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2019年博物馆学术会议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0-03-19 《中国文物报》2020年3月 王开 参加讨论

    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实力往往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博物馆要突破学术研究的短板,鼓励馆内学者积极组织和参与行业内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是有效途径之一。
    博物馆因自身学术特性,开展的学术会议涵盖专业十分广泛,从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基础理论,到信息技术、观众服务、安全设备等实际应用,要如何根据不同目的设置清晰的学术会议主题,保证论文和会议报告的高水平,提高参会人员体验,通过学术研讨会及时了解国际上文物研究领域的最新信息并将自身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是博物馆会议管理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学术会议举办情况汇总是了解行业动态发展的重要途径。博物馆领域学术会议目前没有统一的官方渠道发布统计信息,基于网上公开的会议新闻和资料,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博物馆领域举办相关学术会议113场,数据来源主要为国家文物局、文博中国、中国博物馆协会和各大博物馆官方媒体平台,由于资料庞杂,笔者搜集资料时难免存在疏漏,还请读者见谅。
    这里对“博物馆领域相关”的判定标准有两条,一是会议由博物馆主办或承办,二是会议主题与博物馆业务紧密相关。这些统计数据反映出国内博物馆学术会议组织的基本趋向:
    会议主题多样性
    ▲图1 2019博物馆领域相关学术会议主题分布
    113场学术会议在主题上几乎涵盖了博物馆业务的各个领域,部分学术会议主题有交叉(图1)。
    其中博物馆学相关学术会议15场,会议主题包括博物馆定义(1场)、博物馆责任、使命与担当(2场)、博物馆功能与定位(4场)、博物馆理论与实践(1场)、博物馆管理(5场)、博物馆专业能力建设(1场)、博物馆创新发展(1场)、考古学研究(1场)。
    文物研究相关学术会议26场,内容涵盖青铜器研究(3场)、玉器研究(3场)、陶瓷研究(3场)、甲骨文研究(1场)、钱币研究(1场)、图文典籍与金石拓片研究(1场)、壁画研究(2场)、书法研究(2场)、服饰研究(4场)、革命文物研究(2场)、音乐文物研究(2场)、宗教文物研究(2场)等。
    历史研究相关学术会议15场,分别聚焦于夏商时期聚落与环境(1场)、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1场)、常州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论证(1场)、敦煌文化研究与翻译(1场)、出土文物与唐文化(1场)、边疆与博物学(1场)、故宫与故宫学的现状与未来(1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1场)、丝绸之路专题研讨(7场)。
    文化遗产研究相关学术会议9场,主要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5场),传统技艺传承与现代科技(“工艺振兴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工艺振兴论坛”等,共4场)。
    藏品保管与保护修复相关学术会议14场,内容涵盖藏品收藏与研究(2场)、藏品保管规范(1场)、藏品保存环境及相关技术(3场)、藏品保护修复与利用(8场)、藏品展示与传播(3场)等多个方向。
    博物馆展陈相关学术会议14场,会议主题基本涵盖展览各个环节,包括展览策划(5场)、展览论证(1场)、展览交流体系与国际合作(2场)、展览文物安全(1场)、展览用玻璃材料(1场)以及配合展览的专题研讨(4场)。
    博物馆信息技术相关学术会议4场,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包括博物馆数字技术(1场)、信息共享与传播(1场)、智慧博物馆建设(2场)等。
    博物馆教育相关学术会议4场,主要关注博物馆教育与研学方式方法,研讨内容包括“博物馆认知教育向价值教育转变的趋势”“新时代博物馆教育如何服务好不同类型观众”“博物馆教育项目策划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方法”“博物馆教育在‘互联网+’模式下的应用研究”“博物馆教育助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新时代博物馆讲解的时代特征”“馆校合作模式与合作路径探索”“研学旅行博物馆课程开发”“博物馆教育如何助力文化扶贫”“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教育与研学”“全国博物馆研学旅行培训暨优秀课程与优秀线路交流”“新时代深化中国梦研究宣传教育”等。
    博物馆文创相关学术会议3场,主要关注博物馆IP授权、运营和文创设计,讨论主题分别为“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产品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馆藏资源授权论坛:文化创意点亮多彩生活”“文创时代的博物馆IP运营”“紫金奖·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研讨会”。
