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此人经常在朝堂上嘲讽宠臣肥胖,后来结果怎么样?

http://www.newdu.com 2020-05-2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孟武伯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当一个人说话不算数的时候,别人就会用“食言”来形容他,但你可曾想过“食言”一说怎么来的,话语怎么能吃呢?
    “食言”,根据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的解释,失信的人说的话,犹如吃进肚子的东西,可以被消化,吃进肚子就没了。假话正是如此,说过就没了,和吃进肚子里一样。这其实是一个形象的表达,类似“吞进肚子的话再吐出来”。
    

    这个词来源于与春秋时期一位名叫孟武伯的大臣有关,这背后有一个相当有趣的故事。
    六月时,鲁哀公刚从越国回来,大臣郭重为其驾车,大夫季康子和孟武伯在五梧等候迎接。郭重看到两人,对鲁哀公说:“他们两人平时经常在背后说很多不好的话,您一定要好好的质问他们!”郭重平时深受鲁哀公宠爱,孟武伯一向十分厌恶他。
    由于郭重体型肥胖,孟武伯想乘着敬酒的机会让他难堪。于是他边敬酒边笑着对郭重说:“您是吃了什么才长得这么肥胖?”
    

    季康子这时候说:“武伯应该受罚吃肉!我们鲁国跟敌国紧密相连,我们不能陪伴哀公一同前往,没有参加这次出行,而你却说陪伴君王在外操劳的郭重肥胖?”
    鲁哀公听了心生厌恶,说道:“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意思是,“这个人把自己的话语吃多了,怎么能不胖呢?”
    这其实是在指桑骂槐,颇具讽刺意味。因为孟武伯此人正是那个“食言”之人,向来言而无信,说过的话不会遵守承诺。而孟武伯自己也听出了君王的意思,本来想在众人面前让郭重难堪,反而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鲁哀公回的这句话:“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成了千古名句,此后便有了“食言而肥”一说,“食言”的说法也传播开来,我们在之后的著作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史记·殷本纪》中写道:“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又如明代的《水风卧吟楼记》中:“不以食言而肥,不因苦吟而瘦,试以数语为记,请览而教正之如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