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活化利用 | 遗产诠释与社区发展:透视云南喜洲古镇白族民居保护与利用

http://www.newdu.com 2020-03-19 《中国文物报》2020年3月 杨晓 参加讨论

    西倚苍山,东临洱海的喜洲古镇,自古以来就是大理洱海西岸白族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文教兴盛,人才辈出,工商业发达。喜洲古镇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传统村落,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喜洲白族古建筑群”,也是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这里完整保存了从明代至民国时期的110多个白族民居院落,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当地积极开展白族民居保护与利用,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文献名邦的缩影:
    喜洲白族民居文化遗产价值与存续现状
    喜洲古镇白族民居是少数民族村落建筑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具有极高的保护与利用价值。喜洲白族民居是大理白族地区官宦文化和耕读世家精神的高度浓缩,见证着近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商帮文化,集中体现了白族人民高超的建筑营造技艺,生动反映了大理地区白族兼容并蓄、不断开拓的文化精神。
    明代著名文人杨士云的七尺书楼,仅有一坊三开间,是喜洲较为古老的明代白族民居建筑,流传着杨士云辞官孝母、精研治学的佳话,承载着清廉淡泊的人文精神。喜洲望族后人赵廷俊府第采用四院五重堂的格局,“一进四院”谐音“进士”,主房为古老的“倒座房”做法,“父子举人”赵景温、赵甲南均在此居住生活,是研究喜洲白族家族史的重要物证。喜洲张家大院巷内有牌坊形大门,挂“赐进士”匾额,共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形式的四个大院,流传着“一门三进士”“同榜四举人”“父子举人”的佳话,其后人有同盟会会员、民国政府司法总长、著名法学家张耀曾,该院具有清代官宦之家住宅布局的鲜明特点。这些古朴典雅的白族民居建筑是喜洲文脉延续至今的重要根基。
    民国《大理县志稿》说:“至于商务思想,惟喜洲一地人物为最优胜之资格。”喜洲人有九成从事商业活动,务商思想代代相传。清末形成了著名的“喜洲商帮”,有董家锡庆祥、严家永昌祥、杨家鸿兴源、尹家复春和四大家以及成昌号、复顺和、光明号等八中家和十二小家为主的商号186家及行商200余家,成为富甲三迤、商号遍布海内外的庞大商业集团。
    ▲“喜林苑”杨品相宅门楼
    ▲董澄农故居“董苑”
    ▲严家大院博物馆
    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历程对喜洲白族民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地有喜洲白族民居“严家看院落、董家看照壁、杨家看门楼”的说法。喜洲商帮首富严子珍居住的严家大院一进五院,豪华古朴,典雅大方,建造技艺高超,是喜洲商帮文化的代表性产物。实业家董澄农故居董家大院的照壁尺度巨大,远远超过传统民居;杨品相宅门楼雕刻精美,融合了多种建筑装饰艺术。喜洲白族民居的功能、布局和装饰折射着喜洲商帮文化的深刻影响,对白族文化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喜洲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营造技艺的集大成者,以杨品相宅院落为例,堂屋格子门制作技艺精湛,雕刻层次有三层之多,房屋多处的护栏、横梁用彩色绘画雕刻,使用猪血、母乳、金粉调配的彩绘雕花,雕栏里凹凸的刻痕形成“清白传家”四字的轮廓阴影,历经近70年仍不褪色。董家大院照壁镶嵌有图案逼真的“双猫图”、“鸳鸯戏水图”等纯天然大理石精品。喜洲白族民居抬梁式与穿斗式木构架的灵活运用,木雕、石雕、彩绘、泥塑、大理石镶嵌等建筑装饰的出神入化,是一笔丰厚的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喜洲,处处可见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交融留下的痕迹。严家大院的五进院是西式小洋楼,有地下室、阳台、落地玻璃窗,地面铺彩花地板岩,洋楼采用瓷器做装饰也是喜洲首例。董家大院是喜洲民居建筑群中构思巧妙,规模宏大,装饰精湛的代表作,在建筑技术上把白族民居推向了富有时代感的新高度,成为喜洲白族民居建筑中西结合的精品。杨家大院大门为海派石库门,门拱处瓷片装饰在上海生产绘画完成。院落保留了旧式白族民居建筑结构上五柱落地、屋架扣隼,五面石墙基和夯土筑墙的特点,同时在进深和高度上做了改进,山墙后壁开窗让其采光性能更好,房屋的抗震和稳固性也优于旧式建筑,并采用较少见的孔雀蓝等色作为檐廊天花用色,体现出白族人民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兼容和开拓精神。
