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郁达夫与天津文坛

http://www.newdu.com 2020-11-04 天津日报 张斌 参加讨论

    关键词:郁达夫
    一代代读者莫不为作家的故都情怀所感染,但殊不知文章背后还藏着一段特殊的天津情缘。王余杞晚年追忆,向郁达夫约纯文艺作品是为了给刊物的进步活动打掩护。然而,能够约到《故都的秋》这等作品也着实给《当代文学》乃至天津文坛增色不少。
    早在1926年,郁达夫就与天津的玄背社有过通信往来,鼓励青年作者们“能够不屈不挠的奋斗”,不过他与天津文坛真正结缘还要从文学青年王余杞说起。
    1928年,北京交通大学学生王余杞与几个同学自费出版《荒岛》杂志,开始尝试文学创作。郁达夫读到他的小说《A Comedy》,非常欣赏,随即写了一篇评论发表在《大众文艺》上。这让文坛新秀备受鼓舞,渐渐地他也与郁达夫熟悉起来。毕业后,王余杞被分配到天津北宁铁路局,工作之余仍坚持文学道路。1933年,国民党在上海实行“图书杂志审查制度”,左联决定转移部分阵地,指派左联成员王余杞筹办刊物。转年,《当代文学》杂志在津创刊。这时郁达夫已辗转多地后到了上海主持创造社社务,但王余杞与他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络,不仅时有书信往还,还多次向其邀稿。由此,郁达夫与遥远的天津文坛建立起了联系。
    1934年夏天,移居杭州的郁达夫携王映霞北游避暑。在青岛住了一个月后,于8月14日抵达阔别近十年的北平。一周后,郁氏夫妇到北戴河游玩,返平途中在天津停留了一晚。郁达夫的到来引起了天津文化界的关注。21日晚7点45分,当火车在天津老站停靠,专程等候的除了王余杞、冯至庚、姜公伟等文化界友人,还有不少报社记者。郁达夫在当天的日记中自嘲:“下车之后,镁光闪发数次,被照去了两个疲怠极了的相”。刚入住法租界交通旅馆,闻讯赶来的《中国新报》记者又要进行专访。应付完毕,他才与朋友们一起出去喝了几瓶啤酒。翌日,郁氏夫妇看望了王映霞的堂姐,到照相馆拍照留念,中午又赴姜公伟的宴请。虽然疲惫,但郁达夫的兴致颇高,事后还不忘称赞这家蜀通菜馆“味美而价廉,可以向天津的友人们推荐者也”。下午两点,他与夫人在潇潇雨中乘车北去。
    郁达夫来平期间,王余杞时常从天津去看他。老友相聚不在话下,借机拉稿亦是题中之意。此时北方已值初秋,见郁达夫对北平的秋意多有溢美,王余杞突发灵感,建议他写一写北平的秋。这一提议正中郁氏下怀。此次故地重游,首都已成故都,北京易名北平,旧京的政治意味淡化了,而文化风韵犹存,且增添了些许“故国不堪回首”的苍凉感,这让郁氏那种传统名士的文化心理和怀旧意绪颇为触动。文债高筑的郁达夫欣然命笔,很快,一篇情深意切的散文刊登在9月1日的《当代文学》上。这就是后来成为现代文学经典并被收录到中学语文课本的《故都的秋》。一代代读者莫不为作家的故都情怀所感染,但殊不知文章背后还藏着一段特殊的天津情缘。王余杞晚年追忆,向郁达夫约纯文艺作品是为了给刊物的进步活动打掩护。然而,能够约到《故都的秋》这等作品也着实给《当代文学》乃至天津文坛增色不少。
    进入9月,郁达夫准备返杭。5日,王余杞将他从北平接到天津,住在自己家中。抵津后,郁达夫游俄国公园、逛外国书店,似乎找到了昔日在上海租界时的乐趣。《当代文学》文友董秋芳与郁有同乡、师生之谊,三年前郁北上过津时还曾以诗相赠(《道经天津赠董秋芳》)。得知郁已来津,董便邀其到自己任教的扶轮中学演讲。第二天,郁达夫为扶轮中学师生演讲一个多小时,盛名之下,气氛尤烈。当晚十点半,郁达夫登车南归,在天津文化界新交旧友的挥手中结束了北国之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