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哲之:漢牘《蒼頡篇》的押韻與章次
漢牘《蒼頡篇》的押韻與章次 福田哲之 島根大學學術研究院教育學系 在劉桓編著《新見漢牘〈蒼頡篇〉〈史篇〉校釋》[1]中公佈的漢牘《蒼頡篇》《史篇》,無疑是漢代的第一手資料,正如張傳官先生所言[2],其對了解《蒼頡篇》全貌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筆者曾對北京大學藏漢簡《蒼頡篇》(以下稱為北大本)的綴連問題,提出了若干試行方案[3]。為驗證該方案,曾基於《〈蒼頡篇〉釋文》[4],從北大本的綴連與漢牘《蒼頡篇》(以下稱為漢牘本)之間章次的一致性問題出發加以探討,並推導出了以下的假說,即構成《蒼頡篇》的《蒼頡》、《爰歷》、《博學》等各篇的押韻,屬於以下特定的韻部。 《蒼頡》……之職合韻部、陽部 《爰歷》……魚部 《博學》……耕部、支部、支脂合韻部、脂部、之部、幽部、幽宵合韻部 根據該假說,將漢牘本的章次總結為下表。 漢牘本 章次(板) | 章數判讀 | 韻部 | 北大本 | 私見(陰影部分) | 整理者 | 第一 第1句~《蒼頡》 | 第一 | | 之職合韻部 | | 第二 《史篇》一 第二[5] | (第二 缺) | | 之職合韻部 | | 第三 | 第三 | | 之職合韻部 | 簡1-簡2 | 第四 | 第四 | | 之職合韻部 | 簡3-簡4-簡5 | 第五 | 第五 | ○ | 之職合韻部 | 簡6-簡7-簡8-簡9 | 第六 | 第六 | | 之職合韻部 | 簡9-簡10-簡11 | 第七 | 第七 | ○ | 之職合韻部 | | (第八 缺) | | | | | (第九 缺) | (第九 缺) | | | | 第十 | 第五四 | | 陽部 | 簡65 | 第十一 | 第一一乙 | ○ | 陽部 | 簡46-簡47-簡48 | 第十二 | 第一二 | ○ | 陽部 | 簡49-簡50-簡51 | 第十三 | 第一三 | ○ | 陽部 | 簡52-簡53-簡54-簡55 | 第十四 | 第一四 | ○ | 陽部 | | 第十五 | 第一五 | ○ | 陽部 | | 第十六 | 第一六 | ○ | 陽部 | | 第十七 | 失序號四 | | 陽部 | 簡63 | 第十八 | 第一八乙 | | 陽部 | 簡64-簡56-簡57 | 第十九 | 第一九 | ○ | 陽部 | 簡57-簡58-簡59-簡60-簡61 | 第廿[6]第14句~《爰歷》 | 第一〇 | | 陽部→魚部 | 簡61-簡62 | 第廿一[7] | 第一一甲 | | 魚部 | | (第廿二 缺) | (第二二 缺) | | | | 第廿三 | 第四三乙 | | 魚部 | 簡34 | 第廿四 | 失序號一 | | 魚部 | 簡24-簡25 | 第廿五 | 第八 | | 魚部 | 簡26-簡27-簡28-簡29 | 第廿六 | 第二六 | ○ | 魚部 | 簡29-簡30 | (第廿七 缺) | (第二七 缺) | | | | (第廿八 缺) | (第二八 缺) | | | | 第廿九 | 第二九 | | 魚部 | 簡32 | 第卅 | 第三〇 | ○ | 魚部 | 簡32-簡33-簡35-簡36 | 第卅一 | 第三一 | ○ | 魚部 | 簡36-簡37 | (第卅二 缺) | (第三二 缺) | | | | 第卅三 第7句~《博學》 | 第三三 | ○ | 魚部?