    积极保护与多元利用:
    喜洲白族民居文化遗产实践
    喜洲古镇目前已完成数十户白族民居和建筑的挂牌保护工作,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理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和一般文物保护建筑三个不同层级;采取开办博物馆、精品酒店、文化民宿、民居参观、民间传统工艺坊和非遗展示体验等,对白族民居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子珍故居现为民办严家大院博物馆,对外开放收费参观,提供收费讲解服务和普洱茶品茗和销售;喜洲大慈寺华中大学旧址建立“华中大学西迁办学纪念馆”并免费开放。喜洲商帮代表人物董澄农故居现为董苑迎宾馆;杨品相府第由美国人林登修缮并经营精品酒店“喜林苑”,开展免费建筑导赏和内容丰富的白族文化体验活动;大理市第一批历史建筑赵廷俊府第提供收费参观,尹立廷院落可供参观、售卖白族工艺品和白族特色饮食乳扇现场制作和品尝。
    ▲“喜林苑”杨品相宅院落
    2
    一般保护文物建筑“甲科第”文化民宿,对明清文人院落进行修缮和功能置换,成为本地白族居民主导的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良好范例。
    ▲“甲科第”文化民宿
    3
    大理古镇旅游开发公司对“杨焕南宅第”进行了修缮,拟用作展示喜洲白族传统文化的文化客厅。4此外,喜洲白族民居内还开设喜绣坊、古法扎染工作室、国家级非遗项目三道茶表演、白族木雕工艺展示与研习等,形成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良好融合。
    ▲喜绣坊
    遗产阐释:
    喜洲白族民居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喜洲白族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是遗产价值诠释的不够充分。严家大院博物馆内有关喜洲商帮历史文化展陈水平有待提高。由于遗产阐释的内容和手段单一,以及缺乏必要的标识和游览路线引导,普通游客对喜洲白族民居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认知有限,造成遗产阐释与旅游体验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二是遗产保护与利用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性,严家大院、喜林苑、宝成府等商帮故居得到良好修缮和利用,但赵府“五重堂”等古宅的保护工作仅仅止步于挂牌保护,年久失修,存续情况令人堪忧;老宅内居住多个贫困户,遗产保护对居民生活几乎没有起到改善和帮扶作用。目前商业性开发在传统民居保护和利用中仍占据主导位置,公共性和公益性利用所占比重很小;遗产保护、利用与社区可持续发展融合度不高,喜洲白族传统民居保护、更新和利用依然面对诸多挑战。
    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6届大会通过的《文化遗产地阐释与展示宪章》指出,文化遗产地的阐释(interpretation)与展示(presentation)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遗产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文化遗产的“利用”概念逐步向“阐释”过渡,遗产阐释必须在喜洲白族民居文化遗产保护于社区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要强化和提高喜洲古镇公众的遗产保护意识;以喜洲白族传统民居遗产数据库为先导,做好遗产阐释中的事实记录;用好博物馆语言和衍生设计,完善喜洲白族民居遗产的价值阐述;发挥遗产主体白族居民的参与性,扩大保护意识和价值推广传播;扩大跨学科团队的综合研究和实践成果,多方参与遗产阐释与社区发展。
    喜洲古镇丰富的白族民居文化遗产和多元的民俗文化,是发展民居观光、民俗文化展示、休闲体验的优质资源。在当前文旅融合的要求下,保护喜洲白族民居文化遗产,必须做好遗产阐释,合理进行遗产利用,用遗产价值提升社区发展。遗产阐释路径将助于喜洲古镇打造成为集白族民居建筑、商帮文化和白族风情习俗三位一体的“全国旅游文化名镇”,以良性的旅游开发模式提升喜洲古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当地白族社区发展和中国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