌 甲申
八四 己巳 乙卯 辛丑 丙戌 壬申 戊午 癸卯 己丑
八五 乙亥 庚申 丙午 壬辰 丁丑 癸亥 己酉 甲午
八六 庚辰 丙寅 辛亥 丁酉 壬午 戊辰 甲寅 己亥
八七 乙酉 辛未 丙辰 壬寅 戊子 癸酉 己未 乙巳
八八 庚寅 丙子 壬戌 丁未 癸巳 己卯 甲子 庚戌
八九 丙申 辛巳 丁卯 癸丑 戊戌 甲申 庚午 乙卯
九十 辛丑 丁亥 壬申 戊午 癸卯 己丑 乙亥 庚申
九一 丙午 壬辰 丁丑 癸亥 己酉 甲午 庚辰 丙寅
九二 辛亥 丁酉 癸未 戊辰 甲寅 庚子 乙酉 辛未
九三 丁巳 壬寅 戊子 甲戌 己未 乙巳 辛卯 丙子
九四 壬戌 戊申 癸巳 己卯 甲子 庚戌 丙申 辛巳
九五 丁卯 癸丑 戊戌 甲申 庚午 乙卯 辛丑 丁亥
九六 壬申 戊午 甲辰 己丑 乙亥 辛酉 丙午 壬辰
九七 戊寅 癸亥 己酉 乙未 庚辰 丙寅 壬子 丁酉
九八 癸未 己巳 甲寅 庚子 乙酉 辛未 丁巳 壬寅
九九 戊子 甲戌 己未 乙巳 辛卯 丙子 壬戌 戊申
一百 癸巳 己卯 乙丑 庚戌 丙申 壬午 丁卯 癸丑

    * 第六十簡對應武帝元封七年,其下改行《太初曆》,節氣干支間有不合,以灰底紅標楷體標示。
    四、《曆》簡冊月朔推擬
    李志芳先生大文揭示八枚《曆》簡圖版。謹據圖版,敬列對應年代及釋文于下:
    1.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
    十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庚辰
    
    2.漢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
    十一 庚戌 己卯 己酉 戊寅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乙亥 甲辰
    
    3.漢景帝前元五年(前152年)
    十二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4.漢景帝後元二年(前142年)
    [廿二]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5.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
    卅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6.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
    卅一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辛亥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戊寅
    
    7.漢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
    卅二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癸酉 壬寅
    
    8.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
    卌七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此八簡除3.第十二簡而外,皆具連大月。漢初曆法晦闇兩千載,得銀雀山漢簡元光元年曆表之出土而發覆。以該年具連大月而有此功,八簡之刊布,何極珍貴。謹據以推步百簡,敬列月朔表于下:
    
胡家草場漢簡《曆》簡冊月朔推擬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後九月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庚申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庚辰
    
十一 庚戌 己卯 己酉 戊寅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乙亥 甲辰
十二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十三 戊辰 丁酉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十四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十五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壬午 壬子 壬午 辛亥
    
十六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乙亥
十七 甲辰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十八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十九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己丑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廿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廿一 辛亥 辛巳 辛亥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戊寅 戌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廿二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廿三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廿四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己未
廿五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廿六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廿七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廿八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丙寅
    
廿九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卅一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辛亥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戊寅
    
卅二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癸酉 壬寅
卅三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丁酉 丁卯 丙申
    
卅四 丙寅 乙未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卅五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卅六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庚辰 庚戌 庚辰 己酉
    
卅七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卅八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卅九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卌一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卌二 庚戌 己卯 己酉 戊寅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卌三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卌四 戊辰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卌五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卌六 丁巳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卌七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卌八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卌九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甲子
五十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五一 丁亥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五二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己酉 戊寅 戌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五三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辛未
    
五四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甲午
五五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五六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甲申 甲寅 癸未
    
五七 癸丑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五八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五九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六十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六一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丙戌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六二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六三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六四 壬寅 辛未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丁酉 丁卯
    
六五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癸巳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六六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六七 乙卯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庚辰 庚戌 己卯
    
