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程郁:何谓“靖康耻”——“靖康之难”性暴力对宋代社会性别观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20-06-22 爱思想 程郁 参加讨论

    
    
    摘    要:
    “靖康之难”使上层妇女特别是皇室妇女遭受性暴力,这是“靖康耻”中难以言说的重要部分。南宋以后不仅正史只字不载,稗官野史亦禁毁殆尽。尽管宋君臣把妇女作为交易的筹码,但父家长制仍希望妇女以死殉国,多发的性暴力导致贞节观的强化。南宋士大夫热衷于传播烈女传记,强化了对女孩的特别教育,其灌输从教育、史学、文学直到绘画,形成整个社会的集体意识,将贞节观推向极端。以后节妇烈女激增,可见“靖康之难”是宋代贞节观变化的关键节点。
    关键词:宋代; 靖康耻; 性暴力;
    相传岳飞所作《满江红》词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传唱至今。学界或疑为明人拟作,但“靖康耻”一类说法的确常挂在南宋人嘴边。南宋初张浚“以雪耻复仇为志”;绍兴初,金军南侵,侍御史魏矼训诫诸帅曰:“为诸公计,当思为国雪耻”;胡寅上疏为高宗拟诏曰:“金人逆天乱伦,朕义不共天,志思雪耻。”1
    所谓“靖康耻”“国耻”难道仅指徽宗、钦宗被俘及大片土地被占吗?所谓“逆天乱伦”是否还有别的意思?第一次东京解围之后,李纲上疏说:“又割三镇,质亲王,劫取金帛以亿万计,驱略士女、屠戮良民不可胜数,誓书之言所不忍闻,此诚宗社之羞,而陛下尝胆而思报者也。”2可见“驱略士女”与“质亲王”并列。东京城破之际,宋臣之言更直白:“太上出质,人子难忍;妃姬改嫁,臣民所耻。” 3对宋皇室及士大夫来说,靖康之耻不仅意味着国亡,还有家破之后的难言之痛,“靖康之难”的性暴力是宋代社会性别史中绕不过去的话题。
    笔者所见有关先行研究,何忠礼考证说明,为掩盖韦氏的受辱,宋廷将她的年龄增加了十岁。王曾瑜认为,韦氏被俘时48岁可信,再嫁则未必可靠,但假公主案却“颇有疑窦”。美国学者伊沛霞(Particia Ebrey)在《正史、传闻与想象:关于开封失陷前后徽宗朝宫廷妇女的资料》一文中述及徽宗后宫妇女被俘后的命运。张明华《“靖康之难”被掳北宋宫廷及宗室女性研究》对“靖康之难”中宫廷及宗室女俘的遭遇作全面描述;她的另一篇论文《战争、战俘、文化碰撞———金国宫廷生活方式及宫廷礼仪汉化趋势研究》则从女真贵族的汉化观察女俘北迁的文化影响。但作者认为朱皇后自杀是对“大多数女性苟且偷生的最大嘲讽”,又落入传统社会性别观的窠臼。4“靖康之难”中还有更广泛的女性人群遭受到性暴力,本文试图了解宋代社会对这些受害者的态度,并观察“靖康之难”对社会性别观嬗变的影响。
    一“靖康之难”使宋朝君臣集体蒙羞
    关于宋俘的遭遇罕见记载,一涉及金军的性暴力,更语焉不详,后人只能于纷繁史料中寻觅。“靖康之役,(金帅)斡离不初欲得一帝姬,萧庆语斡云:‘天家女非若民妇,必抗命自尽。’斡意沮。”5“靖康之难”之所以为国耻,不仅因为有大批上层女性蒙难,而且她们并没有杀身守节,这才最让士大夫郁闷。
    1.金军大寨为性暴力的第一现场
    靖康元年(1126)岁末东京城陷,金兵放出和谈之风,目标直指后妃与帝姬。十一月二十六日,金帅粘罕曰:皇帝“弗亲出城便须出质妻女,此外更无计议”。6
    大臣一开始就准备牺牲皇家妻女,“宋使邓珪尝称妃嫔帝姬之美。……因议和亲”。而皇帝总想用民女填金人欲壑。靖康二年(1127)正月初十,钦宗再次出城,经反复讨价还价,终于同意交出两名较疏远的宗女,大臣却恐吓皇帝:“福金帝姬是干戾人蔡京媳,理宜发遣,迟则和议不成。”7宋开始搜罗青楼女子或歌妓舞女,后公然抢掠良家女孩,“开封府尹徐秉哲自置钗衫冠插鲜衣,令膏沐粉黛,盛饰毕,满车送军中。父母夫妻抱持而哭,观者莫不嘘唏陨涕”。8第一批入寨者主要是平民女子,金人“选收处女三千,余汰入城”。如何分辨处女呢?退回的女性应已被性侵。
    正月二十二日,宋朝答应再献上十名赵氏女性及宫女、女乐等三千多人,并付巨额犒军金,“如不敷数,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9二十八日,第一位帝姬被金人霸占。史称“茂德帝姬”,小名福金,已嫁蔡京子蔡鞗,其被贡含有惩罚蔡家的意味。宋大臣扮演拉皮条角色:“议和诸臣诱姬至寨,误饮狂药,婉委顺从,斡遂肆欲无厌。”10二月初一日至三日,“虏索工匠各色人及三十六州守臣家属出城”。11众多士大夫女眷受害。
    国亡在即,宋君臣更疯狂地出卖女性。二月初五,宋臣许诺无论何人皆可献出,“遂指索帝姬三人、妃嫔御七人,吴幵等力请少主手押为信”。然而,二月初六,徽宗、钦宗二帝被废,初七“太上率妻(妾)、子妇、婿女、奴婢络绎而出,我兵监押轿车之中,抵瓮城,令内侍指认点验,后宫以下,骑卒背负疾驰”。 “二十二日,宋康王母韦氏至自斋宫,与妻邢氏同禁寿圣院。”12几乎全部皇室女性及众多高官女眷被掳入金营。
    二月初十,王妃、帝姬九人被分给金将领,“独一妇不从,二太子(斡离不)曰:‘汝是千锭金买来,敢不从!’妇曰:‘谁所卖?谁得金?’曰:‘汝家太上有手敕,皇帝有手约,准犒军金。’妇曰:‘谁须犒军,谁令抵准,我身岂能受辱?’”“随侍小奄屡唤娘娘自重。妇不自主,小奄遂自刎。” 13所谓“娘娘自重”,实催她自杀。
    十六日,“帅府令妇女已从大金将士,即改大金梳装,元有孕者,听医官下胎”。14此举一为确保后代血统的纯正;二为收这些女人为性奴。十八日,斡离不宴请诸将,强迫宋二帝二后出席,二后被迫与金将男女杂坐。妃姬二十人出侑酒,徽宗六女富金已嫁田丕,当场被金将设野马看中。“太上曰:‘富金已有家,中国重廉耻,不似贵国之无忌。’国相怒曰:‘昨奉朝旨分俘,汝何能抗?’令堂上客各挈二人。”15这时说“重廉耻”实令人叹息。
    女性“入寨后丧逸二千人”,即妇女不堪群狼蹂躏,或被金将士杀害。“(二月)二十四日,仪福帝姬病”;三月“二十四日,帅府归香云帝姬、金儿帝姬、仙郎帝姬三丧”。16仪福小名圆珠,17岁;香云、金儿和仙郎即仁福、贤福和保福三帝姬,皆16岁。又信王妃等人殁于另一金军大营青城寨。
    的确有女子反抗的记录。靖康二年二月初七,王妃、帝姬入寨时,看到三女被“刺以铁竿,肆帐前,流血三日”未咽气,三女应为平民女性。“太子指以为鉴,人人乞命,命福金帝姬抚慰之,令施膏沐,易后宫舞衣入帐侍宴。”当夜,“令宫嫔等易露台歌女衣装,杂坐侑酒,郑、徐、吕三妇抗命,斩以徇。入幕后,一女以箭镞贯喉死”。被杀三妇及自杀一女不是皇亲国戚。17钦宗宫人“曹妙婉、卜女孟、席进士、程巧、俞玩月、黄勤殁于水。卫猫儿自刎”。
