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国外史学 >

荷兰的中国学研究:现状、焦点与评价(2)

http://www.newdu.com 2020-04-03 《国外社会科学》2019年第 陈媛 参加讨论

    三、荷兰中国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对中国与荷兰经济关系的重视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和荷兰在贸易方面有着长期的关系。当下,由于荷兰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鹿特丹港又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终点,荷兰首相马克·吕特(Mark Rutte)在2018年4月会见李克强总理前曾表示,荷兰对中国投资越来越感兴趣,但对新丝绸之路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保持谨慎态度。因此,荷兰的很多学者都十分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内经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与事件、中国与欧盟国家包括荷兰的经济关系等,尤其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予以高度关注。国际亚洲研究所2018年启动了一个新的跨学科研究项目,旨在研究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特别关注“新丝绸之路”对国家、地区和中国以外的人民的影响。这一项目将由该所研究员理查德·格雷弗斯(Richard Griffiths)教授领导,如格雷弗斯教授所言,无论他们讨论与否,新丝绸之路已然成为一种不断演变的叙事。(11)早在2015年,格罗宁根大学就有学者提出“一带一路”的风险与不确定性(Sanne Kamerling,2015)(12),在全球经济停滞的背景下,这对欧洲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随着中国在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份额大幅增长,主要的欧洲成员国的市场份额都有所下降,甚至它们的出口绝对数量也在减少。不过,荷兰的华人学者们都一直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最突出的是伊拉斯谟大学的张颖博士(Dr.Ying Zhang),她是欧洲“带路倡议”(Belt-Road-Initiative)项目的积极贡献者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计划下中国国际内陆运输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的伊拉斯谟大学方负责人。2018年她出版了《带路倡议:中欧观点》(Belt Road Initiative:Views from the Chinese Side and European Side)一书,她指出,紧张和误解仍然占据人们对“一带一路”理解的主导地位,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张颖博士所在的伊拉斯谟大学中国商业研究中心于2018年底召开了两次新丝绸之路圆桌会议,第一次主要讨论荷兰应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包括审查“一带一路”倡议的短期和长期前景及其与荷兰的相关性。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提供了巨大的增长潜力,但基础设施存在很大差距,欧洲应该意识到“一带一路”对欧盟的影响,并且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实现互惠和平等的竞争环境。(13)第二次圆桌论坛讨论欧盟应如何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找到定位,类似如下问题:欧盟与中东和北非地区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这种新的地缘经济学的地缘政治后果是什么?关于中东和北非地区,特别是该地区的“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欧盟的观点(机会和关注点)是什么?欧盟各国(如荷兰)在这种新的欧亚动态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14)
    除了对新丝绸之路的讨论,还有一些学者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有所关注,如中美贸易摩擦。还有一些中国具体经济问题的研究,如伊拉斯谟大学组织经济学教授乔治·亨德里克斯(George Hendrikse)重点研究中国农村合作社,他通过案例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合作社是由政府和企业家自上而下产生,而不是农民自下而上的集体行动过程,由此得出一些对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思考。(15)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院的葛久凌(Julian Gruin)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国政治经济以及全球经济中权力的演变。很多讨论中国与荷兰之间经济关系的学者越来越关注这一关系的地缘政治影响。
    2.政治: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领导体制的考察
    荷兰有一批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领导体制很感兴趣。班国瑞1978-1989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人类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工作时,曾以多种语言撰写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文,发表于西方学术期刊及书籍中。他对中国共产党史、革命史、红军史、中共党史人物如陈独秀等人及欧洲华人有深入研究,主要的英文著作有《新四军》(New Fourth Army)、《遍山战火》(Mountain Fires)、《野百合,燎原火》(Wild Lily,Prairie Fire)等。另一位是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莱顿大学的托尼·赛奇(Tony Saich),他创建了《中国信息》杂志,出版了很多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文献,目前他是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的主任,当下的研究重点是中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地方公共产品的提供和服务等。
