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西藏工作,要坚持“十个必须”,其中重要一条是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 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源远流长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西藏的发展历史,充分体现了“多元一体”这一核心概念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重要地位。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公元7世纪初到8世纪中叶,松赞干布统一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各部落,建立吐蕃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政权。吐蕃王朝通过和亲联姻等方式,大力吸收中原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密切藏族和汉族的友好交往,创造了吐蕃文明。据史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携带了大量佛经、丝绸锦缎与服饰、占卜历算书籍与工艺书籍、药物、蔓菁等植物品种、茶叶茶具等。 元朝时期,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行政管辖之下,西藏的发展继吐蕃王朝之后出现了第二次高潮。元朝的大一统带来了西藏地方政治局势的稳定,驿站的建立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促进了西藏和内地之间的人员往来、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到了明代,西藏各族人民与内地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交流和融合。茶马贸易就是最典型的例证。茶马古道的繁荣兴盛,极大促进了藏族与内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通过茶马古道,丝绸、布帛、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从内地运往西藏和其他藏族聚居区,而从西藏运往内地的物品则包括马匹、羊毛羊皮、牛尾、毛毯、氆氇、药材等。通过这条道路,西藏与内地各民族的精神文明交流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记载道:“汉地的货物运到西藏,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汉藏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这形象地反映了茶马贸易对加深藏汉民族情谊、促进民族团结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及至清代,西藏各族人民与内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为促进西藏地方发展增添了动力。例如清朝嘉庆、道光时期,在西藏驻军的部分人已经和当地藏族居民融为一体;在18世纪中后期,山南泽当有30多名汉族居民在当地建关帝庙,并与当地藏族居民通婚。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掀起抵御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热潮。英国殖民者于1888年、1903年两次武装入侵西藏,为了保卫家园、捍卫祖国领土,西藏各族人民不惧怕英国的洋枪洋炮,展现出“即使男尽女绝,也决不能后退半步”的大无畏精神。这段历史被载入中国反帝斗争史册。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实现和平解放,经历了民主改革、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西藏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创造了过去几千年都未能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建设雪域高原、保卫边疆等方面作出了可贵贡献。 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果丰硕 中国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给我们几点重要启示: 各民族共同开发和建设了祖国的西南边疆。自古以来,世代居住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西南边疆。从元朝开始,中央王朝对西藏的管理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元朝在西藏地方清查户口、设立驿站、驻扎军队、实施有效管辖,增强了西藏人民与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清朝为了规范管理西藏地方体制与制度,曾经三次颁布章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颁行,整顿和完善了西藏地方吏治,明确了驻扎常设军队、巡边守边,强化了促进祖国西南边疆稳定的措施。 各民族共同书写了青藏高原的厚重历史。吐蕃时期,除了藏汉之间的频繁交往交流交融之外,各民族之间也都发生了密切的政治与经济往来。元朝、清朝的大一统带来了西藏地方政治局势的稳定,同时也更加密切了西藏和内地之间的人员往来、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各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书写青藏高原辉煌的历史。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青藏高原的灿烂文化。展开历史长卷,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获得空前发展,也由此开辟了从长安通往拉萨的往来通道,即唐蕃古道,该通道还成为唐朝中原地区与南亚地区开展经济文化往来的国际通道。各朝各代相沿不断,藏文化与中原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相互借鉴、吸收、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社会主义制度赋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的内涵。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团结带领下,掀起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高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后,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党中央关怀、全国各兄弟省市无私支援、西藏各族人民辛勤奋斗的结果。进入新时代,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西藏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将其作为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提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重大命题,强调“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中华民族要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在新的起点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通过艰苦卓绝、持续不懈的努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篇章。 (作者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