    又“郓王姬王氏至刘家寺,王氏自尽,年十六”。 18查《开封府状》,钦宗宫七位皆为低级宫女;而王氏未列名,应是地位较低的妾室。
    2.北征途中后妃皆难以幸免
    三月二十八日,两宫分批北迁,行军分作多路,许多女俘并不能与丈夫同行,宿营时似乎也是分男女关押的。至燕山,“太上、郑后以下九百余人馆延寿寺,供张甚厚。帝姬等馆帅府”。19两位皇后受到严密监视:“惟皇太后、懿节皇后别有馆伴二人,早暮必来瞻见圣容,如未见,须候见乃退。”20
    沿途设宴往往令后妃单独出席:如“(四月)二十四日,斡酋设席,宴太上、诸王毕,又设席宴郑后、妃嫔”;到上京,“大王来邀后妃等至家宴会”。21五月十七日到代州,金贵族开宴“内人被逼侑酒歌唱”。22所谓宴请即令妇女陪酒。金军还利用各种机会玩弄妇女。“(五月)初二日,王令驻尖一日,共浴温泉。”23
    钦宗朱后时年27岁,由传世皇后像看最为靓丽,命运也最悲惨。女性在野地排泄,更容易被强奸。“尝路行之次,朱后下畦间旋溺,骨碌都从之,乃执后臂曰:‘能从我否?’朱后因泣下,战不能言,遂亦发疾,不能乘骑,骨碌都乃掖后同载马上行。”当夜,朱后腹痛,骨碌都以手抚其腹,“其无礼若此。至天明,言于少帝曰:‘为我说与你妻善事我,我即保汝为相报也。’”后金将泽利杀骨碌都。他仍十分淫邪,切肉时视朱后笑曰“这一块最好”,曾“怒曰:‘汝四人性命在吾掌握中,安得如是不敬我?’以所执鞭欲击之,后不胜涕泣,乃持杯作歌”,朱后投井,被左右救止。24从上下文看,朱后不可能逃过性暴。
    其他女俘更身陷狼群。四月初七“馆伴阿林葛思美盗后宫曹氏”。次日女俘“避雨虏兵帐中者,多嬲毙”。 25 “嬲”指多男纠缠一女,这些女俘应遭轮奸而亡。有皇孙女同行,“泽利醉淫其女,丑恶之声二帝共闻,不敢开目。遇有余食,与女子分食,谓朱后曰:‘你不如他。’”26
    高宗妻邢氏时年22岁,妾田郡君仅19岁,姜郡君17岁。四月“初五日,次汤阴。邢妃以盖天相逼,欲自尽”。27柔福帝姬小名嬛嬛,又称多富,年仅17岁,因非常漂亮,一出城便引发群狼争抢,金“二帅怒,斩野利于南熏门”。28三月二十九日“以坠马损胎,不能骑行”。同时流产的妃姬皆已婚,而嬛嬛未婚,所堕胎应为性侵后果。途中金将完颜赛里“见国禄与嬛嬛帝姬同马”,“杀国禄,弃尸于河,欲挈嬛嬛去”。29
    金《宋俘记》载,宋俘共14 000余人,“北行之际,分道分期,逮至燕、云,男十存四,妇十存七”。30则途中女俘死亡多达3 000人上下,减员非常惊人,除缺衣少食之外,性侵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徽宗“入国后又生六子八女。……别有子女五人,俱六年春生,非昏德胤”。31可见妃嫔所生皆不是赵家龙种。
    3.公开展示的耻辱
    甫入金境,女俘便被有意展示。“五月初一日,真定万户宴斡酋,帝姬、王夫人等坐骑以从。番人聚观如潮涌。”32“及是,大王眷属下逮戚族男女咸集如睹异宝,且与后妃等行抱见礼申敬,汉妇不习,惶窘万状。”33所谓“抱见礼”即公开猥亵。
    献俘更是一场全民狂欢,伴随展示女俘身体、集体猥亵等。今藏于美国哈佛大学沙可乐美术博物馆的商周玉女立像,双手被捆于胸前,赤身裸体。34金灭辽时,“太宗见(辽后妃)锦绣繁华,怒令撕去,至以赤体献庙。”35
    宋笔记详载献俘时惨状:金天会六年(1128)八月二十四日,“黎明,虏兵数千汹汹入,逼至庙,肉袒于庙门外,二帝、二后但去袍服,余均袒裼,披羊裘及腰,絷毡条于手。……出妇女千人赐禁近,犹肉袒。韦、邢二后以下三百人留洗衣院。朱后归第自缢,苏,仍投水薨”。《燕人麈》亦谓除二帝二后外,宋俘不论男女“均露上体,披羊裘”。36则从王妃至宫婢皆玉体横陈,被展示于众目睽睽之下。朱后一路忍辱负重,这时却两次自杀,可知了无生意。两年后,金主下诏曰:朱氏“众醉独醒,不屈其节。永垂轸恤,宜予嘉名,可封为靖康郡贞节夫人”。37“贞节”二字赐朱氏,真是非常悲哀。
    诸帝姬、后妃或被充作金将妾室。38如富金途中即为设也马纳入怀中;珠珠(惠福帝姬)则沦为宝山大王(斜保)之妾。39六位帝姬被收入金宫,后为金主生下男儿。40徽宗长女嘉德帝姬小名玉盘,先被金宋国王蒲芦虎即宗盘收为妾;宁福帝姬小名串珠,被金兖国王额鲁宽即宗隽收为妾。绍兴十年(1140),因金上层发生内哄,二人被收入宫。41
    金军必取宋君臣的妻女,除她们更漂亮之外,其实也有政治目的,这使占领者更具胜利感,且让失败者集体蒙羞,以灭绝其自尊。
    二“靖康之难”为贞节观趋严之关键节点
        
    
    
    1.唯一使受害者内疚的性暴力
    《开封府状》载有上层女俘详单,帝姬与王女、皇妃嫔与王妃嫔共309人。此外还有近支宗姬195人,“元祐六年诏,娶宗室女得官者止朝请大夫、皇城使”,42则近支宗姬亦大多嫁入士大夫家,其他被俘的贵戚、士绅妇女更无法统计,中上层女俘应有二三千人,占女俘总数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左右。
    《开封府状》详载309名重要女俘的年龄,40岁以上者仅5位,未见50岁以上的长公主及妃嫔。12岁以下的皇女及皇孙女49名,最小的仅1岁,她们可能随母被掳。14—39岁的女性多达252人。与此相应,被掳的士大夫女眷亦应相当年轻。
    达燕山后,“妇女多卖娼寮”,到献俘礼前,宋“宫亲贵戚已发通塞州,编管家奴、军妓”,绍兴元年(1131),金主征取当初留在燕山等地为婢为妓的宋宫室妇女,“凡得二十四岁以下妇女一百十四人入宫”。金天会时掠至的宋男妇不下二十万,男子不及五年十不存一。“妇女分入大家,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邻居铁工以八金买倡妇,实为亲王女孙、相国侄妇、进士夫人,甫出乐户,即登鬼录。余都相若。”43可见,被羞辱的不止皇室,而是宋朝全体士大夫。
    遭到性暴力的女性,还远不止上述女俘。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斡离不掠妇女七十余人出城,左言妻亦被掠,翌日,以金赎还”。44所谓“左言妻”为士绅妇女,虽赎还,已不保其“贞节”。 十二月十九日,金将在天津桥驻扎,“壮者为之剥脱而杀之,妇女美丽者留之”。二十一日,金人入城逐坊巷集民间女子出城,“其女子往往为金人淫污,留而不遣出城,亦不令归家”。45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金千户陆笃诜杀其兄,“宗姬、宗妇十七人在所掠中,遂归寨”。46 撤军前夕,金二帅“左右姬侍各数百,秀曼光丽,紫帻青袍,金束带为饰,他将亦不下十人”。47
