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瓦解“秦晋之好”后,晋襄公为何释放秦国的大将?

http://www.newdu.com 2020-06-2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有个成语叫做秦晋之好,用来形容双方感情融洽,不论是业务合作还是喜结良缘,都非常地和谐美满。这个成语的来源是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两个强国通过联姻的方式,以达到相互结盟,在势力上相互扶持,利益共享,称霸中原的目的。不过这个被人们一直看好的结盟,也遵循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的规律,伴随着秦晋两国内部矛盾的日趋尖锐,最终土崩瓦解了。
    而令这两个诸侯国强强联盟分崩离析的直接原因,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殽之战:本来秦国派遣大军出征是为了讨伐郑国,结果被同盟战友晋襄公在殽山打了伏击,打了秦军一个措不及防,导致秦军全军覆没,三名主帅被抓。要是按照晋襄公的本意,他打算把秦国的三名主帅直接斩首,但是由于他父亲晋文公的夫人文嬴,也就是秦穆公的女儿去求情,最终晋襄公把三名秦国主将释放回了秦国。
    晋襄公这一波操作,可是有点让人看不懂:本来秦晋好好的联盟,对双方也都是有利的,为何晋国要突然撕破脸,对秦军毫不留情地大打出手?而且既然已经撕破了脸,为何不干脆强硬到底,又要把主帅放回,暂时和缓关系呢?难道久居深宫中的文嬴,说了几句话就那么管用,可以做得了国君的主吗?这还真得从秦晋两国之间的矛盾说起。
    一、晋国认为秦国在晋国国丧中不仅失礼,而且借机捞取利益
    其实秦国之所以动了伐郑的心思,是因为晋国和郑国都正是在国丧期间,这两个国家都无暇顾及其他事情,秦穆公觉得这是一个发动战事,一举成功的好时机。可是郑国的领土与晋国接壤,不与秦国接壤,所以晋襄公一得到秦国出兵伐郑的消息就非常生气。毕竟两国结盟,现在自己的老爸晋文公刚刚故去,不管怎么说,晋文公也是秦国的金龟婿,可这时候秦国想到的不是派人去吊唁逝者,安慰盟国,而是着急忙慌地跑到离自己八竿子打不到的郑国去抢地盘,在晋襄公看来,这实在是有失礼数。
    

    另外在伐郑途中,因为郑国商人弦高从中周旋,让秦国的主帅孟明视认为,郑国已经做好了迎敌的准备,不应该再去攻打,于是中途返回,可是又怕回去以后跟秦穆公不好交待,干脆就顺便灭了中途经过的滑国,带着从滑国缴获的大批财物返秦。
    可是滑国虽小,但却与晋国同宗,而且以前一直是认晋国做大哥当依靠的,这回孟明视也没跟谁打招呼,措不及防就把滑国给灭了国,这可真是把晋襄公气坏了,觉得秦国不仅失了礼数,还明目张胆地抢劫,要是不偷袭他们的军队,给他们个教训,实在是咽不下这口窝囊气,更何况秦军刚刚洗劫滑国,兵士们也都疲惫松懈,此时不战又待何时?
    二、晋国觊觎郑国已久,岂能让秦国抢占先机
    说起郑国,那可是一块被大家都惦记着的肥肉,当年秦晋联军一起伐郑,就是被郑国的烛之武的三寸不烂之舌,挑唆的秦穆公为了秦国的私利,不仅临阵撤了军,还为郑国留下了守军,并与郑国签署了一同牵制晋国的盟约,晋国在势单力孤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撤军,导致了晋国占领郑国,扩张领土计划的失败。
    虽说秦晋两国这么多年来一直结盟,但当年被秦国背叛的这口恶气,却一直在心里憋着。所以说两国虽然表面上是一团和气,但是暗地里的矛盾却是日益尖锐,毕竟一山容不得二虎,更何况是两个都有着称霸中原的雄心和实力的春秋霸主。表面平静的联盟之下,早已是暗潮涌动,不可调和的矛盾,只等着寻找一个合适的破口,一触即发。
    

    可以说,秦军这次绕过晋国想独吞郑国领土的举动,彻底激化了两国的矛盾,郑国接壤晋国,这在自己门口的肥肉,怎么可能拱手让与他人?况且秦国一旦占领了郑国,岂非是对晋国形成了合围之势?如果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那对晋国日后挺进中原的计划实在是大大的阻碍,无论如何也不能给秦国人可乘之机,哪怕撕破脸,也要阻止秦国人这种对晋国极具威胁的想法。
    三、当秦军大势已去的时候,晋襄公也不愿让事态继续扩大
    有人说,晋襄公最终放了秦国的孟明视和其他两位主将,完全是因为晋文公的遗孀,秦穆公的女儿文嬴,从中斡旋的结果,这当然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但是晋襄公既然有突袭秦军的魄力和勇气,那么仅仅凭借文嬴的感情牌,就可以改变他的初衷吗?真要是这样,他这个国君的耳根子是否也太柔软了一些?
    如果挖掘得层面更深一些,笔者觉得晋襄公释放秦将,是有着更多考虑的。首先,经此一役,“秦晋之好”的局面是不能再指望了,但是如果就此将秦晋完全拖入战争之中,似乎对晋国也是得不偿失的,毕竟战争是要靠损耗大量国力来支撑的,更何况要面对的是秦国这样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如果真的因此陷入战争的泥潭,晋国得不到半点好处,在周围群雄并起的时候,实在不是与秦国纠缠死磕的时机。
    虽说晋国偷袭秦军,而且还毫不留情地绞杀全军的做法有点不光明正大,可是毕竟秦国有失礼数在先,真要是论起来,秦国是理亏的。现在仗也打赢了,秦国掠夺滑国的物资也被悉数夺回,秦国失礼的气焰也被打击了,这个过节似乎也可以告一段落。况且秦国出兵,又不是为了攻打晋国,与晋国为敌,可以说他们原本也不是晋国的敌人,如果得寸进尺,在两国非交战的状态下,斩杀了秦国的主帅,这是意味着晋国要与秦国宣战了么?
    论宏图大略,晋襄公或许不如他的父亲晋文公,但是晋襄公绝对不是一个利令智昏的君主,他对于当时的形势,应该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殽山一役,虽然会让秦国断绝了图谋郑国,合围晋国的图谋,但是也瓦解了秦晋联盟。可要在此时,彻底把秦晋两国拉入战争状态,还远远不到时机,在对形势做了整体的权衡后,晋襄公做出了释放秦国主将,将两国矛盾暂且搁置的决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