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人类学理论 >

不断拓展流域人类学研究空间

http://www.newdu.com 2020-04-13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曾江 华夏 参加讨论

    当前,跨学科研究日益活跃,人类学视域中的流域研究正在兴起,“流域”正在经历从单纯的地理概念向文化空间的转变。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促进了流域人类学学科建设。
    拓展人类学研究空间
    流域研究对人类学有重要的意义。西南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田阡介绍称,流域研究正在积极拥抱新方法,承担新使命。当前,流域人类学研究主要考察流域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族群之间的关系,涵盖了流域的自然、社会、人文三重属性。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周大鸣尝试整合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学,对珠江流域进行综合研究。在周大鸣看来,流域自古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并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河海大学教授施国庆表示,人类文明的起源、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流域的哺育滋养。自古以来,人们总是逐水而迁、择水而居,流域对于人类的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湖北大学特聘教授郑晓云长期致力于有关水文化与水历史的研究。他认为,流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空间,开展流域研究有深远意义。流域人类学为拓展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流域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流域治理的迫切性,亟须学界对这门学科展开更深入的专门化建设。
    打破单一族群视角
    流域研究在方法论上强调点、线、面相结合。田阡认为,要想在流域研究中将点、线、面三个层次的研究融为一体,就需要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从点到线,流域研究为区域研究提供了一条线索。因为河流是线性的,不同的文化区域就如同五颜六色的珠子,被河流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条“项链”。在不同的文化区域流淌着的河流,发挥着勾连、贯通的作用,成为民族迁徙、文化交融的通道。
    周大鸣提到,从学科发展来看,流域研究超越了传统社区、村落研究,立足于更高、更宏观的层面,是区域研究的新转变。人类学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微观层面,应尝试做一些区域性的、宏观的研究。加强流域人类学研究,可以有力地推动人类学打破单一的族群、行政区域等研究视角的限制。
    田阡建议,在研究中要打破单一族群视角,将移民与城市化问题的“流动性”以及文化空间的“流域性”相结合,努力开启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新视野。
    深刻认识人类与流域互动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代表的流域发展十分重视。田阡表示,这为流域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空间。学者应加快拓展研究深度、广度和维度,更好地为国家制定流域治理相关政策方针提供支持。
    在田阡看来,为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学界应关注长江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弃船上岸”的渔民生计与后续安置、三峡库区移民与集中连片区脱贫攻坚、沿江产业融合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全球化与人口跨界流动、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议题,推动东中西部、上中下游的跨区域协作、全流域发力。黄河流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应挖掘和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与流域文明,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与跨文化交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为黄河流域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受访学者表示,流域研究应把流域文化的模式、特征和特质以及文化的边界作为研究对象,努力在促进民族融合和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努力实现新时代人类学在新语境下的实践价值。
    郑晓云认为,流域人类学研究应该紧紧把握住水、河道、流域生物、人类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深入阐释流域内四大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其中,尤其要找寻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点,使人们认识人类与流域互动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前景,从而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智力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曾江 华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