    博物馆安全相关学术会议1场——中国博物馆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新时代文博安全历史重任”。
    博物馆观众服务相关学术会议1场——中国博物馆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文旅融合视野下博物馆观众服务法律问题”。
    博物馆印刷出版相关学术会议4场,主要探讨博物馆出版选题及思路方法(2场)、文博学术期刊发展(2场)。
    博物馆建设相关学术会议3场,会议主题分别为“黄河文明博物馆建设”“当代博物馆建设及展览诠释”以及“新时代我国名人故居类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
    会议规模普遍较大
    除去14场人数未知的学术会议,在99场学术会议中,97%的会议规模达到20人以上。其中规模在50-99人的学术会议数量最多,达33场,整体占比32%;规模达到100人以上的学术会议共36场,占整体的36%;2场学术会议参会人数最多,达400余人;最少参会人数10人。
    会议举办时间不平衡
    113场会议在时间分布上明显失衡,上半年会议频率较低,下半年会议数量增幅明显。2019年1月至7月,全国每月举办博物馆领域相关学术会议均低于10场。其中受元旦、春节等影响,第一季度会议数量最少,共4场。第二季度数量明显增加,共20场。第三季度7月份会议数量保持稳定,8月进入拐点,会议数量大幅增长。全年53%的会议集中在第四季度,3个月共举办会议60场,其中11月会议数量最多,达26场。月度会议数量的明显浮动一方面受到节假日和年会性质等外部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各单位倾向于年底集中组织会议的突出问题。学术会议的密集召开对组织者、报告者和参与者都会造成一定困扰。以11月为例,26场学术讲座分布在10个省份11个城市,会议时间冲突表现得十分明显。
    会议地点本地化
    ▲图2 2019年博物馆领域相关学术会议目的地分布
    2019年的113场学术会议分布在北京、陕西、河南、上海、浙江、江苏、山西、湖南、安徽、甘肃、湖北、四川、云南、重庆、澳门、广东、海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宁夏、山东、台北等23个省份38个城市(图2),其中北京的学术会议数量远超其他城市,多达38场。根据周娟的研究,城市对学术会议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交通便利性、交通及住宿成本、城市形象、气候、安全等方面,学术会议反之能够为会议举办城市带去显著的学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数据结果来看,由各地博物馆主办的学术会议通常以博物馆所在地为会议目的地城市,会场设在博物馆内。而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学术会议则明显对会议地点进行过考量和选择,20场学术会议中,除2场在北京、3场在上海、5场在省会城市举办外,其余10场均在中小城市举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以学术会议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
    跨行业跨领域社会合作较少
    在113场博物馆领域相关学术会议中,博物馆、科研院所独立组织学术会议31场,由多家单位合作举办的学术会议82场,其中公司参与主办、协办的学术会议仅有12场。从数据和日常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学术会议没有借助社会资源,也基本不向与会者收取会议费用,基本由政府出资,尚没有达到“以会养会”的成熟状态。
    这些情况一方面反映了博物馆行业学术会议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博物馆领域学术会议管理的相对不成熟。博物馆领域学术会议起步相对较晚,相对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组织方法。为解决这些问题,规范博物馆学术会议行为,合理利用学术资源,使学术会议能够切实有效地为博物馆业务和人才培养服务,博物馆的会议管理部门应对会议全流程进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通过深入有效的调研和迭代研究,形成适合博物馆学术会议特点的质量评估的方法。
    博物馆学术会议分为不同的组织层级,科研管理部门牵头举办的学术会议侧重于满足博物馆整体的战略规划和需求;各业务部门组织的学术会议主要关注学术前沿、藏品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馆属企业承办的学术会议,则应该注重为博物馆提供服务的技术水平和跨界交流。博物馆三个层级的学术会议彼此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在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与科研项目存在很多共性,要在保持学术会议定期定量开展的同时提高会议水平,可以参照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将每个学术会议作为独立的项目个体进行统筹管理和独立评估,明确会议管理部门的责任边界,对会议申报、筹备、实施、总结和成果推广等各个环节制定清晰合理、符合实际且可操作的标准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