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论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在广西老区高质量脱贫中的作用(2)

http://www.newdu.com 2020-04-08 《广西民族研究》2019年第 李倩岚 李资源 参加讨论

    (二)加强融合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高位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建设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途径,文化则是旅游的灵魂和根。”文化有其内涵的优势,旅游则客源宽广,但仅有文化的内涵或者客源宽广是不够的,只有把文化与旅游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提升旅游的品味和档次,通过旅游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旅游和文化的双赢,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一方面,要将民族文化和地方资源整合起来。广西整理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布洛陀、刘三姐歌谣、侗族大歌、壮族歌圩、壮族铜鼓习俗、瑶族服饰、那坡壮族民歌、田林瑶族铜鼓舞等已有近30种传统文化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就是要对这些民族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做好挖掘、宣传、开发利用同步推进的工作,在旅游线路中加入民族文化元素,提升旅游的民族文化内涵,以此带动地方群众就业创业。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投入专项资金将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选择一些世居民族中最具民族特色、保护得最好的一些村落重点推进,在保护村庄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新的民族村庄建设。田阳是壮族的发祥地,近年来田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布洛陀”文化、舞狮文化、瓦氏文化、歌圩文化等特色文化,全力推动“大文化大旅游”的发展,致力打造田阳成为“中国壮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广西西部旅游夜归地”,特别是国务院批复的《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中,提出民族文化建设重点是百色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为田阳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田阳县要进一步挖掘民俗文化、民间信仰、风土人情、历史人物以及民间故事,保护传统的特色建筑,修复古香古色的设施;加强壮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建立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建立展示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平台,丰富歌舞表演方式,提高游客对壮族文化的认知度;加大民族文化旅游建设工作,开发旅游新产品,以“一山一城”(“一山”指敢壮山,“一城”指田州古城)为载体,将田阳县民族文化旅游推向一个更高的站点,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三)多措并举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大力推进老区精准扶贫出成效
    红色旅游扶贫具有强大的政治、文化、富民、民生功能,广阔的客源市场、强劲的造血功能,使得其相对于其他扶贫方式更有天然的优势。广西是一片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红色旅游是广西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红军在广西活动的主要地区百色、河池、崇左多为“老、少、山、穷、移”于“一体”的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把发展红色旅游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西这方面有着积极的探索和基础,“十二五”期间,广西红色旅游实践充分证明,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成为广西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但从总体上看,广西红色旅游营销仍存在政府热,企业冷,企业普遍存在着“等政策”“等资金”“等游客”的思想;媒体热,民众冷,游客旅游热情不太高;游客多,效益少,因缺乏当地居民参与,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节庆活动多,常规营销少,效果不佳等情况。[6]因此,广西红色旅游扶贫的空间还很大,一是要采取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通过狠抓项目带动产品升级,实现产业融合释放多重红利等措施;二是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把发展红色旅游品牌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使红色旅游成为带动老区整体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三是要结合区内外经验,采取坚持政府主导,强化规划引领,发挥示范作用创新扶贫模式,做好“红色旅游扶贫+”文章等举措,做到综合带动,真正让红色旅游“红”起来和“火”起来,为革命老区带来更多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促使红色旅游精准扶贫出成效。[4]
    三、开发利用文化资源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老区高质量脱贫拓展新空间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是国家作为改革开放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的一个重要举措。广西作为毗邻东南亚的边境省份,又是我国唯一既在“一带”又在“一路”上的省区,与东盟各国的民族联系比较密切,同时侨胞较多,应积极发挥这些人文资源独特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纽带作用,构建与东盟国家民心相通之路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广西各族人民与部分东盟国家人民无论是在血缘、传统观念,还是在语言、生活习俗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如京族与越南民众,傣族与泰国民众,很多都有亲源关系,非常有利于同这些地区人民打交道。特别是各民族传统文化成为连接这些国家侨胞的纽带,他们尽管长期侨居国外,但都念念不忘自己的民族,敬仰自己民族的文化,教育子女传承民族传统美德。他们同国内同胞一样过着传统节目,每年春节期间都要贴春联,三月三和盘王节要唱民歌,跳民间舞蹈等,更难得是他们不歧视本民族语言,甚至非常重视和保护自己民族语言。有的华人尽管经商很忙,但每当南宁国际民歌节和地方性的龙舟节等民族性活动期间,他们中的一些人放下手中生意,不远千里都要赶回来参加。有的华人还积极投资办企业、支持办学,投入家乡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为广西与东盟国家沟通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7]广西要发挥这一优势,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坚持文化先行,树立文化引领经济的高度自觉,积极促进区内民众与东南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广西优势的强化奠定民意和社会基础。
    (二)促进与东盟国家文化、体育、教育、艺术等领域交流合作之路
