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 >

俄罗斯图瓦人的民族国家认同

http://www.newdu.com 2020-07-20 《民族学刊》2020年第1期 何群 参加讨论

    摘 要:当今世界多民族国家大多面临如何实现国家社会凝聚,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如何一致起来的问题。利用“田野回望”这一认识和研究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无论是作为俄罗斯地理的边缘,还是人文的边缘——图瓦,回望莫斯科,回望俄罗斯,回望中央、核心,在图瓦感受俄罗斯民族国家认同,把脉俄罗斯社会凝聚状况。研究显示,图瓦族传统文化功能依然发挥核心作用,同时大量吸收了俄罗斯文化及现代文化要素;“图瓦族”-“我们是图瓦人”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认同意识尚很浓厚,同时俄罗斯国家认同明确,并迫切希望本族、本地区获得高速发展。图瓦个案表明,二十一世纪俄罗斯民族关系的主流表现为民族共生,文化吸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日益一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田野回望; 俄罗斯; 图瓦; 民族国家认同;
    作者简介:何群,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与北方多民族社区、文化演化研究。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的提出及讨论
    据统计,当今世界90%以上的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其民族结构大多由一个主体民族与数个少数民族(包括移民群体)组成[1]。近一些年来,众多多民族国家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多民族国家如何实现社会凝聚?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如何一致起来?这一问题因极为现实并事关重大,成为学界恒久的热点,众多研究涉猎这一领域。“‘民族’是其负载内容既含糊但也诱人的一个词语。它被某些为了特定动员目的以及为了形成他们自己的群体内与群体外地位的活跃分子所使用。”[2]298与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相关,有研究提炼出民族凝聚力源泉包括“原发基础的”“利益的”和“特征”三种因素。“原发基础的”代表“纯粹的文化”,人们因有共同祖先的“文化集合体”而凝聚并成为“文化抗争”的力量;“利益的”指“社会分层现象”,共同的社会地位与共同的利益追求促使凝聚;“特征”因素是强调每个个人的经历与倾向会影响族群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族群的整体力量。[3]以上影响民族关系的三种因素,其影响、呈现,经常发生于与一定的“对方、对象”——如国家——互动或对应的关系场域之中,常常指向民族国家认同。“国家将人民分门别类,可以对‘族群的’身份认同有所影响。另外一方面,族群可以利用国家作为权力资源或者工具,不让其他人获取资源。”[4]19也就是说,民族国家认同状况与所在国家民族政策、制度安排存在密切相关。这表明,“族群也好,民族国家也好,这些社会范畴都有一定的构建性,但绝不是任意可为的。它们都基于一定的现实,至少它们会带来真实性的效果。”[4]28有评论指出:“作者提出一种‘决策理论’,其目的在于解释哪些类型的身份认同在何种条件下才更容易成为优选对象,也就是说,包括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在内的各种认同都不是绝对的,都是人们在不同场景下生活的一种策略和方式。”[5]民族凝聚力的基本源泉——“原发基础的”,即文化、文化差异,无疑影响与外界的关系,而问题常常是,“对于矛盾甚至冲突双方影响更大的是各种实际的利益,如经济利益、政治权利、(个人和群体)社会发展的机会等。”[5]这一点,与上述“利益的”因素内涵接近,即危害较大的结构性差别(民族社会分层),“结构性差别主要指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6]。因而,如何总结民族关系历史经验,客观把脉并积极做出制度、政策调整,无疑构成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的考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领导人和学者也不可避免地‘痛定思痛’,……俄罗斯不仅调整了话语体系,重新定义了‘国家民族’和‘族裔民族’,而且在1993年正式废除了国民身份证上的‘民族’身份一栏。