六八 己酉 戊寅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六九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七十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壬戌
七一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丙戌 丙辰
    
七二 乙酉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庚戌
    
七三 庚辰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七四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七五 戊戌 戊辰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癸巳 癸亥
    
七六 壬辰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七七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壬午 壬子 辛巳
    
七八 辛亥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戊寅 戊申 丁丑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七九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八十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八一 癸亥 癸巳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八二 丁亥 丁巳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甲申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八三 壬午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八四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八五 庚子 己巳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八六 甲午 甲子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八七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甲寅 癸未
八八 癸丑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戊寅 戊申 丁丑
    
八九 丁未 丙子 丙午 丙子 乙巳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九十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九一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辛酉 庚寅
    
九二 庚申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甲申 甲寅
九三 癸未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戊申
    
九四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九五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戊辰 丁酉 丁卯
九六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九七 庚寅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九八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癸丑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庚辰 庚戌 己卯
    
九九 己酉 戊寅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乙亥 甲辰 甲戌
    
一百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戊戌

    五、胡家草場漢簡氣朔新編
    由《日至》《曆》簡冊形制,知其為專家之學或主曆事者文本,象朝廷頒曆所據以制曆之樣本,非頒曆之原貌,外人不得預其事。整理者以簡主人為史官,信可敬從。謹結合《曆》《日至》簡,製為氣朔表,以見當日行用實曆之貌。《曆》《日至》各具百年,其第六十簡對應武帝元封七年。元封七年五月廢行《顓頊曆》,改元更朔,行《太初曆》,其第六十一簡以下亦廢行。氣朔表起自漢文改曆,至于武帝元封七年,敬列于下:
胡家草場漢簡氣朔新編
文帝後元 元年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冬至 甲寅 立春 己亥
    
春分 乙酉 立夏 辛未
    
夏至 丙辰 立秋 壬寅
    
秋分 戊子
    

    
二 年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丙寅
立冬 癸酉 冬至 己未
    
立春 乙巳 春分 庚寅
    
立夏 丙子 夏至 辛酉
    
立秋 丁未 秋分 癸巳
    
立冬 戊寅
三 年 丙申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冬至 甲子
    
立春 庚戌
    
春分 乙未 立夏 辛巳
    
夏至 丁卯 立秋 壬子
    
秋分 戊戌 立冬 甲申
    
四 年 庚寅 庚申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冬至 己巳 立春 乙卯
    
春分 辛丑 立夏 丙戌
    
夏至 壬申
    
立秋 戊午 秋分 癸卯
    

    
五 年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立冬 己丑 冬至 乙亥
    
立春 庚申 春分 丙午
    
立夏 壬辰 夏至 丁丑
    
立秋 癸亥
    
秋分 己酉 立冬 甲午
六 年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冬至 庚辰 立春 丙寅
    
春分 辛亥 立夏 丁酉
    
夏至 壬午 立秋 戊辰
    
秋分 甲寅 立冬 己亥
    
七 年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冬至 乙酉
    
立春 辛未 春分 丙辰
    
立夏 壬寅 夏至 戊子
    
立秋 癸酉 秋分 己未
    

    
景帝前元 元年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立冬 乙巳 冬至 庚寅
    
立春 丙子 春分 壬戌
    
立夏 丁未
    
夏至 癸巳 立秋 己卯
    
秋分 甲子 立冬 庚戌
二 年 辛酉 庚寅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冬至 丙申 立春 辛巳
    
春分 丁卯 立夏 癸丑
    
夏至 戊戌 立秋 甲申
    
秋分 庚午
    

    
三 年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庚辰
    
立冬 乙卯 冬至 辛丑
    
立春 丁亥 春分 壬申
    
立夏 戊子 夏至 癸卯
    
立秋 己丑 秋分 乙巳
    

    
四 年 庚戌 己卯 己酉 戊寅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乙亥 甲辰
立冬 庚申 冬至 丙午
    
