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为何要说文人穷?文人是否真的穷?

http://www.newdu.com 2020-06-1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文人真的穷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很多大名鼎鼎的文人都是穷死的,比如:李白、杜甫、柳永、唐伯虎、徐渭……
    可以说在古代文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官,所谓“学而优则仕”。
    那么古代的那些文人们生活过的怎么样呢,是否真的是文人固穷呢?
    

    《论语.里仁》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滕文公下》也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也。
    君子仗义疏财,接济同乡可以说是一种作为,也是 一种追求。大多数文人认为节操的重要性要比财帛更动人心。
    所以有的时候穷,应该是自找的。
    但是还是那句话“学而优则仕”。只要考中秀才,就能领到属于自己的廪粮,还可以不出公差和免纳田粮,所以所谓的文人之穷,首节在于是否成官。
    否则类比现在想一想,我们出趟门的消费,路费,食宿等等,就十分昂贵,在古代,进京赶考都是以年算的,若是无财又不中,单这一趟就足够瞧了。
    所以这又衍生出来另一种风气。用杜甫举例:
    从开元十九年到开元二十九年年轻气盛的杜甫在首都长安过了十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生活。
    在当时,文人结交贵友也是一种出路,就好比现在有个富二代的朋友一般,是没有什么钱,可是放浪形骸却不需要自己花钱,当然,这样一方面需要有才,也得需要钻营才行。
    当然杜甫本身属于官二代不提,只是举例有此一说而已。
    

    若如此说来,其实大部分文人并不富裕,但是一旦有些才干,总还是会让生活变得不错的,但是事实也不一定如此。
    最重要的就是文人大多不善于理财。像是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徐渭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最后清贫而亡。
    总之文人不管混的如何,其实终归大部分算不得家境殷实,哪怕有,也多数放浪完了——除非做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