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家认同的保障措施 哈萨克斯坦《宪法》明确规定:“任何人都不应由于出身、社会、职务和财产状况、性别、种族、民族、语言、宗教、信仰、居住地点等原因或因任何其他情况而受到歧视。”为构建国家认同,哈萨克斯坦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有: 第一,成立正式的国家机构“哈萨克斯坦人民大会”。该机构源自1992年举办的人民论坛。1995年3月1日,纳扎尔巴耶夫签署《关于成立哈萨克斯坦人民大会》的总统令,将其定位为总统咨询机构。2007年5月宪法修正案赋予人民大会有权推举9位代表进入哈萨克斯坦议会。2008年10月20日颁布的《哈萨克斯坦人民大会法》使人民大会成为宪法性国家机构,职能是加强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和睦,发展哈萨克斯坦文化,加强社会团结,防止民族关系政治化,推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联系。哈萨克斯坦发布的关于构建意识形态和国家认同的文件基本都由该机构制定。 人民大会常务副主席图格让诺夫将“人民大会模式”归纳为七个特点⑩:1.民间基层社会团体和国家机构间形成良好互动,底层的声音能够被上层知道,底层的要求能够被国家相关机构落实解决。2.少数民族的民族或宗教团体有大局意识,不仅考虑自己集团或群体的利益,还从整个国家和公民权利角度出发,代言全体人民的利益。3.民族和宗教团体的利益有国家最高层保障。人民大会的主席是总统,相关国家机构必须贯彻执行其大会决议。4.民族或宗教团体在议会中有自己的代表,确保自己的利益在法律中得到保障。哈萨克斯坦宪法规定,议会下院中有9名代表由人民大会选举产生,而不经全民选举。5.遵循国际人权法基本原则和精神,遵守已加入的国际条约,加强国际合作保障人权。6.坚决打击极端势力和恐怖势力,禁止煽动民族宗教不和的组织和政党活动。7.坚持“多样性统一”原则和“4个T”原则,即信任(Trust)、传统(Tradition)、透明(Transparency)、宽容(Tolerance)。 第二,维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权益。在扶持主体民族发展的同时,哈萨克斯坦也积极保障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鉴于苏联解体的教训,哈萨克斯坦在处理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关系,以及构建统一国家和保护少数民族权利二者关系时,遵循“多样性统一原则”,依照“分散化、非垄断化、民主化”三项精神,借助民间力量,由公民自发组建各类“民族文化社团”,维护本民族文化。国家不再实行苏联那样的从上到下严格而全面的文化管理(集中化、垄断化、行政化),而是由民间自发组织力量管理和发展,国家则给予资助,由原先的“事务管理”改为“项目管理”,将财政资金向各民族文化团体申请的具体项目倾斜,一视同仁地给予资助和支持,不给予任何民族文化社团优越地位。 截至2017年年初,哈萨克斯坦境内共有962家民族文化社团,其中,全国性社团29家,如俄罗斯公社、斯拉夫拉达运动、朝鲜族联合会、乌兹别克文化中心、土耳其文化中心等。在教育方面,哈萨克斯坦不禁止和限制少数民族成立自己的母语教学学校,不禁止和限制公民选择受教育的语言和学校,不禁止和限制少数民族保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遗产。 第三,实行血统主义的国籍制度(11),在国际公法上,国籍是自然人对某国负有忠诚义务,同时享受国籍国保护的根据。如果允许双重国籍,公民需要同时对两个主权国家表示效忠,通常不利于国家认同的构建。哈萨克斯坦规定凡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是哈萨克斯坦公民的人,均可享有哈萨克斯坦国籍,受哈萨克斯坦法律保护和约束,与此同时不承认双重国籍。 双重国籍问题在哈萨克斯坦独立初期比较突出。当时在哈萨克斯坦生活着约600万俄罗斯人(不仅包括俄罗斯族,还有构成其联邦主体一部分的民族,如鞑靼人、巴什基尔人、车臣人、达吉斯坦人等),其中约一半后来因各种原因从哈萨克斯坦返回俄罗斯生活,留下来的人口仍然是哈国第二大民族,而且大部分生活在哈萨克斯坦北部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州内。部分俄罗斯族人为维护自身权益,要求获得双重国籍,这样既可获得俄罗斯保护,还可方便地来往于两国之间。 为此,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四份合作协议(12):一是《简化公民获得国籍的程序的协定》;二是《关于在他国常住的本国公民法律地位的协定》;三是《关于调整迁徙手续和保护迁徙公民的权利的协定》;四是《关于简化申请到对方常住手续的协议》。也就是说,哈萨克斯坦拒绝通过赋予双重国籍的方式解决常住本国的俄罗斯族人问题,但通过签订关于常住对方的公民的法律地位条约等形式,用法律手段确认并保护在对方国家常住的公民的利益,另外还规定凡迁徙到对方国家居住的公民自动丧失其原居住国国籍,但返回时仍可获得国籍,且申办手续简易。哈俄两国通过较为灵活的方式解决了“双重国籍”问题。 第四,发展“三语”教育,同时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发展权利。语言是文化传承和心理接受认可的主要工具。除少数居民彻底转用其他语言外,哈萨克斯坦境内差不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语。政府在大力推广哈萨克语的同时,还要维护其他民族语言的权利,保证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受损害。哈萨克斯坦宪法规定:“哈萨克语是哈萨克斯坦的国语;在国家机关和地方自治机构中,俄语同哈萨克语同等正式使用;国家努力为哈萨克斯坦人民学习和发展各种语言创造条件。每个人都有权使用自己的母语和文化,并有权自由选择交流、教育、阅读和作品使用的语言。”与此同时,为了让哈萨克斯坦掌握世界信息和先进技术,方便与世界更紧密地沟通交流,国家鼓励公民学习英语。哈萨克斯坦政府《2015-2020年发展三种语言教育的路线图》计划2020年前的语言发展任务目标是(13):1.中学毕业生人100%掌握哈萨克语;2.95%的居民掌握哈萨克语;3.国家机构100%应用哈萨克语;4.掌握英语的居民比例达到20%;5.在各民族文化机构中学习本民族母语的居民比例达到30%;6.掌握哈语、俄语和英语三门语言的居民比例达到20%。 截至2016年初,哈萨克斯坦境内共有100多所民族学校(其中有88所中小学分别用乌兹别克语、塔吉克语、维吾尔语和乌克兰语教学),有108个中小学设置22种民族语言课程,有190个专门语言培训学校可以教授30种民族语言,有81所周末学校。在传媒方面,哈萨克斯坦鼓励媒体使用民族语言。截至2017年初,哈萨克斯坦用11种民族语言发行35种民族类报纸和杂志,广播节目有8种语言,电视节目有7种语言。