→耕部 | | 第卅四 | 第三四 | ○ | 耕部 | 簡73-缺簡-簡71 | (第卅五 缺) | (第三五甲 缺) | | 耕部 | 簡71-簡72-簡68-簡69 | 第卅六 | 第三六 | ○ | 耕部 | 簡69-簡70 | 第卅七 | 第三七 | ○ | 耕部 | | 第卅八 | 第三八 | ○ | 耕部 | 簡76 | 第卅九 | 第三九 | ○ | 耕部→支部 | 簡66+簡22+簡23-缺簡-簡67-簡42 | (第卌 缺) | (第四〇甲 缺) | | 支部 | 簡42-簡43 | (第卌一 缺) | (第四一 缺) | | | | (第卌二 缺) | | | | | 第卌三 | 第四二 | | 支脂合韻部 | 簡39-缺簡+簡38-簡40 | 第卌四 | 第四三甲 | | 支部 | 簡40-簡41 | 第卌五 | 第三五乙 | | 支脂合韻部 | | 第卌六 | 第四六 | ○ | 脂部 | 簡44 | 第卌七 | 第四七 | ○ | 脂部→之部 | 簡44-簡45-簡12-簡13 | 第卌八 | 第四八 | ○ | 之部 | | 第卌九 | 第四九 | ○ | 幽部 | 簡16 | 第五十 | 第五〇 | ○ | 幽部 | 簡17-簡18 | 第五十一 | 第五一 | ○ | 幽部 | | 第五十二 | 第五二 | ○ | 幽宵合韻部 | 簡14-簡15-簡20 | 第五十三 | 第五三甲 | ○ | 幽部 | 簡20-簡21 | 第五十四 | 第二四 | | 幽部 | 簡19 | (第五十五 缺) | (第五五 缺) | | | | 章次不明(爰歴) | 第一八甲 | | 魚部 | | 章次不明(爰歴) | 第四〇(乙) | | 魚部 | 簡75 | 《史篇》一 | 第五三乙 | | 幽部 | | | 失序號二 | | 韻部不明 | | | 失序號三 | | 韻部不明 | | | 失序號五 | | 韻部不明 | | | 失序號六 | | 韻部不明 | | | 失序號七 | | 韻部不明 | | | 失序號八 | | 韻部不明 | | | 失序號九 | | 韻部不明 | | | 失序號一〇 | | 韻部不明 | | | 失序號一一 | | 韻部不明 | | | 失序號一二 | | 韻部不明 | | 關於《蒼頡篇》的押韻問題,已有胡平生、韓自強兩氏指出了《蒼頡》之部、《爰歷》魚部、《博學》陽部具有押韻的可能性[8]。根據筆者的假說可知,雖然《蒼頡》與《博學》部分尚有修正的必要,但是胡平生、韓自強兩氏所指出的,三篇的押韻屬於特定的韻部的觀點可以說基本正確。 ───────────────── [1]劉桓編著《新見漢牘〈蒼頡篇〉〈史篇〉校釋》,中華書局,2019年6月。 [2]張傳官《談談新見木牘〈蒼頡篇〉的學術價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 2019年12月25日。 [3]拙稿《北京大學藏漢簡〈蒼頡篇〉的綴連復原》,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八輯,2019年11月,第264-278頁。通過漢牘本對試行方案的驗證,以及對復原問題點的分析,將另稿別論。 [4]劉桓編著《新見漢牘〈蒼頡篇〉〈史篇〉校釋》(前注[1])第5-147頁。 [5]張傳官《談談新見木牘〈蒼頡篇〉的學術價值》(前注[2])。此處從該觀點。 [6]白軍鵬《漢牘本〈蒼頡篇〉讀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9年12月26日。此處從該觀點。 [7]白軍鵬《漢牘本〈蒼頡篇〉讀後》(前注[6])。此處從該觀點。 [8]胡平生、韓自強《〈蒼頡篇〉的初歩研究》,《文物》1983年第2期,第37-38頁。 (白雨田 譯) 点击下载附件: 2084福田哲之:漢牘《蒼頡篇》的押韻與章次.docx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