    女俘的数量应以下层女性居多,广义的“靖康之难”从北宋末延续到南宋初,使更多的妇女惨遭性暴力的荼毒。东京第一次被围,谏议大夫杨时谓:“臣闻金人之去欲未厌,成安一县驱掠女子二千余人。”48建炎二年(1128)“(二月)四日,贼至瓜州,贵贱未渡江者十有五六,贼既紧迫,奔迸溺水死者不知其几何也。妇女被驱虏,愿死不去,有虏而去者,又不知其几何也”。49建炎三年十一月,建康(今南京)知府以城降,金人取城中女,明年五月丙午再入城,“凡驱而与俱者十之五,逃而免者十之一,死于锋镝敲榜者盖十之四”。50被驱者主要是年轻女性。
    在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主导下,受到性暴力的女性会遭到整个社会的鄙视,本国女性为敌国军人奸污,会被社会认为是最可耻的,可以说,性侵是唯一令受害者内疚的暴力。北征时于真定金军大宴中,“朱妃作歌云:‘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居草莽兮,青衫泪湿。屈身辱志兮,恨难雪,归泉下兮,愁绝。’朱慎妃和歌云:‘幼当贵兮绮罗裳,长入宫兮侍当阳。今委顿兮异乡,命不辰兮志不强。’”51“屈身辱志”及“志不强”道出她们心中的痛苦。
    南宋以后所鼓吹的贞节观更趋于严苛。建炎三年春,乱兵掠临淮县,王宣妻曹氏曰“‘我闻妇人死不出闺房。’贼至,宣避之,曹坚卧不起,众贼劫持之,大骂不屈,为所害”。又绍兴九年(1139),涂端友妻陈氏为盗所执,数日后族党出资赎归,陈曰:“‘吾闻贞女不出闺阁,今吾被驱至此,何面目登涂氏堂?’复骂贼不绝,竟死之。”52可见,社会舆论认为,被俘妇女已无贞节可言。
    陈亮所撰《二列女传》更耐人寻味:永康大姓女杜氏,生而端丽。宣和二年(1120)冬,当地悍匪乘乱逼杜家交出其女,其家“言于女,女曰:‘无恐,以一女易一家,曷为不可?待我浴而出。’”杜氏浴后整冠悬梁自尽。这个故事令人想起靖康之难的交易。次年,官军捕贼,又乘势抄掠,永康富民陈氏二女并为执,长女为杀,“次女竟污焉。后有谂之曰:‘若独不能为姊所为乎?’次女惨然,连言曰:‘难!难!’”53可见,被强暴的妇女劫后亦无生理。
    《宋史·列女传》记载38位妇女的事迹,其中10位死于“靖康之难”,9位死于南宋末,还有8位妇女死于北南宋中期的兵变贼乱。清编《古今图书集成》,《闺烈部》记宋122名烈女,主要依据地方志补入。其中74人死于战乱,81人因性暴力而死。按时间计,北宋烈女24名,死于“靖康之难”者25名,则“靖康之难”的烈女人数已超过北宋总和,余73名皆死于“靖康之难”后的南宋,其中有29名死于宋末与蒙古人的战争。由此可见,“靖康之难”是贞妇烈女激增的关键节点,战乱中的性暴力是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因素。
    2.战乱中女性所遭性暴力的书写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帝位,后庙号高宗。当南宋岌岌可危时,“粘罕编造秽书,诬蔑韦后、邢后、柔福帝姬诸人”。54金人大肆宣扬高宗妻母被辱,宋人虽矢口否认,而对照笔记,金人所言却是不可否认的。这段历史实在可耻,因此“高宗朝搜禁私家记述”。直至咸淳三年(1267),耐庵才看到隆兴二年(1164)确庵所编《同愤录》,他又增入《宣和奉使录》和《瓮中人语》,定名为《靖康稗史》。55有关女俘的遭遇几乎全出自此书。可见,这段痛史让皇家及士大夫痛入骨髓,所以才会让这段历史沉没。
    元末所编的《宋史》主要据宋国史编成,细读《后妃传》与《公主传》,可见史官煞费苦心回避。史载:徽宗“三十四帝姬,早亡者十四人,余皆北迁”。56查《开封府状》,共俘公主、帝姬22人,57北迁时只剩19人,对仁福、贤福、宝福三位帝姬惨死于金寨事,国史只字不提。钦宗朱后条下有“后既北迁,不知崩闻”八字,其自杀及被赐“贞节”等事也无记载。58
    诸公主屈为人妾的事实更为正史省略,仅提及荣德帝姬和柔福帝姬的改嫁,这主要与假公主案相关。南宋时有人冒名荣德帝姬,当即被识破杖死,故传谓“荣德帝姬至燕京,驸马曹晟卒,改适习古国王”。59所谓驸马死后改嫁亦不过是避讳之笔。南宋建炎三年(1129)末,一女自称柔福帝姬逃到南方,“朝廷差宣政使冯益并宗妇吴心儿往绍兴府识认,遂收入内,加为福国长公主,降驸马都尉髙世荣”。60绍兴十二年(1142)八月,宋金和议成,高宗母韦氏回到南方,母子刚见面,韦氏“持髙宗袂泣未已,遽曰:‘哥被番人笑说,错买了颜子帝姬,柔福死已久,生与吾共卧起,吾视其殓,且置骨。’上以太母之命,置姬于理,狱具,诛之东市”。61这便是著名的假公主案。
    此案的确可疑。一验明正身时是相当审慎的。帝姬被掳时已17岁,高宗本应认识,宦者冯益又尝在其生母王贵妃阁,“帝遣之验视”。62事后验视的宗亲及宦者皆被流放。63二有关冒名者的来历言人人殊:有说为巫;64有说是开封尼李静善。65三许多巧合更令人生疑。徽宗帝后及高宗妻皆尸骨无存,唯独柔福得“全骨以归”。66
    笔记又曰:“或谓太后与柔福俱处北方,恐其讦己之故,文之以伪,上奉母命,则固不得与之辩也。”67那么,韦氏怕什么呢?或传说韦氏曾为金人之妾,68宋《呻吟语》反驳曰:“韦后北狩年近五十,再嫁虏酋,宁有此理?虏酋舍少年帝姬,取五旬老妇,亦宁出此。”69《开封府状》明载她北迁时年仅38岁,而南宋人加了十岁,对此,何忠礼辩之甚明,此处不再重复。其实,太后改嫁尚可,高宗母、妻妾皆沦为官伎才是奇耻大辱!献俘后金主令“宋妃韦氏、郓王妃朱凤英、康王妃邢秉懿、美[姜]醉媚、帝姬赵嬛嬛”等被送至浣衣院。70浣衣院实为官办妓院,《燕人麈》更明载:“赵□母韦氏、妻邢氏没为官婢。”71高宗正率诸将顽强抵抗,将高宗女眷打入浣衣院,带有羞辱性质。归南宋当天,韦氏送走儿子,“复坐, 凝然不语, 虽解衣登榻,交足而坐, 三四鼓而后就枕”。72不管柔福是否为假,韦太后心中必有惶恐与内疚。
    
    图1 《搜山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53.3厘米×533厘米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宋画全集》1卷6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9、52—53页。
    图1《搜山图》局部最初标为元人作品,现定为南宋画。画面描绘一群凶神恶煞正在满山追杀妖怪,妖怪大多被绘成女性,她们身着襦裙披帛头梳高髻,作宋贵妇人装扮,扬之水以出土文物考证,妇人发髻上所插钿式簪与有背镶珠梳都是宋女常用头饰。73而追捕屠杀者却穿着辽金的异族服饰,如左图掣鹰者的软巾系法与髠发者,可与辽墓壁画的《出猎图》相对照。74其故事内容一说是灌口二郎神收妖,一说是影射后蜀花蕊夫人被俘。75然而,妇女或被绑缚驱赶、或被虐杀伤害的画面极似性暴现场,即使作品不是“靖康之变”的忠实写照,也更像是汉族妇女遭性暴力的折射反映。
