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古代死刑为什么都要在“午时三刻”执行?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http://www.newdu.com 2020-07-2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你知道为什么死刑要在“午时三刻”执行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午时三刻是西安的正午12点,北京的11点45分。
    古代一个时辰等于现在两个小时。“午时”指的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午时三刻”大约就是现在的(以24小时制算)11点45分。 如果按照一昼夜一百刻算的话,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午时三刻就是11点43分12秒。
    

    古代没有时区概念,我国历史上多次定都西安。所以,处决犯人时,是按照西安“正午(中午12点)”为标准的。明清时期,都城改到北京。而西安到正午时,北京才到午时三刻。所以,处决犯人改成“午时三刻”了。
    也是因此,“午时三刻开斩”直说开始流传开来。
    其实,无论是“正午”还是“午时三刻”,都是为了选择阳气最正的时刻处决犯人。
    

    古人轮回思想很重,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正午时候,太阳在正头顶,地面影子最小。人们认为这个时候阳气最盛。这个时候干杀人的“阴事”,人死后的阴气会立刻消散,犯人不会变成鬼。在场的监斩官和负责行刑的官吏不会被死人的鬼魂纠缠。
    同时,“午时三刻”太阳正高,也象征“明正高悬、天地可鉴”的意思。朝廷也是在代表上天,光明正大的执行法度。犯人时经过公证审判的,围观百姓要引以为戒。
    

    而且,“午时三刻”也是人容易犯困的时候。此时,给犯人吃口断头饭,刚好趁着犯人“乏劲”送他上路。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减轻犯人痛苦。
    处决犯人时,要严格遵守这个时间。如果到的早了,要等时间到了才能行刑。如果,到法场时间晚了,过了“午时三刻”。就要另选日子处决犯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