    对当代中国共产党研究最突出的是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彭轲教授(曾是莱顿大学区域研究所的学术主管),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在中国迅速崛起中的作用;二是中国移民和文化多样性。他曾提出“新社会主义”概念,著有《认识中国》(Knowing China:A Twenty-first Century Guide,2016)、《出色的共产主义者:今日中国的精英训练及国家建设》(The Good Communist:Elite Training and State Building in Today's China,2009)等书。
    荷兰的中国研究者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领导体制的关注十分密切,2017年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前夕,莱顿就举办了几次有关十九大的座谈会,如2017年10月16日举办的工作坊(Workshop on the CPC's 19th Party Congress),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座谈会上荷兰学者们对十九大中即将选出的中共领导人做了预测,对十九大中的一些重要议题与国际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荷兰学者都十分关注中国共产党这一组织及其作为。
    3.国际关系:对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关注
    除了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关注以外,荷兰学者也十分关注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与中国的合作,如2010年,国际亚洲研究所的帕维齐阿米尼(M.Parvizi Amineh)主编了《安全石油和替代能源:中国和欧盟的地缘政治和能源途径》一书,书中收录的文章涉及能源供应安全的地缘政治、替代能源、能源转型以及全球能源治理等话题,旨在回答如何组织中国和欧盟在能源使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等领域的合作问题。2016年彭轲教授出版的《认识中国》一书试图转变西方了解中国的老视角,即超越西方与东方的旧二分法——发达与发展、现代与传统、民主与独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对于研究中国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是莱顿的“亚洲年”,市政当局、博物馆和莱顿大学都举办了很多活动,2月9日的“中国、荷兰和欧洲”会议可被认为是“亚洲年”的开幕会议,会上围绕荷兰的中国公司、荷兰的中国学生、中国(社会)媒体中的荷兰,以及中国、荷兰和欧洲外交官之间的荷中外交关系这四份报告进行讨论。彭轲教授也介绍了他的《中国人眼中的荷兰》(The Netherlands through Chinese Eyes)一书。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教授以“冷静的欧洲和快速变化的中国”为题,讨论了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其与中欧关系的关联。他指出,欧洲应该避免以单纯的西方观点看待中国,因为只有通过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理解中国,欧洲才有机会在重心正在向东方转移的全球经济中保持相关性。(16)
    实际上,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荷兰政府还是欧盟内部,都十分认可加强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性。2018年荷兰首相马克·吕特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表示,荷兰企业对“一带一路”议题兴趣浓厚,“一带一路”为荷兰企业提供了许多机会。荷兰企业在海上物流、港口发展、铁路公路建设、可持续性等领域拥有专长,可为中国提供支持。他说,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荷中关系一直在发展,前景光明。荷兰企业对与中国做生意态度积极。荷兰已为欢迎更多中国企业做好准备”。(17)
    4.法律:对中国法律和法律制度形成和运作的研究
    荷兰还有一些法律研究中心从事对中国法律和法律机构的研究,如阿姆斯特丹大学法学院荷中法律研究中心,这是荷兰第一个专门研究中国法律的学术中心,该中心旨在实现荷兰与中国、学术与实践、法律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功能。该中心主任本杰明·范罗伊(Benjamin van Rooij)教授曾在中国研究法律规则如何影响人类和组织行为,如研究工业中的非法环境污染、农村土地使用不当、滥用农药、建筑业不安全的工作条件以及餐馆的合规行为等。他也对惩罚和社会规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所研究。该中心也有很多中国学者加盟。
    乌德勒支大学的汤姆·兹沃特(Tom Zwart)教授的研究侧重于与人权、法院(权力分立)和公法相关的问题。他曾在中国发表演讲,表示中国梦也值得与中国以外的人分享。2018年欧洲—中国人权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对话,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和莱顿人权研究中心的众多学者参会,参会者们以寻求多样化文明的人权共识、文明的多样性以及“世界人权宣言”为重心。由此可见,荷兰已经开始改变原有的对中国人权问题的刻板观念,逐渐开始从中国的文明中去了解中国的人权、法治等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