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 王继军 这件清末时期雕花绕线板(见图),长12.8、最宽处7.8厘米,楸木材质,整体呈银锭形。因楸木结构匀细,耐腐朽,故百余年来无变形开裂,且无异味,浮雕上的金漆几无褪色。 该绕线板双面苏工精雕,一面雕有花枝缠绕的石榴,寓意多子多孙,另一面雕有绸缎包裹的书籍和线香,寓意书香门第。以“小、巧、灵、精”著称的苏工作品,一直让人为之倾倒,这件线板上的浮雕布局匀称,刻画细致,用刀老辣。需要说明的是,苏工并非专指苏州的雕刻,其更大的内涵是指雕刻界的一种匠人精神。其线条流畅,用刀稳健,深浅勾勒自如,可赋予浮雕图像很强的立体感。所谓慢工出细活,精益求精,苏工精致的作品常需要长时间的推敲琢磨,它代表一种工艺的极致和追求,是时代赋予苏州的专利,但并非局限在苏州的雕刻手艺人。 世事沧桑,斗转星移。摩挲这件精致的线板,不免想起吴伯箫笔下的《记一辆纺车》。物质匮乏的年代渐行渐远,唯有那那优美的“白鹤亮翅”“沙场秋点兵”情景,以及“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乐观精神,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