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汉兵在城墙周围铺一层细沙,匈奴骑兵见了苦不堪言

http://www.newdu.com 2020-08-14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起临洮,到辽东万余里。”
    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蒙恬所筑的万里长城之西段,将具有天然防卫左右,黄河也作为主要军事屏障。将匈奴容易渡河处所筑四十四县城作为军事据点,然后徙兵民戍守。
    “塞天田”的概念
    万里长城不但具有天然防卫作用以外,还有一种奇特的防御手段——“塞天田”,《汉书·晁错传》记载:“以沙布其表,旦视其迹,以知匈奴来入,一名天田”。
    意思是:在险关要塞的通行处地面,利用人工铺设一层细沙,以利边防吏卒白天察看匈奴于前一天夜间入侵塞下时所踩足迹,用来判断敌情,此谓之“天田”。
    

    “塞天田”的作用
    在《居延新简》中记载:“头死罪敢言之,辅备边境,以迹侯设兵”。通过“以迹侯设兵”可以了解,“塞天田”的作用:主要通过侦迹,了解敌方动及人马多少,以安排好防御的兵力部署,成功防御。
    汉代“塞天田”的用途:主要是要了解自己军队的情况,和敌人军队的情况,两方面相结合汉边塞主要防御的对象是匈奴,匈奴主要以骑兵为主,行动迅速,飘忽不定。“塞天田”这个方法,对应当时的条件,不失为简单易行,对在边塞附近活动的匈奴人马行踪进行有效侦察的好办法。
    对于汉“塞天田”的管理工作
    “塞天田”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侦迹设施,塞天田就需要对士兵进行细心、严格的管理。具体可以分为“迹天田”、“耕画天田”、记录与上报三个方面。
    “迹天田”
    “迹天田”还被称为“日迹”,需要吏卒巡视查看本“部”,所管辖天田上是否有敌人,或者外逃人员踩下的足迹。因为每天都要进行巡视,所以叫做“日迹”。
    

    因为“迹天田”需要每天巡视,一般的士兵需要巡视3汉里,侯长、侯史要行驶20汉里。日迹人员要有工作证——日迹符和日迹劵。士兵在巡视时,要手持日迹劵,当士兵换岗的时候,要互相看一下对方的日迹劵,达到监督的作用。
    “画天田”
    汉边塞修设天田的目的为了侦迹,如果天田板结,敌人不容易留下足迹,如果旧的足迹不及时画灭,新旧人马足迹难以辨识,这就需要对天田进行及时“耕画”。“画天田”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木仗。
    对于天田管理情况的记录与上报
    天田最大的用途在于侦迹,日迹的结果就是重要的军事情报。因此,准确记录及时上报显得至关重要。一份完整的日迹记录包括;日迹者,日迹时间,日迹里程或地段和日迹的结果。
    通过史料找到两天完整的日迹簿:
    (一)侯长武光侯史拓七月壬子尽庚辰积九日
    日迹从第九燧尽北尽饼庭燧北界毋兰塞天田出入迹
    (二)日迹行廿三里久视天田中目玄有亡越塞出入,它部界中侯长宜日迹卒望匿不言迹
    天田管理上得奖与罚
    汉边塞为了鼓励侯长、侯史等小官吏积极日迹,两天顶三天,可以依法受到“赐劳”一天的奖励。汉边塞对在天田管理方面渎职行为,不到记录在案,对当事人也给以相应的惩罚。
    在《侯史广德不循行部檄》简册中,列举了广德在职期间玩忽职守的事例:第十五燧长得,天田不画县索缓;第十六燧长宽,天田不画县索缓;处罚的结果给广德杖打五十,以肃军纪。
    “天田”作为军事侦迹设施的“天田”是中国历史中的历史现象,它的历史与长城的历史紧密相连,它属于整个长城防御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曾经让匈奴骑兵苦不堪言,因为不像长城那样留下遗迹,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忽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