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古代卖炭翁比卖炭翁更有价值 最后为何没有流传下来

http://www.newdu.com 2020-07-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卖炭翁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无权无势,艰难营生。朝廷官员的霸凌,宫市的腐败,无助的百姓,比比皆是。
    就在"卖炭翁"的故事之前,还有比这个更为复杂惨淡的类似故事,比"卖炭翁"更有价值的"卖柴翁",但皇帝却不允许这个故事流传。
    

    卖炭翁的故事
    卖炭翁一天到晚都在南山里面忙活,无冬无夏,忙着砍柴,忙着烧炭,忙着赶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卖炭翁的头发逐渐斑白,脸上好似总也洗不干净似的,都是黑漆漆的烟灰。身上的布衣裳洗得发白,已经打满了补丁。
    两只黝黑的大手布满老茧,粗糙得和深山里的柴火没有什么两样。如此辛勤踏实的老翁,卖炭的钱也只够用来换取身上几件丁薄的衣服和一些果腹的食物而已。
    年关将近,鹅毛般的大雪下了将近一夜,城外墙头上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高了。天刚灰蒙微微亮的时候,卖炭翁便如往常一般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去街市赶集了,只盼着这车炭能卖个好价钱,安安心心地过个好年。
    卖炭翁衣衫褴褛,一路迎着寒冷逆风而上,一边瑟瑟发抖地叫卖着自己的炭火。风雪很大,卖炭翁的叫卖声已经被淹没在风中了。"我冷一点不要紧,只盼着这风雪再大一点,天气再冷一点,那样我的炭才能值多点钱啊。"
    

    日头渐移,太阳已经升到很高的地方。牛走累了,人也饿了,卖炭翁便在集市边的泥地上休息一会儿,心里仍在担忧着自己的这车炭还能卖多少钱。
    不久一会儿,两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太监风驰而来,手里拿着皇帝的文书和手令,自称是皇宫里的采办太监和管事,奉皇帝之命来买炭火,说着便要拉着这车炭往皇宫的方向那边去。这一车的炭整整一千多斤啊,卖炭翁舍不得,这可是自己养家糊口的宝贝。
    太监们硬要把这车炭拉着走,卖炭翁又急又气,可这也无可奈何啊,卖炭翁又能拿他们怎么办呢?只见太监们拿来半匹红纱和一丈绫,随手往牛头上一挂,"够了够了,这些便是买你这车炭的钱了。"
    在狼出虎没、荒无人烟的深山中,卖炭翁披星戴月伐出的这千斤炭火,每一斤都是他的心血,凝聚着对生活的殷殷盼望。没了这车炭,卖炭翁就要挨饿受冻,或许将挺不过这个寒冷的冬季。身上衣裳口中食,他将将指望着这车炭火卖个好价钱。
    天气寒冷,老翁身上只穿了单衣,却巴望着天气再冷一点,天气回暖的时候,老翁的炭火便不值钱了。宫使蛮横无理,将卖炭翁的期望狠狠打碎。白居易寥寥几笔,卖炭翁成了底层小人物的最佳代言人。可就算受了这委屈,一个低下卑微的老百姓,又能找谁去诉说呢?
    

    卖柴翁的故事
    卖炭翁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卖柴翁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了。比"卖炭翁"更有价值的"卖柴翁",皇帝却不允许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故事是由韩愈记载的,主人公是一个卖柴的老翁。
    就在卖柴翁故事发生的多年以前,仍是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宫市上。晨曦初照,天气颇为晴朗,卖柴翁起了个大早,赶着毛驴,拉了一大车柴去赶集了。"今天天气这么好,柴火要是卖完了我也能早点回家。"刚把车停在路边,不一会儿就过来几个朝廷里的采办人员。
    这些人围着柴火看了几回,对卖柴翁说:"我们看你这车柴都挺不错的,我们全都要了。"卖柴翁喜出望外,心里还盘算着,"今天运气真是太好了!这刚出来就有生意,还是朝廷里的大生意,等会儿回家的时候我得打壶酒,回去好好庆祝一下。"
    卖柴翁的美梦还没做完,只见朝廷的采办从怀里掏出几尺绢来,随手扔给了老翁,"就这么办吧,拿了这绢你就走,这柴我们都要了。"卖柴翁惊慌失措,"我这车柴的价钱可远远不止你这几尺绢呢!"事情若只如此,那就是另一个"卖炭翁"的故事了。
    

    朝廷采办绕着驴车走了几圈,"这柴太多了,我们几个人一时也搬不完。这样吧,你这驴车得借给我们用一下,等我们用完了再还给你。"卖柴翁一听要他的驴车,便迅速警惕了起来,估摸着自己这驴车最后也会被他们给诓了去。
    卖柴翁越想越怕,便把刚得的几尺绢还给朝廷采办,"各位大人,这柴我不卖了,你们另寻他处去吧。"朝廷的人一听,顿时火气就上来了,这买卖都成交了哪里还有反悔的道理?说什么都不管用,便拉着驴车要走。
    卖柴翁气急不过,把心一横,"这驴车是我全部的身家性命,没了这驴车我也活不下去了,干脆和你们拼了。"说着便和这几个朝廷命官打了起来。这事直接惊动了皇上。
    唐德宗爱民如子,了解事情的始末以后,便把这位卖柴翁请到宫里,赏了他十匹上等的绢,表彰他不畏强权,并把他的驴车也一并归还了回去。
    

    百姓之苦
    曾有官员上书皇帝,朝廷的采办太过腐败,有损皇家形象,望皇帝撤销掉这个职务。皇帝思虑再三,还是驳回了大臣的请求。直到唐德宗去世,唐顺宗即位的年代,贪污腐败的朝廷采办才被宣布取消。
    好景不长,唐宪宗即位后不久,又重新启动了朝廷采办的职位。"卖柴翁"的故事之后便接着有了"卖炭翁"的故事。
    比"卖炭翁"更有价值的"卖柴翁",唐德宗为什么不允许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呢? 德宗皇帝,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明君。
    这视民如子、秉公执法的贤明君主,好事传千里,博得了百姓的拥戴和热爱。世人只关心皇帝爱不爱百姓,却无人了解皇帝背后是否真正为百姓谋了什么福利。江山社稷,终是皇帝的天下。
    

    韩愈只知"文起八代之衰",而白居易"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忧国爱民的赤子之心,更为世人传颂赞扬。
    以家为家,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白居易笔下孤苦无依的"卖炭翁",便这样广为人知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