    《宋史·列女传》记载的烈女只是冰山一角,但寥寥几笔仍能看出实况与写作者的心态。
    首先,试考察战争中被害女子死亡的原因,绝大部分都宣称是抵抗性暴力而死。烈女书写常见女人救公婆、丈夫和父兄,但无论如何,仍必须以死保贞。王袤夫妻被金人俘获,妻赵氏救夫被杀;荣氏救姑被贼执,“荣厉声诟骂,遂遇害”,丁国兵妻求盗释夫后自杀;绍兴初詹氏女以身赎家人命,待父兄走远跃水死。76可见,作者认为女人应以色诱敌,救亲后又必须及时以死保清白。这每每使人想起靖康之难的女俘。
    其次,试考察对妇女的加害者。令人意外的是,在战乱中妇女往往遭到本族男性的性暴力。《古今图书集成·闺烈部》所记战乱中死的74名宋烈女,遭金人或蒙古人性暴力的分别为6起与26起;《宋史·列女传》中死于“靖康之难”的10名妇女,倒有8例是被宋兵匪强暴杀害的。77本族乱兵盗贼对女性同样残暴,要求女性为国殉节,便显得尤其虚伪。
    再次,试看烈女的出身。统计下来,烈女的出身主要还是平民,如上所述,遇难时上层女性未必更勇于誓死守贞。但史家在记载官宦之家女子时,表现出鲜明的士大夫荣誉观。如记师氏,不惜笔墨记其父师骥“政和二年省试第一。宣和中,为右正言十余日,凡七八疏,论权幸及廉访使者之害而去”。乱民“许以不死,师骂曰:‘我中朝言官女,岂可受贼辱!吾夫已死,宜速杀我。’贼知不可屈,遂害之”。又死于贼张遇的荣氏,史官特别说明她自幼读《论语》《孝经》,故终能舍生取义。78强调其出身,应为激励士大夫家族的妇女。
    最后,细阅烈女记载的书写方式。其间常见“辱”与“死”二字,几乎每个故事都有大骂激怒敌方的内容,或临死前有正义凛然的斥责,这与笔记所载的真实情形适成鲜明对照。史家强调的是:好女人应在被性侵之前自杀或被杀。这些故事喜欢渲染女性死时的惨烈,如项氏“断指而死”;79贡士欧阳希文妻廖氏被“断其耳与臂”;80还有许多被斩首、被充作军粮等血淋淋的记载,并强调惨烈牺牲都是女性自愿选择的。烈女书写又笼罩一层神异的色彩。如林老女遇害“越三日面如生”;王氏二妇为金人俘投江死,“尸皆浮出不坏”;又某民妇誓死不受污遇害,“尸所枕藉处,迹宛然不灭。每雨则干,晴则湿,或削去即复见,覆以他土,其迹愈明”, 81作者想说明烈女虽死犹生。
    三士大夫提倡节烈观之影响
    贞节观走向严苛,与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成正比关系。
    
    
     北宋时理学家便十分注重女德教育。司马光力主女子读《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诫》之类,“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诗、执俗乐,殊非所宜也”。82张载女儿出嫁前,他亲为女儿撰《女戒》注释,83后为许多启蒙教材收入,如刘清之编《戒子通录》及元胡炳文编《纯正蒙求》。南宋以后理学家更关心女学用书,朱熹曰:“如曹大家《女戒》、《温公家范》亦好。”84曾亲手校刊女教书籍,印成后四处赠人:“以广其传,亦深有补于世教。”他还曾打算重编女教教材。85吕祖谦在信中说:“《弟子职》《女戒》《温公居家仪》甚有补于世教,往在严陵刊《阃范》,亦是此意。” 86
    反对女子学诗学艺的意见在南宋似得到更多的认可。真德秀《西山读书记》记曰:程颐母侯氏“好文而不为辞章,见世之妇女以文章笔札传于人者,则深以为非。安定胡先生曰:‘郑卫之音导淫,以教女子,非所宜也。’”87陆游曰:孙氏“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88相形之下,李清照被攻击集中于传说中的改嫁。《直斋书录解题》评曰:“元祐名士格非文叔之女,嫁东武赵明诚德甫,晚岁颇失节。”89《郡斋读书志》亦曰:“李氏格非之女,先嫁赵诚之,有才藻名。其舅正夫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曰‘炙手可热心可寒’。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90
    “靖康之难”带来对妇女的性暴力,而妇女的守贞问题却得到广泛的关注。
    北宋末为赵氏朝廷殉死的士大夫并不多。南宋初,“有言用兵以来仗节死义者甚少,朝廷所以风励之有未至也,望明诏礼官,凡临难不屈死节昭著者,特赐之谥,使得垂名不朽,亦风励节义之一端也”。91对妇女贞节的提倡原有激励士大夫的目的。南康军有贤女浦,传说北宋女子刘氏誓不再嫁自沉江浦。汪革赋诗云:“女子能留身后名,包羞忍耻漫公卿。可怜呜咽滩头水,浑似曹娥江上声。”92吕本中诗曰:“欲上贞女峡,江险未敢行。岂是畏江险,愧此贞女名。时经丧乱后,世不闻坚贞。烈士久丧节,丈夫多败盟。宁闻闺房秀,感义不偷生。穷荒礼法在,尚此留佳声。”93陈亮亦在烈女传后叹曰:“呜呼!学士大夫遭难不屈者,万或一见焉,而谓女子能之乎!方杜氏之不屈以死,犹未足难也,独其雍容处死而不乱,无异乎子路之结缨,是其难也,不可及已!”94然而效果十分可疑,元陶宗仪曰:“噫!使宋之公卿将相贞守一节若此数妇者,则岂有卖降覆国之祸哉!”95
    文献称北宋对贞烈妇女的旌表并不经常:自乾兴至治平五十年间义烈妇女仅十数人载于史,许多烈女“有司不以闻,史几失之,则其它湮没而不传者盖有之矣”。96而南宋实行三年一次的旌表,马廷鸾曰:“应义夫节妇、孝子顺孙事状显著者,具明闻奏,加之旌擢,恩施甚厚,三岁一下,如寒暑之不移。”97地方志载:宋观察使刘虎死,其妻王氏及子媳、孙媳两郝氏守节,三世节妇得到历朝的旌表。98可见地方上已形成相应的制度。
    南宋有关妇女杀身守贞的说教更是连篇累牍。如汪应辰记钱受之妻吕氏的故事:靖康间其家南逃,遇溃兵吕氏投水,“贼相顾骇愕,因解去,旁舟亦赖以全。相与感夫人之义,毕力图救,竟以得活”。99作者将偶然得救归结为守贞的善报,意在令“懦者立志”。又王之望作《桂女传》云:襄阳大乱,李桂父为乱民俘获,桂出求释父,贼“遂杀桂,而卒免其父”。100作者宣称:女本应舍身救父,但“不可以辱于贼”却是女性本分。
    北宋时的烈女在南宋更得到大力提倡。鄂州江夏民妇张氏,为拒恶少强暴被割喉而死,当时“诏封旌德县君,表坟曰‘列女之墓’,赐酒帛,令郡县致奠”。101一百多年后,其墓没于荒草之中,罗愿为知州,复为其立祠设祭,祭文教育男子节欲,却强调女性应宁死不从:“用心如日月,厉操如霜雪,信如寒暑之不迁,坚如金石之不化,故以匹妇之微而齿于封君之赏。”102