    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也让广西成为中国—东盟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交流的重要窗口。目前广西已与东盟8个国家建立友好城市51对,招收外国留学生超过1万人,其中东盟留学生占八成,是中国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2016年1月,百色市举办的首届中国百色国际瑶族文化旅游节,来自美、泰、越南、老挝等国家以及国内海南等地的瑶族同胞汇聚百色,游客如织,盛况空前,共同分享了一场民族文化盛宴;同年4月,同越南签署了广西那坡县与越南高平省的河广县北坡跨国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旅游方面的开发合作;在文化、体育、教育领域合作方面,签署了百色市与越南高平省关于干部培训、体育合作协议,靖西市与越南高平省教育培训合作协议,以促进和服务于双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百色学院近几年来,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战略,立足广西,对接东盟,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组团参加了广西教育厅组织的赴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等国举办的共8届广西国际教育展;与美国、德国、俄罗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近30所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选派学生到上述国家的签约高校学习并开展对应专业学分互换;为进一步促进中泰文化合作,2015年8月,在泰国甲米府成立中国百色学院—泰国甲米府“汉语言文化中心”,建立“百色学院—马来西亚高校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培养老挝留学生的“千人计划”项目;在留学生招生方面,2017年在校留学生达近100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积极开展中外教学、学术、文化交流,中国—东盟非遗研究成果在广西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电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被誉为“铁盒子里的大使”。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为广西电影更好地“走出去”,进一步开展交流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几年来广西电影集团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先后举办了首届中越电影文化周、中国(广西)—新加坡电影周等影视交流活动,促进了中越、中新电影文化的合作;广西与法国合作拍摄的电影《夜莺》,凭借其深邃的中国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及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因而获得了多个国际电影节奖项和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突出贡献奖。该片2014年5月在法国上映后产生很大反响,成为中国第一部在法国最卖座的非商业类型影片,是中外合拍电影的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无论是中外电影交流还是合作摄制方面,广西电影集团都走在全国电影制片单位的前列,积累了一些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经验,这就为进一步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合作的条件。广西电影下一步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这些优势,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选择、有重点的电影方面交流合作,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和促进区域合作做更大贡献。[8]
    (三)吸引侨胞回国投资、旅游,扩大与东盟国家经贸互利共赢之路
    广西拥有众多居住于“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诸多国家的华侨。游子思故乡的情结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情结,因为这些华侨的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虽身在海外,但时时刻刻都关心着祖国建设,关心着广西发展。目前,广西籍的海外华侨华人就有700多万人,这是一座人文资源的富矿,必须善加利用,打好“侨牌”[7]。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广西作为衔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门户,一要广泛吸引侨胞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充分考虑和照顾他们的利益,实现双方互利共赢。二要在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中,通过宣传推介,扩大与东盟国家的旅游交流合作。目前,广西已与东盟的8个国家开展园区合作,正在建设和推进的园区有近20个,基本实现东盟国家合作园区全覆盖。在这些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中,应植入文化旅游要素,继续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边境版建设等。三要通过举办一系列旅游展、旅游论坛、旅游品牌培育等,进一步提升广西在旅游方面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世界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等活动,一批具有广西区域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情等个性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享誉海内外,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所熟知,吸引了大批侨胞旅游观光、寻根祭祖和回国投资,扩大了与东盟国家经贸发展,为老区高质量脱贫拓展了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黎珏辰,等.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实现现代转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
    [2]蓝明生.也谈少数民族文献的价值及开发利用[J].传承,2016(3).
    [3]韦建益,等.《传扬歌》婚姻家庭伦理道德探要[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4]何成学.广西红色旅游扶贫和生态扶贫堪担重任[J].当代广西,2017(9).
    [5]广西新闻网.创新创意引领广西文化产业华丽升级[N].(2016-08-04).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60804/newgx57a31513-15236017.shtml.
    [6]唐峰陵.广西红色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0(12).
    [7]郑焱,等.“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经济发展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0).
    [8]潘怀远.“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电影“走出去”的思考[J].视听,2015(1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