俄罗斯联邦在基础‘民族’理论和制度、政策上做出的重大调整及其社会效果,应当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和跟进研究。”[7]与多民族国家社会凝聚问题一脉相承,针对苏联解体原因以及俄罗斯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有关的讨论,据笔者有限梳理,主要围绕以下议题展开1:前苏联处理民族关系、民族工作上的失误为日后的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这种“伏笔”一定程度沉淀为民族意识中的活跃成份,是权力、利益诉求的潜在动力。对此,有研究特别强调:“民族主义之所以成为对于苏联解体极其重要的因素,有许多缘故。”[2]295,293-321而当前,“俄罗斯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俄罗斯要想成功转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国家,就要完全摆脱帝国的包袱”[8]268;现代化进程提速,国际、国内地区间流动的加快,网络、媒体的发达,比较空间的极大扩展,使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状况,尤其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边疆多民族地区与主流发达地区的结构性发展差异,广为各个民族所知,并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此的体会变得更加深切,从而激发民族意识及利益诉求。有分析认为:“一个民族最高的表达形式是参与民主进程。因而,现代俄罗斯民族只能是成功实现全方位现代化的结果。”[9]即“使其从欧洲到太平洋的广袤国土能全面、协调发展。”[8]268
    苏联的解体,使得俄罗斯多民族国家构建、民族国家认同研究日益成为热点。2“如何让俄罗斯公民建立起对‘统一人民’,即‘我们是俄罗斯人’的认同感及对俄罗斯国家的归属感,这个问题尤为重要”[10]。“没有爱国主义和爱国者的国家不会日久天长。只有依照现代方式被领悟的和根植于俄国民众意识中的那种爱国主义,才有可能成为使俄罗斯复兴思想具有积极作用和建设性的保障。”[11]同时,作为大局及主流,“无论如何,广大俄罗斯人民长期交流、合作,使不同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的人同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客观上形成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稳定的组织关系和人际网络的联系、不可分离性。”[1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俄联邦政府积极反思历史,探寻适合当前实际、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倡导多元文化共荣、共存,努力促进各个民族及所在地区经济社会与主流社会同步发展。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各民族国家认同状况,以及俄罗斯处理民族问题的思路与调整,是我在俄罗斯期间一直怀有的研究兴趣。3社会科学研究,一种是以理论为导向的研究,另一种则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这种围绕理论转圈子的研究是必要的,但始终无法站到社会研究的前沿。”[13]总结国内近些年关于“民族”、关于多民族国家如何实现更有效治理所展开的“去政治化”“文化化”,或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或民族共治论等讨论,这些讨论走到目前,表现出某种共识或热情,即重新回归社会生活本身,即将兴趣由既定概念、既定理论的推敲,转向社会和生活本身,转向知识生产的源泉。