    南宋士大夫亦积极表彰守节寡妇。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朱熹知南康军,推崇“嫠妇陈氏,守节不嫁,遂蒙太宗皇帝赐以宸翰,宠以官资,旌表门闾,蠲除徭役。此足见其风俗之美,非他郡之所及”。103张九成的续弦马氏先适义乌吴氏,丈夫死后改嫁九成,九成记录马氏旧姑龚氏守节抚孤事,为其撰墓志铭,令马氏十分惭愧。104
    宋史界一度有不少学者认为宋代妇女再婚十分普遍,理学家提倡的贞节至南宋中晚期也未改变社会风气。105但一个时代的婚姻还是要看整体状况。台湾学者柳立言指出,宋士大夫妻女之再嫁不超过十例,其余五十个例子也真假参半,而有更多的史料说明名门妇女多守节。106如王安石“择婿嫁媳”之事,便带有明显的攻击王氏口吻,而那条史料本身正说明再嫁的女子名声不好。107
    此外,还应该看一个时代的总体走向,即南宋是否比北宋更重贞节。“靖康之难”前,有关妇女贞节的说教已开始升温。程颐力主士大夫不能娶孀妇为妻:“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同时论道:“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108南宋高宗时谢泌妻侯氏年轻守寡,曰“宁贫以养其子,虽饿死亦命也”。109元大德十年(1306)溧阳士人外出不返,有人逼其妻私通,“妇答曰:‘饿死与病死等耳,我宁饿死,不忍以非礼辱吾身。’”终守节饿死。110可见程颐名言的影响。
    南宋以后出现更多的新婚或未婚妇女守贞现象。第一类是刚入门即为夫守节。如司马光后人司马梦求“母程,归及门,夫死,誓不他适。旌其门曰‘节妇’。梦求其族子,取以为后。”111。第二类是许嫁守贞,如於潜县刘氏许嫁同里进士凌大渊,已请期而凌卒,刘氏守贞,立夫兄子为继子,“宝祐间,县令吕沆闻而嘉之,为表其居曰‘烈女坊’”。112 第三类为未婚养子的贞女。如承节郎余祐之“生三年并失父母,(养母)顾氏自誓不嫁,鞠育祐之,乡父老上其节行于朝,未及封而死”。113
    宋末元初是又一个烈女频出的时期。绍定三年(1230),元军屠兴元,利州路提举常平司干办公事刘当可母王氏“大骂投江而死,其妇杜氏及婢仆五人咸及于难”。114德祐二年(1276)元兵围潭州,知州李芾“阖门死,郡人知衡州尹谷亦举家自焚”。115忠臣举火之际,当然不会征询女人的意见,女眷往往属于“被自杀”。元陶宗仪曾以专章记载南宋末妇女自杀殉节的故事,如蒙古兵攻入杭,“故宋宫人安定夫人陈氏、安康夫人朱氏与二小姬,沐浴整衣焚香自缢死。朱夫人遗四言一篇于衣中云:‘既不辱国,幸免辱身,世食宋禄,羞为北臣。妾辈之死,守于一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丙子五月吉日泣血书。’明日奏闻,上命断其首悬全后寓所。”又台州临海民妇王氏为抵抗蒙古兵的性暴力,跳崖前啮指作血诗于石上,据称八九十年后血字尚见。又岳州城破时韩氏被俘赴水死,练裙中题有长诗,“此诗士大夫多称道之”。又岳州徐君宝妻某氏被虏来杭投水死,题《满庭芳》词一阕于壁上。116从宋至元,士大夫热心传播这些故事,为她们树碑立祠。
    宋祥兴二年(1279)二月,南宋小朝廷退至崖山,陆秀夫负帝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117十余万人中应有不少是下层宫人。集体自杀的行为在北宋亡国时罕见,我们又一次看到北南宋的不同。
    董家遵曾据《古今图书集成》统计,上古至唐末烈女为90人,宋激增至122人,辽5人,金28人,元至383人,明8 688人,清为2 841人。“自周秦至五代约有2 000余年的历史,宋代一代则只300余年的时间,以300年比2 000余年,其节妇人数反多至一倍,可知宋代贞操观念的突飞猛进。烈女的人数之演进的动向和节妇情形几乎一样。”118可见,在贞节观的发展过程中,宋代是一个关键节点。
    笔者不想也不能谴责“靖康之难”中女性受难者的选择,而仅仅想揭示出“靖康耻”中难言的部分。统治者自毁江山社稷,一旦兵临城下,却只会用女色和财物换取苟延残喘,又有什么权力要求妇女为他们殉节?何况两宋战乱频仍,妇女不但受到外族士兵的性侵,而且更容易受到本朝溃兵和乱民的侮辱,加害者如此众多,以致难以防备。一场“靖康之难”,并没有提高士大夫忠君报国的境界,而为父、夫献身的观念却被女性广泛接受,使贞节观从此强化,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忠”“孝”“义”与“节”相矛盾时,对一个女人来说,“节”仍是高于一切的,于是,值得牺牲的便只有妇女的生命了。由历史教训可见,鼓励女性以死抗拒性侵的说教,是非常怯懦与卑鄙的。
    注释
    1《宋史》卷371《汤思退传》,卷376《魏矼传》,卷435《胡寅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531、11632、12917页。
    2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30“靖康元年五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第328册,第841页。
    3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南征录汇》,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第60页。
    4何忠礼:《环绕宋高宗生母韦氏年龄的若干问题》,《文史》第39期,1994年;王曾瑜:《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第二编中《宋高宗生母韦氏》一节,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伊沛霞(Particia Ebrey)《正史、传闻与想像:关于开封失陷前后徽宗朝宫廷妇女的资料》,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96页;张明华:《“靖康之难”被掳北宋宫廷及宗室女性研究》,《史学月刊》2004年第5期;张明华:《战争、战俘、文化碰撞———金国宫廷生活方式及宫廷礼仪汉化趋势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等。
    5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大象出版社2008年标点本,第4编第8册,第26—27页。
