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福建福州 叶伟奇 国号钱是以国号为钱文的钱币。如五代十国的“大齐通宝”、“大唐通宝”,南宋的“大宋元宝”,南明的“大明通宝”,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铸造的“太平天国”钱等,均为国号钱。有文章称两晋十六国时期凉州铸造的“凉造新泉”是我国古代第一种国号钱。暂且不论“凉造新泉”中“凉”字是纪地名(凉州)还是纪国名?仅以出现时间而言,“凉造新泉”就恐难称最早的国号钱。 存世钱币实物中有两种战国时期铸造的青铜铸币——“西周”(图1)、“东周”(图2)圜钱。西周、东周钱上的“西周”、“东周”面文,不是指历史朝代,而是西周、东周两个国家的国号。西周、东周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两个姬姓小公国。东西两周国家弱小,史籍记载不多,故而鲜为人知。因此,笔者认为,战国时期西周、东周两个公国铸造的“西周”、“东周”圜钱才是我国货币史上最早的国号钱。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实际上分为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前221)两个历史时期。公元前425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于河南王城,此城在洛邑之西,故称其国为“西周”,这是周王朝最后一次分封。姬揭是为西周桓公。西周桓公死,其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由于太子朝与少子班争位,发生内乱,公元前367年,西周惠公乃封其少子班于巩(今河南巩县西南)以奉王室,巩位于洛邑之东,遂称其国为“东周”,这样又分裂出一个东周小公国。自此,东西两周分立。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虽属同宗,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因利益纷争彼此攻伐,自相削弱。至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秦将军摎伐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伐赵,取二十余县,斩首虏九万。西周君(即西周文公,姓姬,名咎)恐慌,与诸侯约从,将联合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力图阻断秦国与阳城的通道。秦昭襄王派将军摎率军攻打西周,西周君顿首归降,其领地36邑、3万户尽入于秦,西周公国灭亡。七年后,秦庄襄王即位,东周君与诸侯谋伐秦,秦相吕不韦率兵攻打,东周公国亦覆亡。 东西两周国家非常弱小,在强国林立的战国时代,实在显得无足轻重,故而不为人知。但两周却是“存在感”很强的国家,他们将自己的国号铸上钱币,冀求通过钱币的流通使用,向世人宣示国家的存在。 东西两周的铸币都为小型圜钱,呈圆形圆孔状,面微现内外廓,背平素无文,铜质。钱币正面分别以国号“西周”、“东周”为钱文,文字为大篆体,分列钱穿左右。“西周”圜钱,直径27毫米左右,重3.8至5克不等;“东周”圜钱,直径26毫米左右,重4至4.5克之间。由于东西两周国力弱小,铸钱数量不多,“西周”、“东周”圜钱流通范围狭小,仅限于东西两周所管辖范围内的属邑(大体相当于今河南洛阳周围百里之地),加之年代久远,保存不易,故存世罕见。据不完全统计,“西周”圜钱存世数量大约在30枚左右,“东周”圜钱存世数量更少,不足20枚。除上述“东周”圜钱外,东周公国还铸有带国名的小型空首布和平首方足布,亦非常罕见。 “西周”、“东周”国号圜钱一直是先秦货币中的大名誉品,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西周”、“东周”圜钱曾同时现身中国嘉德2008年秋拍,“西周”圜钱以44800元成交,“东周”圜钱则拍出61600元。中国嘉德2011秋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再次上拍一枚“西周”圜钱,结果以161000元成交,不到3年时间成交价格上涨259%,引人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