立春 壬辰
    
春分 丁丑 立夏 癸亥
    
夏至 己酉 立秋 甲午
    
秋分 庚辰 立冬 丙寅
五 年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冬至 辛亥 立春 丁酉
    
春分 癸未 立夏 戊辰
    
夏至 甲寅
    
立秋 庚子 秋分 乙酉
    

    
六 年 戊辰 丁酉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立冬 辛未 冬至 丁巳
    
立春 壬寅 春分 戊子
    
立夏 甲戌 夏至 己未
    
立秋 乙巳 秋分 辛卯
    
立冬 丙子
七 年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冬至 壬戌 立春 戊申
    
春分 癸巳 立夏 己卯
    
夏至 甲子 立秋 庚戌
    
秋分 丙申 立冬 辛巳
    
景帝中元 元年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壬午 壬子 壬午 辛亥
    

    
冬至 丁卯 立春 癸丑
    
春分 戊戌
    
立夏 甲申 夏至 庚午
    
立秋 乙卯 秋分 辛丑
    

    
二 年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乙亥
立冬 丁亥 冬至 壬申
    
立春 戊午 春分 甲辰
    
立夏 己丑 夏至 乙亥
    
立秋 辛酉
    
秋分 丙午 立冬 壬辰
三 年 甲辰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冬至 戊寅 立春 癸亥
    
春分 己酉 立夏 乙未
    
夏至 庚辰 立秋 丙寅
    
秋分 壬子 立冬 丁酉
    
四 年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冬至 癸未
    
立春 己巳 春分 甲寅
    
立夏 庚子 夏至 乙酉
    
立秋 辛未 秋分 丁巳
    

    
五 年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己丑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立冬 壬寅 冬至 戊子
    
立春 甲戌 春分 己未
    
立夏 乙巳
    
夏至 辛卯 立秋 丙子
    
秋分 壬戌 立冬 戊申
六 年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冬至 癸巳
    
立春 己卯 春分 乙丑 立夏 庚戌
    
夏至 丙申 立秋 壬午
    
秋分 丁卯
    

    
景帝後元 元年 辛亥 辛巳 辛亥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戊寅 戌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立冬 癸丑 冬至 己亥
    
立春 甲申 春分 庚午
    
立夏 丙辰 夏至 辛丑
    
立秋 丁亥 秋分 癸酉
    
立冬 戊午
二 年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冬至 甲辰
    
立春 庚寅
    
春分 乙亥 立夏 辛酉
    
夏至 丙午 立秋 壬辰
    
秋分 戊寅 立冬 癸亥
    
三 年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冬至 己酉 立春 乙未
    
春分 庚辰 立夏 丙寅
    
夏至 壬子
    
立秋 丁酉 秋分 癸未
    

    
武帝建元 元年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己未
立冬 己巳 冬至 甲寅
    
立春 庚子 春分 丙戌
    
立夏 辛未 夏至 丁巳
    
立秋 癸卯 秋分 戊子
    
立冬 甲戌
二 年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冬至 庚申 立春 乙巳
    
春分 辛卯 立夏 丁丑
    
夏至 壬戌 立秋 戊申
    
秋分 甲午 立冬 己卯
    
三 年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冬至 乙丑
    
立春 辛亥 春分 丙申
    
立夏 壬午 夏至 丁卯
    
立秋 癸丑 秋分 己亥
    

    
四 年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立冬 甲申 冬至 庚午
    
立春 丙辰 春分 辛丑
    
立夏 丁亥
    
夏至 癸酉 立秋 戊午
    
秋分 甲辰 立冬 庚寅
五 年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丙寅
    

    
冬至 乙亥 立春 辛酉
    
春分 丁未 立夏 壬辰
    
夏至 戊寅 立秋 甲子
    
秋分 己酉
    

    
六 年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立冬 乙未 冬至 辛巳
    
立春 丙寅 春分 壬子
    
立夏 戊戌 夏至 癸未
    
立秋 己巳 秋分 乙卯
    

    
武帝元光 元年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立冬 庚子 冬至 丙戌
    
立春 壬申
    
春分 丁巳 立夏 癸卯
    
夏至 戊子 立秋 甲戌
    
秋分 庚申 立冬 乙巳
二 年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辛亥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戊寅
    