    6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南征录汇》,第58—59页。
    7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南征录汇》,第58—60页。
    8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77,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第584页。
    9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南征录汇》,第61—63页。
    10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26页。
    11韦承:《瓮中人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57页。
    12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南征录汇》,第63—68页。
    13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南征录汇》,第73—74页。
    14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南征录汇》,第66页。
    15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南征录汇》,第67页。
    16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南征录汇》,第68—71页。
    17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南征录汇》,第65页。
    18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南征录汇》,第70页。
    19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22、28页。
    20曹勋:《北狩见闻录》,《全宋笔记》,大象出版社2008年标点本,第3编第10册,第189页。
    21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青宫译语》,第77页。
    22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25页。
    23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青宫译语》,第78页。
    24辛弃疾:《南烬纪闻录》,《全宋笔记》,第4编第4册,第30—33页。
    25佚名:《呻吟语》,
        
    
    
    《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22页。
    26辛弃疾:《南烬纪闻录》,《全宋笔记》,第4编第4册,第35—36页。
    27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青宫译语》,第75页。
    28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南征录汇》,第69页。又辛弃疾:《南烬纪闻录》,《全宋笔记》,第4编第4册,第20页。
    29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青宫译语》,第75~76页。
    30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开封府状》、《宋俘记》,第55、115页。
    31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宋俘记》,第118—121页。
    32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24页。
    33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青宫译语》,第77页。
    34张维慎:《面缚:古代投降仪式解读》,《中州学刊》2004年第2期。
    35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37页。
    36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28—29页。
    37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34页。
    38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宋俘记》,第123—124页。
    39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青宫译语》,第79页;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25页。
    40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33、35、36页。
    41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40、42—43页。
    42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17“治平二年十一月壬午”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28册,第436页。
    43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24、37页。
    44韦承:《瓮中人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55页。