    从上述认识出发,不难发现,就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俄罗斯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的研究,尚极为薄弱,并多停留于文献梳理、分析,而少有依据深入某一边疆、民族地区实地调查的个案分析。笔者初步认为,包括俄罗斯等学界在内,目前就俄罗斯联邦成员之一图瓦共和国、图瓦族人的研究成果较为稀少;而通过实地调查、深入图瓦共和国城乡就图瓦民族国家认同进行的研究成果更为稀少。4考察一个民族对所在国家的认同,需要对该民族历史、文化等特殊性有所了解。作为俄罗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图瓦共和国,图瓦族社会,或许对国家之于一个民族、族群的意义,会带给人重要的启示。而笔者在俄罗斯期间从事海外人类学研究,对俄罗斯边疆民族地区图瓦社会的调查,旨在“在现场”观察,“从远处”回望,探索图瓦民族国家认同实际和多重影响因素,认识俄罗斯民族关系主流及发展趋势,也就是“田野回望”5。在边疆、在现场,回望中央、核心,在这种来——回、往——复中,获得一些验证、启发和反思。
    二、作为影响民族国家认同直接因素的社会、文化状况及图瓦族人迫切发展意愿
    俄罗斯图瓦共和国是较为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1992年3月选出了图瓦共和国总统。图瓦共和国曾是图瓦自治共和国,而从1990年10月起到1991年12月苏联以及共产主义瓦解为止称图瓦社会主义共和国。”[14]从位于东欧的莫斯科向东南飞行五小时抵达哈卡斯共和国首都阿巴坎,再乘坐长途汽车穿越萨彦岭、向东南方向行进八小时,便抵达图瓦共和国首都克孜勒市。6据资料,图瓦共和国面积17万平方公里,32万多人口,其中图瓦族人24.6万人7,俄罗斯族6.4万人,还有少量科米族和哈卡斯族。图瓦族生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山地、平原的畜牧业者(西部图瓦人)和高山森林中的狩鹿者(东部图瓦人)。图瓦行政区划包括1个直辖市、4市、3镇、16区、94村。8这次调查,除在首都克孜勒市9及郊区参观、考察,走访图瓦国立大学等单位,图瓦东部重镇托金斯克区(Тоджинскийр.)是我们田野工作地点。该区政府所在地,当地人称其为“托志”10。托金斯克区覆盖图瓦东北、东萨彦岭11南麓及广大延伸部分,翻过此岭,很快便进入伊尔库茨克州境内12。当地图瓦族人主要从事放牧驯鹿、狩猎业。除在区政府所在地托志活动外,我们主要采用参观社区,走访家庭,访谈老人调查方法,深入了四个村落,即坐落在深山密林、河流湍急并间或有恬静而起伏的草原中的托志村、宜村、阿得类村,以及那个紧邻叶尼塞河以狩猎为生的小村。
    就影响图瓦人民族国家认同直接因素,图瓦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变迁形态而言,笔者初步感到,其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发达,图瓦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表现出强烈发展意愿。在实地不难体会,与俄罗斯东欧部分城市如莫斯科、克维尔、图拉比较,与中国同类规模城市比较,图瓦首都克孜勒市现代化程度不高。到达图瓦地区,很快便感觉出当地图瓦人,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希望本地能够尽快改变旧貌、加速发展的强烈意愿。
    据新结识的图瓦同事分析,不太发展,原因是中央政府投资少,自己发展力量也不足。在图瓦,交通不便问题最为突出。克孜勒市以及整个图瓦地区到目前不通火车,只有飞往最近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航班,并且不是每天都有。出行工具是汽车,出远门,需要先乘坐十小时左右长途汽车到阿巴坎市(哈卡斯共和国首府),之后再坐飞机。印象深刻的是,阿巴坎机场一些设施之简陋也是我前所未见的,尤其候机厅内的卫生间,类似中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城镇普遍采用的样式。
    克孜勒市给人印象流动人口不多,街上行人看起来多是当地居民,那种很安静也很自得其乐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并少有一般印象中现代化都市该有的车水马龙、人声喧嚣。或许这座城市的最大意义,是其象征-政治属性,——图瓦人的政治心脏,意味着一个族群的自尊与社会-政治地位。后来笔者到图瓦国家博物馆参观,了解到此地、此族的特殊政治经历,进一步巩固了这一认识。看来,无论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如何,有时候,一个地方所具有的政治符号意义,与经济、社会发达程度不是一回事。而这种差距如果很大,也许意味着某种张力和不稳定。
