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康熙款白地五彩龙凤纹碗及“大清康熙年制”底款 图2 乾隆白地五彩龙凤纹碗及“大清乾隆年制”底款 图3 乾隆五彩器有白地五彩八宝花卉纹盘及“大清乾隆年制”底款 ■江苏镇江 刘丽文 五彩瓷是在唐三彩的直接影响下,在宋元时期釉上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早期的五彩瓷是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加彩所组成,即釉下高温彩与釉上低温彩釉结合而成。五彩瓷中亦有明万历五彩和清康熙五彩两个高潮。清代五彩是在明代万历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代五彩与明代五彩相比,有很大发展,大多为釉上五彩,少数为青花五彩。五彩在康熙时期达到很高的水平,特别是釉上蓝彩的发现,使五彩瓷进入了一个辉煌时代,开创了从画到填,全部在瓷胎釉上完成的新工艺。雍正时期,五彩瓷逐渐减少,此时五彩有其独特的面貌,色彩上改变过去以浓艳为主的特点趋于淡雅,图案装饰也从繁复变为疏朗,笔意由遒劲趋向纤弱。乾隆时期,宫廷审美由柔弱清新转向于繁缛精细,五彩瓷无法做到极细腻入微的描绘,再加上官窑珐琅彩、粉彩瓷呈现出清新儒雅、疏朗空灵的文人风格。珐琅彩、粉彩瓷器的造型比前朝有所增多,装饰题材也十分丰富,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因此五彩更为少见。官窑所烧五彩器不多,色彩较浓艳。官窑五彩见有白地五彩八宝花卉纹盘、五彩龙凤纹碗和十二月令花卉杯等。 镇江博物馆藏康熙款白地五彩龙凤纹碗(图1),高6.8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5.8厘米;口微侈,腹较深,下腹内收,圈足。外口沿下为八吉祥纹,腹部绘龙凤花卉纹,内底心绘龙戏火球纹。色彩柔和,鲜而不艳。圈足内有“大清康熙年制”双行楷书款。康熙五彩瓷的特征为单线平涂,无明显的阴阳向背之分,形成了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更注重各种颜色的搭配,红、黄、绿、蓝等彩的交错运用,使得色彩富于变化,使五彩料色呈现出玻璃状透明莹亮的效果,把红、黄、蓝、绿、紫五彩基色调配出各种深、浅、浓、淡的多种色阶,将康熙五彩推向历史的最高峰。此碗绘画的色调为红、黄、紫、绿、蓝色,同时,红、黄、紫、绿、蓝五彩基本色调配出深浅浓淡的多种色阶。各色和色面之间互为呼应,相映成趣。其时五彩的最大特色,就是发明了釉上蓝彩,这种蓝彩的浓艳程度胜过青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康熙五彩艳丽光润,超过明代五彩。由于设色对比强烈,强调线条的笔力,故有一种坚硬的感觉,因此又称硬彩。 乾隆白地五彩龙凤纹碗(图2),高7.4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6.4厘米;器型、图案与康熙款白地五彩龙凤纹碗一样,但绘画的笔峰却显得略为呆滞,有形无神。圈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款。此种五彩碗创始于明代万历朝,清代从康熙到宣统,历朝都有烧造。 乾隆五彩器有白地五彩八宝花卉纹盘(图3),高8.7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31厘米;敞口,浅腹,浅圈足。外腹部绘八宝纹与花卉纹。圈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清代康熙时期是五彩瓷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最重要的转折期,康熙之后,即衰退显著,这与当时社会审美趋势、工艺技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