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 高次若 这件黑釉瓷注子(见图),通高22.5厘米,口径5厘米,是1987年从陕西陇县河北乡齐家塬村一宋代墓葬中出土的。该器黑釉,细长颈,斜肩,深腹微鼓,圈足;长流微外斜竖立于壶肩部,扁平执柄与流对称并高出口沿,壶身饰等距离黄釉竖线纹,足部露胎。 注子又称执壶,是古代酒器,为酒壶的俗称。明代李日华《紫桃轩又缀》说:“吴俗呼酒壶为注子,按《周礼》以注鸣者,注注味也,鸟喙也音咒,古人用壶以大口泻,而今人加以长喙如鸟咮然,故名注子。”注子用金、银或瓷制成,盛行于五代至宋元时代。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唐大和九年(835)后,因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名曰偏提。宋代以后,这种酒具因其轻巧美观实用,乃大行于世。宋代曾慥《高斋漫录》云,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为名臣王曾撰墓碑时,其子所送的润笔礼品中即有注子二把。《水浒传》第二四回:“注子里有酒没?便再筛两盏儿和大官人吃。” 晚唐注子颈部加高,嘴延长,孔加大,椭圆形腹上有四条内凹和直线,美观而实用。五代时流与口平,容量增大;壶底改成圈足,壶身以椭圆形为多。宋代执壶,壶身多呈瓜棱形,流、口等高,有的执柄较长而高出口沿,更为实用。元代执壶以玉壶春瓶为壶身,流贴于腹上,较宋代为长,高度一般与壶口平行,并向外倾斜;在流与颈之间以S形饰物。柄与流对称,下端贴附腹部,高与流平行或稍低,产品以景德镇青花器为多,浙江龙泉窑也有烧制。明永乐朝执壶形制与元代相仿,把高,流长,壶身如瓶,较为清秀。 这件黑釉瓷注子由于从地下出土,经过千年土中腐蚀,釉面用手摸起来有一种扎手感,放大镜下部分可见坑坑洼洼的麻子状的侵蚀痕迹。这可给古玩市场的收藏爱好者提供辨别真品与赝品的借鉴参考。与这些地下出土物相比,仿品常常是釉面平滑、光亮,有的为了掩人耳目,虽然用强酸作了作旧处理,却使整个釉面受损,变得木死无光,没有温润之感。也有用金刚砂或砂纸打磨口沿作旧,仔细观察,可以识破其作假伎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