    希望了解我对图瓦发展的印象,成为笔者来到图瓦随后几天图瓦同行的兴趣之一。可以感觉出来,他们显然对自己家乡发展的现状不太满意。“去托志途中谈起图瓦社会,拉丽沙很郑重地问我,感觉图瓦发展怎样?好还是不好?我笑而未答。对此类提问,我一直持谨慎态度。她显然对自己家乡的现状不太满意。阿列娜在克孜勒也间接地表达出此意”13。“在和图瓦国立大学某老师交谈中,我提起此处的交通问题,无火车、无直飞莫斯科等欧洲地区的飞机,人们出行主要靠汽车,而公路质量也很一般。她迟疑,似不好妄加评论,后来还是说,再过一百年可能会有火车吧”13。本地、本族社会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图瓦知识阶层不愿意轻易谈起,但却深藏内心的愿望。这是我在国内所不曾感知的。在国内,民族地方人们对中央、对地方政府的不满,或社会改革建议,谈起这些,比较能够畅所欲言。而图瓦人内心似乎有根弦一直没有放松,也就是说,在与俄罗斯中央的关系上,他们是很谨慎的。
    我们调查所到的托金斯克区,区政府所在地即人们称之为“托志”的地方,社区及行政规模类似笔者所比较熟悉的中国内蒙古旗、县政府所在地城镇规模。从托志社区建设及所到四个村情况看,交通、通讯等基础建设落后,村民主要从事较为粗放、小规模的畜牧、驯鹿饲养以及狩猎、捕鱼、采集等多种经营。上述生产方式在四个村各有侧重。没有粮食种植,各家有规模不大、经营一般的宅旁蔬菜地。完全没有大农业迹象——粮食、猪鸡饲养、饲料加工等。不难发现,除其他因素之外,这与此地自然条件直接相关:以山、林、河流、湖泊为自然环境主旋律,少有成片的可以开辟为农田的条件。而这样的自然环境,在现代化大工业尚未进入之前,最适宜的谋生手段就是一定的大牲畜饲养,以及狩猎、捕渔、采集。
    作为村民主食的面包,早晨孩子或女人手里拿着从私人小商店里买的那种很大的长方型面包回家是村中一景。在阿得类村一次我去那家商店,得知这种面包20卢布一个,比莫斯科品种繁多的面包要贵,而质量要差很多。在莫斯科等东欧城市没有见到的是,这里人家自做一种接近中国内蒙古牧区的奶茶。结合图瓦族传统服饰、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骑马、摔跤等活动可以发现其与蒙古族文化千丝万缕之联系。退休职工如学校退休教师有一定退休金。各个村每天都有可以远达克孜勒的个体经营的小巴车。居民的住房看起来都不错,极少看到破旧不堪的房屋。那种很时尚的儿童车在所到的各个村很流行,手机很流行,只是除了托志,其他几个村手机都“无服务”。电视每家大小都有一台,电磁炉几乎普及。不难发现,现代化要素已经一定程度渗入当地人的衣食住行。
    不难体会,在图瓦,传统文化功能发挥核心作用。如佛教、萨满教信仰广为大众信仰,依然作为精神生活重要内容;以图瓦语为主其中夹杂少量俄语词汇为图瓦人生活用语;驯鹿饲养,以及狩猎、采集一定程度的延续等。同时,历经近百年交往,在民间社会,图瓦文化与俄罗斯文化已经相互渗透很深,如通婚,至少在70岁左右人那里已经发生,在饮食、语言、文字等方面也有明显吸收。很容易发现蒙古族、中国文化的影响,如“那达慕”“苏木”等蒙古语的借用;尤其是近一些年中国服装、百货等日用品的广泛流入;中国矿业企业在图瓦开发对当地社会、文化迈向现代化的推动。
    图瓦族文化特征明显,图瓦族-“我们是图瓦人”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明确和浓厚,也深为俄罗斯在世界历史及当代世界中的地位、贡献而自豪。“如同使鹿鄂温克、狩猎鄂伦春具有某种超常的艺术、思想天赋,图瓦人也给我这种印象。后来在托志那达慕大会上,看到摔跤手入场、开始比赛前敬天敬地的仪式性动作,那种超然与自我抒发,洋溢出无限的思想和体力张力——无疑,这个族群,是充满力量和自我意识的群体。”13图瓦国立大学有专门研究图瓦语言、文化的继承、繁荣、发展问题的研究中心,有一批图瓦知识分子从事图瓦历史、文化研究,他们在俄罗斯著名学府如莫斯科大学等完成学业之后回到家乡,如图瓦国立大学校长、阿列娜、阿勒沙娜等,致力于本民族、本地区社会繁荣事业。
    在图瓦,尤其在所到的图瓦东部村镇,当地所反映出的某种发展不足、某种自生自灭状况,带给人以担忧。如早婚、酒害、封闭(不通铁路、通讯设施落后),以及生产手段简单——以打猎、捕渔、采集、驯鹿饲养为主,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呈现出的某种发展过缓,某种外界干预过少,某种自生自灭状,无形中带给人深深担忧。在村落,我们常常会在村头、村街看到推着儿童车或怀里抱着孩子的少妇,看她们的样子不过二十来岁,有的拉着一个二、三岁的,还怀着孕。阿得类村我们房东的女儿不过二十一、二岁,孩子也已经快一岁了。给人一个感觉,这里女性结婚年龄比较小。由此判断,这里可能存在一定的辍学率,又因生产方式落后,现代产业极为匮乏——没有看到类似中国镇的乡村工业或各种类型的企业,以及随之配套的服务、娱乐等行业。在所到的几个镇、村,没有看到类似中国乡镇那样的发廊、小饭馆、歌厅,路上车辆也很少,手机、电话没有信号……,一派自然之声主导着这里乡村的主旋律。交通和现代化程度过于低下,是影响这里人们“走出去”的最大因素。总之,我所到过的图瓦东部这几个村落的某种发展不足是显而易见的,而看起来很完美的田园生活所含有的在现时代、现代化话语环境中某种自生自灭状,带给人的担忧也是存在的。