    45辛弃疾:《南烬纪闻录》,《全宋笔记》,第4编第4册,第20页。
    46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南征录汇》,第72页。
    47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83,第623页。
    48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30“靖康元年二月丙午”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28册,第829页。
    49佚名:《建炎维扬遗录》,《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79页。
    50叶梦得:《建康集》卷4《建康掩骼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9册,第614页。
    51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青宫译语》,第76—77页。
    52《宋史》卷460《列女传》,第13480、13482、13487页。
    53《陈亮集》卷13《二列女传》,中华书局1974年标点本,第160页。
    54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32页。
    55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序”,第1页。
    56《宋史》卷248《公主传》,第8787页。
    57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开封府状》,第37—39页。
    58《宋史》卷243《后妃传》,第8645页。
    59《宋史》卷248《公主传》,第8788页。
    60熊克:《中兴小纪》卷30“绍兴十二年九月戊戌”条,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影印本,第778页。
    61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柔福帝姬》,《全宋笔记》,大象出版社2013年标点本,第6编第9册,第299页。
    62《宋史》卷469《冯益传》,第13670页。
    63熊克:《中兴小纪》卷30“绍兴十二年九月戊戌”条,第779页。
    64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5《柔福帝姬》,中华书局1983年标点本,第206页。
    65《宋史》卷248《公主传》,第8788页。
    66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45页。
    67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柔福帝姬》,《全宋笔记》,第6编第9册,第299页。
    68辛弃疾:《南烬纪闻录》,第44—45页。
    69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32页。
    70耐庵辑《靖康稗史七种·青宫译语》,第79页
    71佚名:《呻吟语》,《全宋笔记》,第4编第8册,第30、28、39页。
    72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绍兴十二年八月壬午”条,《丛书集成》,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3869册,第4595页。
    73扬之水:《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第1卷《宋元金银首饰》,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51、115页。
    74见中国墓室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墓室壁画全集·宋辽金元》,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7页图39。
    75黄苗子:《记〈搜山图〉》,《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第3期;金维诺:《〈搜山图〉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第3期。
    76《宋史》卷460《列女传》,第13487、13482、13490页。
    77《宋史》卷460《列女传》,第13481页。
    78《宋史》卷460《列女传》,第13484、13481页。
    79《宋会要辑稿》礼六一之七,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第2册,第1690页。
    80《宋史》卷460《列女传》,第13485页。
    81《宋史》卷460《列女传》,第13491、13490、13481、13482、13492页。
    82司马光:《司马氏书仪》卷4,《丛书集成》,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1039册,第45页。
    83《女戒》,章锡琛点校《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标点本,第354页。
    84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7,中华书局1986年标点本,第127页。
    85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25《与建宁傅守札子》、卷33《答吕伯恭》、卷35《与刘子澄》,《別集》卷3《刘子澄》,《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标点本,第21、25册,第1121、1174、1553页、4891页。