    
冬至 辛卯 立春 丁丑
    
春分 壬戌 立夏 戊申
    
夏至 甲午
    
立秋 己卯 秋分 乙丑
    

    
三 年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癸酉 壬寅
立冬 辛亥 冬至 丙申
    
立春 壬午 春分 戊辰
    
立夏 癸丑 夏至 己亥
    
立秋 乙酉 秋分 庚午
    
立冬 丙辰
四 年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丁酉 丁卯 丙申
    

    
冬至 壬寅 立春 丁亥
    
春分 癸酉 立夏 己未
    
夏至 甲辰 立秋 庚寅
    
秋分 丙子
    

    
五 年 丙寅 乙未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立冬 辛酉 冬至 丁未 立春 癸巳
    
春分 戊寅
    
立夏 甲子 夏至 己酉
    
立秋 乙未 秋分 辛巳
    

    
六 年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立冬 丙寅 冬至 壬子
    
立春 戊戌 春分 癸未
    
立夏 己巳 夏至 乙卯
    
立秋 庚子 秋分 丙戌
    

    
武帝元朔 元年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庚辰 庚戌 庚辰 己酉
    
立冬 壬申 冬至 丁巳 立春 癸卯
    
春分 己丑 立夏 甲戌
    
夏至 庚申
    
立秋 丙午 秋分 辛卯
    

    
二 年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立冬 丁丑 冬至 癸亥
    
立春 戊申 春分 甲午
    
立夏 庚辰 夏至 乙丑
    
立秋 辛亥 秋分 丁酉
    

    
三 年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立冬 壬午 冬至 戊辰
    
立春 甲寅 春分 己亥
    
立夏 乙酉
    
夏至 庚午 立秋 丙辰
    
秋分 壬寅 立冬 丁亥
四 年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乙丑 甲午 甲子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冬至 癸酉 立春 己未
    
春分 甲辰 立夏 庚寅
    
夏至 丙子
    
立秋 辛酉 秋分 丁未
    

    
五 年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丁亥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立冬 癸巳 冬至 戊寅
    
立春 甲子 春分 庚戌
    
立夏 乙未 夏至 辛巳
    
立秋 丁卯 秋分 壬子
    
立冬 戊戌
六 年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冬至 甲申
    
立春 己巳
    
春分 乙卯 立夏 辛丑
    
夏至 丙戌 立秋 壬申
    
秋分 戊午 立冬 癸卯
    
武帝元狩 元年 庚戌 己卯 己酉 戊寅 戊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冬至 己丑 立春 乙亥
    
春分 庚申 立夏 丙午
    
夏至 辛卯
    
立秋 丁丑 秋分 癸亥
    

    
二 年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壬申 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立冬 戊申 冬至 甲午
    
立春 庚辰 春分 乙丑
    
立夏 辛亥 夏至 丁酉
    
立秋 壬午 秋分 戊辰
    
立冬 甲寅
三 年 戊辰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冬至 己亥 立春 乙酉
    
春分 辛未 立夏 丙辰
    
夏至 壬寅 立秋 戊子
    
秋分 癸酉 立冬 己未
    
四 年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冬至 乙巳 立春 庚寅
    
春分 丙子
    
立夏 壬戌 夏至 丁未
    
立秋 癸巳 秋分 己卯
    

    
五 年 丁巳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甲申 甲寅 癸未 癸丑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立冬 甲子 冬至 庚戌
    