    三、历史、文化记忆与民族国家认同形态的复杂性
    如上所述,图瓦共和国作为俄罗斯联邦单位之一,地处亚洲中部、中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上游。其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山,像一只尖端朝西的梨子,是一块被高山环抱的盆地14。这一块与中国隔着整个蒙古国的土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年代。6至8世纪时,图瓦属突厥汗国,13世纪时成吉思汗占领此地,1819年归清朝统治,1914年被沙皇“保护”,1921年曾宣布“独立”,1944年以图瓦人民共和国名称加入苏联。1992年苏联解体,图瓦共和国作为俄联邦单位之一而存在。1994年9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15,法律上明确承认图瓦为俄罗斯领土。不难体会,作为一个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社会、文化发育水平均极为弱小的族群,以及与所处地理、区位等因素共同构成的不凡的地缘政治命运,集中表现在历史以来所经历的国家从属、归属的选择、权衡的挑战。作为生存适应,其民族意识之敏感,甚至在观念、想像领域游走、调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能力和特质,不深入他们的社会是很难感受和体察的。
    在图瓦,我在课题组同行引介、安排下,与图瓦国立大学校长进行了交流。校长谈到,该校与中国大学联系很多,交流、合作不少,如与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清华大学等。2012年,清华大学二十人组成的团队曾来图瓦国立大学参观,图瓦国立大学组织最好的班到清华大学参观,到中国旅游,并有几名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汉语,在图瓦国立大学东北历史系开设有汉语课程。这一点,在图瓦有现实需要。笔者据来托志参加那达慕的中国龙兴企业那位人士介绍,在他所在企业就业的图瓦人有200多人,有的到中国学汉语,之后到此就业。
    校长谈到,中国对图瓦影响很大,所以本校与中国大学联系也多。2013年7月,旨在“不仅把通晓汉语的人才培养推向新的高度,还将提供独立学习中文的可能性”及“旨在加强俄中两国人民的友好联络”的俄图瓦共和国中国文化中心在图瓦国立大学成立。16图瓦族人在蒙古和中国也有分布。如上述,笔者所在的大学有来自俄罗斯的图瓦人在这里学汉语,而邀请我到图瓦的阿列娜老师、拉丽萨老师,也曾和我谈起她们到中国新疆喀那斯湖畔图瓦人村落、蒙古国图瓦人聚居地17调查的经历。她们想通过自己的工作,梳理图瓦人的历史及演变经历。而这历史,在她们眼里,是超越国界的图瓦文化、民族意识通道与民族意识流。
    2013年7月,笔者在根河使鹿鄂温克社会调查,并参加了当月下旬在敖鹿古雅乡举行的世界驯鹿养殖者大会。18令人意外而惊喜的是,会议期间遇到了我们在俄罗斯图瓦时的向导、养鹿人斯维特兰娜女士。她在会上很是活跃,登台发言,在索套、套鹿技艺中展示不凡身手。一年后在中国的相逢,我们彼此都感到分外亲切。这不禁令人联想,当今确已少有完全孤立演化的群体。这也意味着对自我与他者的存在的不同变得敏感,在借鉴的同时,也明确着“我们是谁”,从而引向民族国家认同与权利。
    身处图瓦城乡,笔者时常“会有一种幻觉,这里到底是哪里?是俄罗斯?还是哪里?遇到俄罗斯族人,或在干部办公室看到俄罗斯国旗,或在村民家里看到俄罗斯总统普京骑马、迷彩服、墨镜很酷的那种日历,会明白:这里是俄罗斯。在图瓦国家博物馆,看到照片上总统普京来图瓦考察百姓与其握手的激动场面,还有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期间,当俄罗斯选手表现优秀,同调查组的图瓦人为之欢喜雀跃:‘我们胜利了!’——俄罗斯是图瓦人的祖国,——这一点,没有疑虑!与此同时,在克孜勒初遇这些图瓦同行时,其对自己家乡交通、城市建设等方面发展缓慢表达出的不满,其中很大程度对俄罗斯联邦中央的不满,对其扶持、支持不够的不满也令人深思。如何促进整个国家各个地区、民族地方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尽可能缩小地区间、民族间可能存在的结构性发展差距,就图瓦的情况看,这的确是目前俄罗斯政府的首要任务。”1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