在文化艺术方面,哈萨克斯坦现有6个民族剧院,分别是哈萨克族、俄罗斯族、日耳曼族、维***、朝鲜族、乌兹别克族民族剧院(14)。 第五,将每年5月1日定为国家法定节日“人民团结日”。哈萨克斯坦《宪法》第一句话便是:“我们——哈萨克斯坦人民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我们在世代居住的哈萨克土地上建设着自己的国家。”1996年10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命令,将苏联时期的国际劳动节改为象征着和谐、团结、繁荣和友谊的“人民团结日”。节日期间,城乡各地都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居民们身着本民族服装,充分展示本民族的传统服饰、艺术、文化和美食等。政府还将2015年确定为国家“人民统一年”,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增强民族统一意识。 四、国家认同建设的经验 从独立后至今近30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就看,哈萨克斯坦的国家认同工作可谓效果显著,不仅社会和谐,而且国际地位和形象不断提高。全体国民以“哈萨克斯坦人”为自豪,在“2050年战略”指导下,积极进取,朝着美好未来努力奋斗。在近30年的国家认同建设过程中,哈萨克斯坦也积累了若干宝贵经验和教训,主要有: 第一,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思潮。通过领导人和媒体大量宣传教育,澄清一些错误看法,批驳错误思想,尤其是:1.反对破坏哈萨克族内部团结的部族传统主义思想。哈萨克族传统上分为三个玉兹(部落联盟),各玉兹内部又分为多个部落和氏族。受强大的传统影响,哈萨克政治生活中始终存在裙带关系。历史上,哈萨克族因为三大玉兹间的不团结而多次遭受外族侵略。独立后,因主体民族地位不断提升,哈萨克族内部的权力和利益斗争也随之升温。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注意到哈萨克族内部出现的不良倾向,坚决反对任人唯亲。纳扎尔巴耶夫认为:尽管传统主义在文化方面对保存一个民族十分重要,但这种意识形态建立在复活古老社会结构和部族心理基础之上,会不可避免地激化部族矛盾,在政治上不是一条出路(15)。2.反对民族自决理论。苏联解体就是错误地理解和使用民族自决理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实际上,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同赋予民族自决甚至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如果坚持民族自决权,很多原本统一的国家就会分裂为多个力量薄弱的小国,致使分裂和分立主义永无止境(16)。3.反对大民族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尽管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但哈萨克斯坦是多民族国家,而不是只有哈萨克族。必须处理好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的关系,团结各族民众,只捍卫哈萨克族利益的行为是假爱国主义。 第二,处理好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的关系。1991年独立后,哈萨克族主体地位大幅提升。独立后的首部宪法(1993年宪法)第一条确定“哈萨克斯坦是自决的哈萨克民族国家”。政府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意在巩固哈萨克族的政治地位、复兴民族文化、增加人口等。比如哈萨克语被确定为国语;哈萨克语传媒规模迅速扩大;哈萨克族历史文化类书籍和民族英雄塑像大量涌现;大量行政区和公用设施等更改为以哈族历史人物或重大事件命名;在国旗、国徽、国歌和本国货币的图案中充分体现哈萨克族特征;政府鼓励生育、号召海外哈萨克人回归;哈萨克族在招工、选干、入学、就业等诸多方面享有优先权或被照顾。不过,提高哈萨克族地位的做法让其他一些民族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被剥夺”或“被边缘化”感,造成哈萨克族同其他民族(尤其是俄罗斯族)的关系一度比较紧张,出现双重国籍、俄语地位下降、人口(特别是人才)外流等问题。生活在哈萨克斯坦北部的一些俄罗斯族甚至主张“民族自决”,希望建立联邦制。 为此,1995年颁布的独立后第二部宪法删去“哈萨克斯坦是自决的哈萨克民族国家”字样。这说明,哈萨克斯坦已不再突出哈萨克族的主体民族地位,开始以“公民”和“公民意识”来建设国家,强调每一个公民的平等权利和义务,淡化民族意识,增强公民意识,巩固各民族民众对国家认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坚决打击和制止任何人、任何势力破坏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的行为,同时表明哈萨克斯坦明确反对以民族聚居区为基本单位的联邦制,希望通过发展公民社会等途径,实现民族关系和谐。 第三,必须大力普及国语。语言不仅用于交流,更能表达内心情感和态度,承载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内涵,是国家认同的精神和心理支撑。国语在社会统一方面具有巨大凝聚作用。如果全国人民都能熟练使用国语,那么,与他们个人生活、社会交往、情绪情感、未来生活计划等相互关联交织的许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没有统一的语言,全国人民交流都存在障碍,国家认同建设必然面临困难。 苏联时期,尽管哈萨克族人口比重较大,但国家通用语言是俄语,俄语在哈萨克加盟共和国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泛,哈萨克语和哈萨克文使用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很多哈萨克族人甚至只说俄语,不会讲哈萨克语,也看不懂哈萨克文字。据统计,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在独立前夕的1989年使用俄语教学的中学比例为67.4%,使用哈萨克语教学的中学仅占30.2%;受专业词汇表达限制,大学和科研单位100%使用俄语,哈萨克语基本不使用;出版物约2/3为俄文,1/3为哈萨克文。即使在2008年,哈萨克斯坦全国人口的85%使用俄语(其中约92.5%的城市居民和74.9%的农村居民使用俄语),超过40%的中学使用俄语教学。因此,为确保主体民族的地位和权利,为巩固国家统一,哈萨克斯坦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哈萨克语和哈萨克文使用范围。