立春 丙申 春分 辛巳
    
立夏 丁卯 夏至 壬子
    
立秋 戊戌
    
秋分 甲申 立冬 己巳
六 年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冬至 乙卯 立春 辛丑
    
春分 丙戌 立夏 壬申
    
夏至 戊午 立秋 癸卯
    
秋分 己丑
    

    
武帝元鼎 元年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立冬 乙亥 冬至 庚申
    
立春 丙午 春分 壬辰
    
立夏 丁丑 夏至 癸亥
    
立秋 己酉 秋分 甲午
    

    
二 年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乙未 甲子 甲午 甲子
立冬 庚辰 冬至 丙寅
    
立春 辛亥
    
春分 丁酉 立夏 癸未
    
夏至 戊辰 立秋 甲寅
    
秋分 庚子 立冬 乙酉
三 年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己丑 己未 戊子 戊午
    

    
冬至 辛未 立春 丁巳
    
春分 壬寅 立夏 戊子
    
夏至 癸酉
    
立秋 己未 秋分 乙巳
    

    
四 年 丁亥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 壬子 壬午
立冬 庚寅 冬至 丙子
    
立春 壬戌 春分 丁未
    
立夏 癸巳 夏至 己卯
    
立秋 甲子 秋分 庚戌
    
立冬 丙申
五 年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己酉 戊寅 戌申 丁丑 丁未 丙子
    

    
冬至 辛巳 立春 丁卯
    
春分 癸丑 立夏 戊戌
    
夏至 甲申 立秋 庚午
    
秋分 乙卯 立冬 辛丑
    
六 年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癸酉 癸卯 壬申 壬寅 辛未 辛丑 辛未
    

    
冬至 丁亥 立春 壬申
    
春分 戊午
    
立夏 甲辰 夏至 己丑
    
立秋 乙亥 秋分 辛酉
    

    
武帝元封 元年 庚子 庚午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丁酉 丁卯 丙申 丙寅 乙未 乙丑 甲午
立冬 丙午 冬至 壬辰
    
立春 戊寅 春分 癸亥
    
立夏 己酉 夏至 甲午
    
立秋 庚辰
    
秋分 丙寅 立冬 辛亥
二 年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壬戌 壬辰 辛酉 辛卯 庚申 庚寅 己未 己丑
    

    
冬至 丁西 立春 癸未
    
春分 戊辰 立夏 甲寅
    
夏至 庚子 立秋 乙酉
    
秋分 辛未 立冬 丁巳
    
三 年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丙辰 乙酉 乙卯 甲申 甲寅 癸未
    

    
冬至 壬寅
    
立春 戊子 春分 甲戌
    
立夏 己未 夏至 乙巳
    
立秋 辛卯 秋分 丙子
    

    
四 年 癸丑 壬午 壬子 辛巳 辛亥 庚辰 庚戌 己卯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立冬 壬戌 冬至 戊申
    
立春 癸巳 春分 己卯
    
立夏 乙丑
    
夏至 庚戌 立秋 丙申
    
秋分 壬午 立冬 丁卯
五 年 丁丑 丙午 丙子 乙巳 乙亥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冬至 癸丑 立春 己亥
    
春分 甲申 立夏 庚午
    
夏至 乙卯 立秋 辛丑
    
秋分 丁亥
    

    
六 年 辛未 辛丑 庚午 庚子 己巳 己亥 戊辰 戊戌 丁卯 丁酉 丙寅 丙申 乙丑
立冬 壬申 冬至 戊午
    
立春 甲辰 春分 己丑
    
立夏 乙亥 夏至 辛酉
    
立秋 丙午 秋分 壬辰
    
立冬 戊寅
七年 乙未 甲子 甲午 癸亥 癸巳 癸亥 壬辰 壬戌 辛卯 辛酉 庚寅 庚申
    
冬至 癸亥
    
立春 己酉 春分 乙未
    
立夏 庚辰
    
夏至 丙寅
    
立秋 壬子 秋分 丁酉 立冬 癸未
    

    
    
[1] 請見陳久金、陳美東:《臨沂出土漢初古曆初探》,《中國天文學史文集》第一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年,第70頁。黃一農:《漢初百年朔閏析究—兼訂〈史記〉和〈漢書〉紀日干支訛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二本第四分,第768頁。李忠林:《秦至漢初(前246至104)歷法研究》,《中國史研究》2012第2期,第37頁。
    [2] 張培瑜:《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年,第994頁;劉次沅、馬莉萍《中國歷史日食典》,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第70、170頁;李廣宇《500年日食表》,《夏商周時期的天象和月相》,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第59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0年2月19日07:0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