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赫哲语传承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语言保护和传承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这主要得益于以下方面。 (一)政策扶持 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基本保障。2012年12月国家民委审议通过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以及2017年5月出台《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系列文件中均指出发挥政策和财政的支撑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增强少数民族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各级政府的宣传部、办公室,民宗局、新闻广播电视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等单位协作,开展赫哲族语言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在赫哲族聚居的佳木斯、同江和饶河等地,政府借力国家的扶持政策,组织人员搜集赫哲族语言文化书籍、报刊、音频、视频等资料,建设的赫哲族博物馆、民族文化村、民俗展示馆、传习所等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存和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创新保护形式,实施多种保护方式,同江和饶河政府还设立了“赫哲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积极开展和参与展演展览活动,以“文化遗产日”、传统节日等活动为契机,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增强了赫哲族语言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社会各界和本民族群众参与保护工作。 (二)非遗传承体系不断完善 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成立,中心负责组织开展非遗保护的各项工作,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义务。自此,省、市、县的非遗中心陆续筹措建立,开始有计划、按步骤地组织各级文化部门、广大文化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及普通民众,共同开展非遗挖掘、普查、抢救、保护、传承等。 同江市是赫哲族的集中居住区,下辖街津口和八岔2个赫哲族乡。据当地非遗中心提供的数据,赫哲族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个、黑龙江省级5个、市级6个以及县级9类44项,以上全部纳入非遗保护范畴;建立了代表性传承人评审认定体系,保障非遗活态传承。黑龙江省接连认定并公布了3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市、县也开展了本级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工作,现省内有国家级传承人15名,省级传承人337名,非遗传承机制不断健全。2014年,省非遗中心率先开展代表性传承人考核,规范传承活动,加强了对传承人的动态管理。制定实施了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传习所、传承人传习管理规定,以确保保护和传承工作落到实处。同江市非遗中心注重资料收集,整理了赫哲族长篇故事45集、传统曲目60集,拍摄专题片4部,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赫哲族伊玛堪档案。 非遗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赫哲族语言文化材料,开展伊玛堪和嫁令阔传习,语言掌握者的人数增多、语言能力增强;传习与考核相结合,上级单位定期查验传习效果,实现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语言保护和传承机制。 (三)跨境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俄罗斯往来频繁。俄罗斯的那乃族集中居住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的哈巴罗夫斯克区、阿穆尔区、那乃区、共青城区和索尔涅奇诺区,与我国境内赫哲族隔江相望。两国赫哲族的交流,主要以政府间官方邀请为主。 赫哲族的重要节庆“乌日贡”每4年在同江、饶河、抚远轮流举办庆祝活动。每逢节庆召开,承办地政府均会邀请俄罗斯那乃族代表前来参加。1991年的“乌日贡”大会期间,赫哲族代表尤XX(男,73岁,赫哲族)用赫真方言与那乃族交流,双方沟通顺畅,基本不需要俄语翻译。“那乃族保留着比较完整的母语,谈话中语言流畅,相比之下,中国的赫哲族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困难。”[13]访谈对象尤XX(女,70岁,赫哲族)说,“每次参加乌日贡,都能见到很多伯力(即哈巴罗夫斯克)来的那乃,感觉特别亲切。”当被问及是否用赫哲语与那乃族交流时,她说:“交流了,我们一见到就觉得亲,乐意一起聊天,刚开始说互相听不太清、不懂,靠一些熟悉的词儿猜,多说几句,慢慢就能对上了(明白意思),我们(中国的赫哲族)现在总也不说(赫哲语),很多词就在嘴边想不起来,他们说得挺好。”2015年,首届赫哲族发展高峰论坛在佳木斯市召开,国家民委、中央民族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赫哲族研究会、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少数民族协会等中俄有关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参与研讨。论坛围绕深化两国赫哲族文化交流、推动赫哲族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2017年,那乃边区与中国同江市签订友好市区协议,中俄定期互访给予赫哲族和那乃族更多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为两国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基础。 四、赫哲语传承的困境及成因 语言习得受多重因素影响。现阶段,受非遗热、语保工程等举措影响,赫哲语传承优势显著,但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影响了赫哲语保护工作的质量。 (一)缺乏语言使用环境 从语言习得环境来看,城镇化建设改变了少数民族的传统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环境,也影响着赫哲族学生的语言学习。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学习赫哲语缺乏语言环境。 赫哲族全部转用汉语,部分老人在乌日贡等大型节庆时偶尔使用赫哲语,赫哲语极度濒危。[14]掌握赫哲语的人数有限,本族语代际传承中断,缺少家庭语言环境;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不少民族乡居民搬迁至城镇,打破了原有的小聚居的居住格局,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赫哲语社区瓦解;3所民族乡学校开设赫哲语课10年有余,但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学校生源流失严重,不少学生转学到城镇学校,能从小接触和学习赫哲语的学生也越来越少。赫哲族家庭、社区和学校的语言文化环境缺失,语言传承难度增加。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授课教师表示:“(赫哲语)学起来枯燥,平时说的机会又少,学员在课堂上学会了,能互相交流,有几个学员家里人会,课后有人能互相说赫哲语就学得很快、效果好。但多数人的家人和朋友都不会,课下没有语言环境,上课的时间有限,我们的交流也有限,整体来看,传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部分人语言态度消极 行为主义语言观认为,语言态度是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人们对社会环境的反应。人们对一种语言变体的社会文化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15,16]赫哲语使用范围缩小,部分赫哲族认为学习赫哲语没有用,对赫哲语功能和价值的评价不高。