    86吕祖谦:《东莱别集》卷8《尺牍二》,《吕祖谦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标点本,第1册,第419页。
    87真德秀:《西山读书记》卷21《女子》,《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5册,第646页。
    88陆游:《渭南文集》卷35《夫人孙氏墓志铭》,钱仲联、马亚中主编《陆游全集校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标点本,第10册,第355页。
    89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漱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标点本,第621页。
    90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4下《李易安集》,《四部丛刊》,上海书店1989年影印本。
    91杨时:《龟山集》卷35《忠毅向公墓志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5册,第432页。
    92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1《贤女浦》,《全宋笔记》,大象出版社2012年标点本,第5编第4册,第40页。
    93吕本中:《东莱诗集》卷12《贞女峡》,《四部丛刊》。
    94陈亮:《陈亮集》卷13《二列女传》,第160页。
    95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3《贞烈》,《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2004年影印本,第40页。
    96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17“治平二年三月”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28册,第432页。
    97马廷鸾:《碧梧玩芳集》卷16《书张母陈氏礼部符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87册,第112页。
    98张铉:《至正金陵新志》卷13下之下《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本,第6册,第5882页。
    99汪应辰:《文定集》卷23《枢密院计议钱君嫔夫人吕氏墓志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8册,第814—815页。
    100王之望:《汉滨集》卷15《桂女传》,《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9册,第868页。
    101《宋史》卷460《列女传》,第13478页。
    102罗愿:《罗鄂州小集》卷4《鄂州张烈女祠堂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42册,第496页。
    103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9《知南康榜文》,《朱子全书》,第25册,第4580页。
    104张九成:《横浦集》卷20《龚夫人墓志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8册,第443页。
    105如唐代剑:《宋代的妇女再嫁》,《南充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张邦炜:《宋代妇女再嫁问题的探讨》《宋史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82—611页;吴宝琪:《宋代的离婚与妇女再嫁》,《史学集刊》1990年第1期;吴旭霞:《试论宋代的贞淫观》,《江汉论坛》1989年第5期;宋东侠:《宋代士大夫的贞节观》,《中州学刊》1989年第5期;贾贵荣:《宋代妇女社会地位与二程贞节观的产生》,《山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等。
    106见柳立言:《浅谈宋代妇女的守节与再嫁》,(台北)《新史学》第2卷第4期,1991年12月。
    107“王荆公之次子名雱,为太常寺太祝。素有心疾,娶同郡庞氏女为妻,逾年生一子。雱以貌不类己,百计欲杀之,竟以悸死。又与其妻日相斗哄。荆公知其子失心,念其妇无罪,欲离异之,则恐其误被恶声,遂与择婿而嫁之。”魏泰:《东轩笔录》卷7,《全宋笔记》,大象出版社2006年标点本,第2编第8册,第51页。
    108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22下,《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标点本,第301页。
    109《宋史》卷460《列女传》,第13488页。
    110张铉:《至正金陵新志》卷14,《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本,第6册,第5912页。
    111《宋史》卷452《忠义传七》,第13309页。
    112潜说友等:《咸淳临安志》卷68《人物九·凌大渊妻刘氏》,《宋元方志丛刊》,第4册,第3978页。
    113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9“绍兴五年五月乙亥”条,第2889页。
    114《宋史》卷460《列女传》,第13486页。
    115《宋史》卷47《瀛国公本纪》,第936页。
    116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3《贞烈》,第39—40页
    117《宋史》卷47《瀛国公本纪》,第945页。
    118董家遵:《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