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 淑行 近期,我在整理多年来收集的众多瓷片时,发现一枚明代民窑青花碗底残片上竟有“CHINA”字样(见图),颇感新奇。该瓷片是2006年我在明光市淮河边的津里镇大码头边捡到的;为碗心部分,碗心微凸,宽7.1厘米,底圈足5.4厘米,底足有釉,无铭文纪年。 这枚碗底中图案为团凤(也可能是团鹤),是典型的明早期官窑、民窑常用的纹饰;青花为中国产平等青,呈色淡雅青灰;团凤纹则采用印象派手法,以简练而准确的线条,描绘出一只正在展翅飞翔的凤凰形象,而这是明早中期民窑中经常采用的纹饰,以淡雅的国产青花料淡描染色,层次分明;主题图案之下,便是一行“CHINA”字母纹饰作衬托,更增强了其感染力;团凤头圆,眼圆,喙长。整个图案似三个大圆圈组成,内两圈为团凤飞翔状态,外有一圈中间留白上写“CHINA”。 众所周知,明代青花瓷不论官窑、民窑,都常用团龙、团凤纹饰,而出现文字、梵文作纹饰的起始于唐宋,明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等朝,均有用梵文作纹饰的瓷器存世,但以英文作纹饰特别是作碗心纹饰的,笔者从未见过。明早中期瓷器上出现梵文、波斯文、阿拉伯文等,主要是郑和下西洋所到的国家的文字。这也为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郑和并未到过欧洲、美洲,在明早中期瓷器中出现“CHINA”字样,其中缘由值得探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