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王旭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这场疫情对全国各级疾控中心的应急处置能力是一次大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针对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科学设置边界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 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动物的驯化并未保持应有距离,扰乱破坏了生物界的物种交往秩序和界限,导致一些疾病跨物种感染和流行。如天花和麻疹病毒源于蹄类动物,流感病毒源于野生禽鸟类动物,多种冠状病毒直接来自野生动物等。尽管早就认识到,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要消除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隐患,必须科学设置环境边界、生物边界,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纵览人类社会抗疫史,从数千年前对麻风病患者的强制隔离,到14世纪黑死病的“静候期”,隔离是阻断疫情蔓延最有效的措施。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瘟疫中,就是因为行为边界失控,没有采取隔离措施,导致人口过度密集,缺乏有效防范等,最终酿成瘟疫大流行,不仅引发社会动荡,还瓦解了雅典原有道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仍然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稳住了湖北疫情,就稳定了全国大局。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科学设置行为边界是题中应有之义,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源头、阻断传播。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言论边界”变化透析出认知波动和“心理边界”变化,有些人容易反常规突破原本持有的社会言论准则,发表攻击性言论、编造谣言等,如果个体“言论边界”的反常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往往造成社会“秩序边界”的破坏。打好舆论战“疫”,要科学设置言论边界,提高疫情防控透明度,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力,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变化,曙光已现,更需在疫情防控中以制度维护各种边界的稳定,在疫情大考中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0年第4期(2020年2月24日出版),知行话题栏目笔谈“坚定信心 科学防控 赢取抗击疫情胜利”】 原文链接:http://zgjjjc.ccdi.gov.cn/bqml/bqxx/202002/t20200223_212045.html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