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和 朱福民 图中所示的这枚“贵州省造当银元半分”铜元(见图),是新中国成立之前铸造和流通的一种铜币,泉界称作贵州“黔”字铜元。 1949年6月9日,当时正值蒋家王朝濒临全面崩溃之时,贵州省政府为扩充军费,搜刮民脂,通过贵州省银行招商铸造铜币。贵州青山炸药厂(又称青山矿业药品公司)中标,与贵州省银行总经理赖永初签订合同,约定70天内铸造100万枚铜币。7月7日前后铸完交贵州省银行发行流通。此币发行后,因数量少,不能应付全省军政开支,又决定加铸500万至1000万枚。后因铜价暴涨,加上当时贵州银元辅币券已大量投放市场,再铸铜币已无利可图,故而作罢。 该币重16.7克,直径3.6厘米,正面上书“贵州省造”;中有直读楷书“铜元”;下书“当银元半分”;背面珠圈内铸一篆书“黔”字;珠圈上列“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下有民国铜币常用的禾穗图案。资料显示,这种铜元的材质有红铜和黄铜两种,而根据币正面珠圈内“铜元”两字的长短不同而分两种版别,也就是泉界所说的“长铜元”和“短铜元”之别。 虽然“黔”字铜元铸量百万,但投放市场时,铜价高涨,币本身的铜值已高于面值,当地商民藏而不用,甚至回炉熔炼当铜出售,损毁极大。在华光普著《中国近代机制铜币》一书中,“黔”字铜元的“长铜元”版定为6级,“短铜元”版为7级,属较稀少铜元,其中尤以“长铜元”版最少见,深得藏家的喜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