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李清照 古典文学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许按:怔肿)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只一个“慵”字,断不能出易安之口。依着李清照炼字的功夫,怎会将少女与少妇混淆。通常认为此是存疑之作,甚至认为是“无名氏”的假托,我亦如是观。 有人解此处“‘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现代杨雨:“一个慵字,可以推想出她疲倦慵懒的神态”。其实不能解此处词意。少女若“慵”,其实有病。 叶嘉莹著《南宋名家词选讲》未见对这首词的注释或讲解。 “慵整”二字,比本词出现早的有:1.袁不约(约835前后)或是张祜《病宫人》:“双环慵整玉搔头”;2.王安中(1075~1134)《浣溪沙·看雪作》“慵整金钗缩指尖”。比本词出现晚的也有元初(约1320年前后)赵显宏所做元曲《黄钟·刮地风别思》中“慵整云鬟懒画眉”。从释意上看,这三处的“慵整”,都是对少妇情态的描摹而与少女无涉。从时间上看,元曲的“慵整”只能出自前朝。 在这里,“慵整”实为败醋之语。居士若知李代桃僵,定是蹙眉厌弃之至。 “慵整”与人们对李清照给后人留下的整体印象有关。不甚解者,认为她曾经的生活优裕与情致上有过的忧郁,于是便将这样一种含混强加于人。 “怔肿”,“怔”于“蹴罢秋千”,留在手上勒痕为“肿”。 “慵整”与“怔肿”相比。前者,典型少妇情态,具有的心理活动比较丰富且细腻,与下半阙完整的少女娇羞有违和感;后者,荡完秋千,俩手一摊,咦,愣怔了,表现了少女没有见识的憨态,与下半阙完整的少女娇羞、顽皮与情窦初开,跳脱自然。 此词作者众说纷纭,杨慎《词林万选》等收为李清照词,杨金本《草堂诗余》作苏轼词,陈耀文《花草粹编》等作无名氏词,茅暎《词的》作周邦彦词。唐五代及北宋词集中词作互见现象多见,不足为奇。但无论怎样纷纭,也不应落在李清照的名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