到2016年,全国有超过2/3的中小学生和60%的大学生都在接受哈萨克语教育。在政府部门中,所有公文处理和政府文件都要使用哈萨克文,成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条件之一便是熟练掌握哈萨克语。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编:《纳扎尔巴耶夫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53页。 ②纳扎尔巴耶夫:《永远的祖国:共同的国家,共同的命运》,《纳扎尔巴耶夫文集》,第316-317页。 ③Агент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по статистике,《Казахстан за годы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н 1991-2007》,Астана 2008; 《Численность населения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по отдельным этносам на начало 2019 года》. ④《哈萨克斯坦总统努·纳扎尔巴耶夫在哈萨克斯坦人民大会第14次会议上的讲话》,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编:《2008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演讲选编》,2008年,第60-61页。 ⑤纳扎尔巴耶夫:《永远的祖国:共同的国家,共同的命运》,第321页。 ⑥《Концепция становления исторического сознанияв Республике Казахстан》(утверждена Национальным Советом п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политике при Президен те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31 мая 1995 года). ⑦《Доктрина Национального единства Казахстана》(Одобрена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ей Президента и направлена в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29 апреля 2010 года,одобренa на состоявшемся 19 апреля 2010 года заседании Совета Ассамблеи народа Казахстана). ⑧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от 28 декабря 2015 года № 147《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Концепции укрепления и развития казахстанской идентичности и единства》. ⑨Патриотическийакт《Мнгiлiк Ел》был принят 26 апреля 2016 года на XXIV сессии Ассамблеи народа Казахстана. ⑩Ералы Тугжанов,《Ассамблея народа Казахстана:Доверие,Традиции,Транспарентность,Толерантность》,《Казахстанская правда》,25 ноября 2010,стр.5. (11)Закон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от 20 декабря 1991 года 1017-XII《О гражданстве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Γлава 2 Приобретение гражданства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12)Положение соотечественников в странах СНГ,http://www.mid.ru/bull.nsf/b8c211ca1a623d7f432568e900412a30/59936210b36a8179432568e8003f8d71?OpenDocument. (13)《Дорожная карта развития трехьязыч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н а2015-2020 годы》(Совместный приказ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науки,культуры и спорта,по инвестициям и развитию《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Дорожной карты развития трехьязыч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на 2015-2020 год》). (14)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аясправкаобассамблеенародаКазахстана,http://www.almaty.kz/page.php?page_id=1447&lang=1&article_id-7295. (15)纳扎尔巴耶夫:《2050年战略——进入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前30强国家行列》,《纳扎尔巴耶夫文集》,第8页。 (16)Выступле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Н.А.Назарбаева на 47-й сессии Γенеральной Ассамблеи ООН(НьюЙорк,5 октября 1992 года),http://www.akorda.kz/www/www_akorda_kz.nsf/sections?OpenForm&id_doc=CA8F7CD2E37C2F33462572340019E7CC&lang=ru&L1=L2&L2=L2-1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