访谈对象李XX(男,54岁,蒙古族)表示,学赫哲语没有用武之地,“学会了跟谁说?谁能听懂?要再学一门语言,我肯定让我的孩子学英语,考试有用,学会了以后找工作也有帮助,学赫哲语没有意义。”赫哲语社会功能的衰退直接影响人们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受访者于XX(男,43岁,赫哲族)也表示“我父亲是纯正的赫哲族,都不会说赫哲语,保护赫哲语对学术研究有价值,可对我们这些人来说,没什么用。”语言态度对人们的语言习得、语言选择、语言使用和语言发展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部分人学习赫哲语的消极态度直接影响了赫哲语的传承。 (三)教材和教辅资料缺失且质量不高 教材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体,好的教材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现阶段赫哲族地区语言学习的教材主要是《希特莫日根》《赫哲语口语教材》和《赫哲族语言》,学习者的可选择范围小。《简明赫哲语词典》和《赫哲语语法功能词典》是查阅资料的重要工具书,不少访谈对象认为,教材与教辅资料内容不一。针对此问题,笔者对比现有材料后发现,教材和工具书中语料存在差异。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赫哲语方言差异。《简明赫哲语汉语对照读本》是根据奇楞方言编写的,而后出版的《简明赫哲语词典》等书籍多数沿用该语料。《赫哲语口语教材》的编写者是饶河人,祖辈世居饶河,属于赫真方言区,两种方言的部分词汇表述有差异。二是教材和教辅资料的赫哲语标记方式不尽相同。赫哲语没有文字,通行的材料有的用汉字标记赫哲语发音,有的用国际音标或汉语拼音标音。不同的标记形式导致了材料的混乱。使用不同教材的学习者表示,赫哲语学习材料内部存在分歧,掌握赫哲语的人数有限,学习者因缺乏相关知识而无法求证,影响了学习效果。一位受访者强调:“不知道哪本书说的对,该按哪本书去学,有点混乱,后来索性就放弃了,不学了。”标记形式不同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是“走样”的传承,制约了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也降低了赫哲语传承的质量。 五、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建议 (一)国家进一步扶持赫哲族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赫哲族的生产生活和民族教育状况均有显著改善。民生问题事关人民基本生存和发展,物质保障充足是语言文化事业进步的基础。从顶层设计思考和建立保护赫哲语的长效机制,如推动当地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民族文化传承,进而保护赫哲语;加大对赫哲族语言保护的投入,有关部门应划拨专款用于赫哲语教学,补充足量的赫哲语教材和辅导资料,及时更新相关书籍和影像资料;奖励对语言文化传承有突出贡献的工作者,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在社区、学校设立赫哲族文化活动室,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等。 (二)加强赫哲族的语言文化环境建设 语言文化环境对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赫哲语学习和使用的机会,如举办民族歌曲比赛、讲赫哲族故事等活动,在校图书室、活动室等地设立相关书刊专栏,为提高学生的赫哲语能力创造条件。政府可在赫哲族聚居区的主要街道、广场设立民族文化宣传栏,开展多种形式的赫哲民俗活动,有助于民众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语言文化传承营造良好氛围。 (三)加强跨境民族的沟通与交流 中国赫哲族与俄罗斯那乃族的交流主要由官方组织和承办,如何深化交流同时拓宽沟通渠道,是未来两国政府和有关社会团体应当关注的重点。如:定期组织中俄非遗传承人互访,加深了解,交流传承经验,为两国的语言文化传承提供新思路。赫哲族与那乃族聚居区的政府教育部门应建立合作关系,为有意愿出国留学的两国学生提供交换留学机会。这种方式既有利于两国青年交流,又能提升民族教育质量。跨境赫哲族相互往来的增多,能够增进族群感情,也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对两国语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有积极推动作用。 (四)赫哲族精英、专家学者与民众加强合作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等相关科研机构的一些学者在赫哲族地区做过田野调查,获取的丰富语料可以为语言传承提供资料;从事赫哲语教学的学校教师、非遗文化传承人等民族精英可以与语言专家、学者通力合作,设计恰当的赫哲语标记形式,提升教材和教辅资料质量,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另外,还要广泛听取民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保护传承语言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关措施的效用。 注释 1.伊玛堪是赫哲族独特的说唱艺术,采用说唱结合的形式讲述长篇史诗。 2.嫁令阔是赫哲族民歌的总称,即小调、小曲的意思,包括了号子、儿歌、小调等多种体裁,篇幅短小,内容简单明了,曲调或明朗轻快或轻柔抒情,十分动人。 3.《希特莫日根》是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的代表性篇目,现阶段传习所学员使用的统一教材。 4.番话,赫哲人称本族语言为“番话”。 参考文献 [1]范俊军.中国的濒危语言保存和保护[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10):1-18. [2]《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发布会在北京举行[J].语言战略研究,2019,4(3):2. [3]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4]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EB/OL].(2012-04-01)[2019-09-26].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5]孙宏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排序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10. [6]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487. [7]安俊.赫哲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1-2. [8]何学娟.濒危状态的赫哲语[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20-123. [9] 尤志贤,傅万金.简明赫哲语汉语对照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民族研究所,1987:2. [10]何学娟.濒危的赫哲语[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60-64. [11]金莉娜.黑龙江省赫哲语的衰变过程及衰变原因[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2016,34(3):163-167. [12]李鼎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5:52-55. [13]尤秀珍,尤延生.赫哲—那乃同族兄弟交往纪实[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7:35-37. [14]金莉娜.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17:16. [15] 王远新.语言调查中的语言态度问题[C]∥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8:132-144. [16]王远新.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满语研究,1999(1):87-99+14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